摘要:阿富汗,老实说,世界地图上你很难找到第二个这样让人头疼的地方。高原、峡谷、戈壁,这地形不是和谁装神秘,是天生的屏障。你只要翻过高山,能喘口气算你命好。中国历史上早有记载,唐朝的时候塞外西域就把阿富汗这片地划进版图,但那也只是几个字记一记,真要长期控制?太难了!
阿富汗,老实说,世界地图上你很难找到第二个这样让人头疼的地方。高原、峡谷、戈壁,这地形不是和谁装神秘,是天生的屏障。你只要翻过高山,能喘口气算你命好。中国历史上早有记载,唐朝的时候塞外西域就把阿富汗这片地划进版图,但那也只是几个字记一记,真要长期控制?太难了!这片土地的故事里,外来者总是主角,但结局都是一个模样。
英国人来过。19世纪,风风火火进军,披着帝国的面子,也许以为能速胜走捷径。结果呢?三次阿富汗战争,换来的不过是一次次惨败。第一次撤退,只有威廉·布莱登骑着瘦马孤零零回到印度——那部英国画出来的帝国实录,不敢细看细说。英国军队擅长纪律和战略,可遇到阿富汗的部落联盟,什么阵型和规矩都没用,山里面没有规矩,只有生死。野战变成埋伏,堡垒变成陷阱。印第安人都没让英国这么难堪过。
历史就是这样,老对手一茬接一茬换。苏联来了,美苏争霸时代,这里变成了新战场。1979年12月,苏军从北方压过来了,坦克轰轰烈烈。苏军出动超过十万,后来统计下来光是在阿富汗战场阵亡和消耗的兵力,居然超过越南战争中的美国。有数据说阿富汗战争消耗了苏联足足六百亿美元,苏联70万人曾驻扎阿富汗,结果十年后灰头土脸撤退。《新苏联大百科全书》都没敢细描那些游击队的战斗细节!阿富汗人的武器不先进,但韧性和对地形的熟悉,是最有力的盾牌。
这里面事情很多,70年代末80年代初塔利班都没出现呢,那个时候是各路抵抗力量,一个个的地方军头。苏联火力强,空军厉害,但是一到山里就麻烦。要不说苏联人后来对自己武器没信心,阿富汗人用的是老式步枪加上土炸弹,美国援助,美国国务院公开文件上写过:阿富汗游击队在1985年之后拿到了"毒刺"防空导弹,苏联直升机成了靶子。地面上苏军如果行动快一点,也许还能打掉些游击队,可节奏慢了就要吃苦头。最后结果没什么悬念,一边打,一边撤,莫斯科摇摆不定,政策变来变去,撤军换将,总是顾不上头尾。苏联其实并不真正懂得阿富汗。
美国又来了。2001年,美国开了干预的第一枪,塔利班政权刚好顶在浪头上,美国人以为凭着高科技和情报系统可以轻松拿下。不对,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美国军队进驻,基地一个一个建,炸弹也天天下,但瓦解塔利班,却没能瓦解这片土地的顽固。阿富汗的美军基地建得密密麻麻,投入超过七千亿美元,官方数据就是这么写的。美军初期操作很强硬,但越到后来变得越犹豫,各种安全区、重建点、哨所,忙忙乱乱。美国《纽约时报》都报道过——阿富汗人对美军始终有疏离,对外来政权不买账。塔利班这边表面下去,暗地又冒头。2015年之后,美军调整策略,也没起作用。像是怎么补水都浇不活枯地,怪不得最后撤军,各方批评一片,美国自己都讲不出逻辑。
阿富汗人是怎么想的?恐怕谁都没有答案。也许他们只是想守住自己的土地,不想被统治,不想像邻国那样频繁改朝换代,帝国主义、社会主义、自由主义都进过这儿,但大部分民众的生活其实没有本质变化。这里的部落文化复杂得让人头晕,我查过联合国难民署公布的数据,阿富汗有超过四十个主要民族,普什图人和塔吉克人最大,谁也压不住谁。部落领袖的地位,比任何官方更有实际影响力。
说阿富汗"彪悍"吧,其实不是那种寻常的野蛮,他们的坚韧是环境造就的。食物不多,水源不好找,政府经常换人,结果是人人都学会了自保。季节变幻莫测,冬天谷口积雪夏天沙尘暴,哪有机会慢慢等外来者适应?这里的人自我意识极强,不喜欢被剥夺选择权。与其说他们是好战,不如说他们是习惯于反抗。在这里,生存优先于政治——这话在别处可能被批评,但放在阿富汗没人反对。
塔利班的崛起,是典型的草根运动。最早只是默默无闻的宗教学生,后来靠着民间网络扩大势力,很多外部专家曾预测塔利班不会复兴,可事实一遍遍打脸。美国在2021年匆匆撤军后,塔利班一夜之间卷土重来,不用多解释谁赢了。外来者看不懂阿富汗,自然打不下来。这不是简单的民族主义,也不是宗教对抗,是一种看不见的根深蒂固的社会模式。世界银行数据就曾显示:阿富汗的农业GDP占比持续超过40%,外来政策想转型?根本推不动。阿富汗的原住民,其实没那么关心国际大势。
阿富汗不是没有被统治过,蒙古人也来过,曾有一次阿富汗被统一纳入中国版图,但那是边疆地理意义上的附属,真要长时间贴近治理?还是被地形和民风打退了。你说从来没被武力征服?也不那么绝对。不过每次大帝国气势汹汹地过来,结果都是留下山地废墟和一堆口口相传的老人故事。
这里没有秘密,却让外来者处处碰壁。地理、民族、传统,三道关卡挡得死死的。就算你一时拿下喀布尔,不出三年又要兵分几路撤回。中国历史书上说阿富汗曾是西域一部分,其实习惯上都把它和东突厥斯坦并列,但谁在意边界几时换动?现实永远和地图不一样。阿富汗的边境线,乱到没法划清楚,部落家族说哪里是哪儿就是哪儿。
外来者为什么失败?武器太先进是个坑,政策不接地气才致命。英国人的大炮吓不倒山民,苏联的坦克难穿峡谷,美军的无人机也只能做侦查。最有效的统治是买通部落头领,谁能融入这个复杂生态圈,谁才能暂时站住脚。可惜历史没给外来者足够耐心和时间。
这里其实不是"世界的典范",不过是人类历史里的硬核一角。外面看得光鲜,里面却复杂得让人不敢轻易动手。这片土地既有悲壮的失败,也有自我的坚守。那些曾经远征的强权,又有哪个真正理解了她的野性?现实是多变的,阿富汗永远没被谁彻底制服过,但说她一尘不变也不对。
复杂的现实,其实并没有什么标准答案。阿富汗的坚韧不是神话,也不是天生的奇迹,有时候只是别无选择罢了。外来者的智谋和技术都没能打开这块土地的门。最终决定胜负的,是这里人的心思和与这片土地无法割舍的关系。
阿富汗的故事还在继续,没人知道下一章会写什么。历史有时候很实用,更多时候只是提醒——中国、英国、苏联、美国都试图留下痕迹,谁又真正改变了阿富汗?无论如何,这个地方的独特气质让世界一次次记住她。
别的不用多说,阿富汗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不会像别人想的那样轻易妥协。
来源:随心锁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