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之所以说是再次,是因为这已是近12个月内古巴第五次发生全国范围的断电事件,部分地区停电时间长达48小时以上,对民生、医疗、工业和旅游业造成了严重冲击。
文|若虚先生
古巴再次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全国性大停电。
9月10日,古巴整个国家电网在上午9时14分全面崩溃,在这现代社会是无法想象的事。
之所以说是再次,是因为这已是近12个月内古巴第五次发生全国范围的断电事件,部分地区停电时间长达48小时以上,对民生、医疗、工业和旅游业造成了严重冲击。
那么,这场“黑暗危机”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深层次原因?
此次断电的直接诱因,是古巴最大热电厂——安东尼奥·吉特拉斯热电厂(CTE Antonio Guiteras)的突发故障。该电厂装机容量为300兆瓦,是古巴电网的核心支撑之一。据官方通报,该厂因“锅炉自动系统误动作”而退出电网运行,导致整个电力系统出现连锁反应,最终引发全国范围的电网崩溃。
古巴的电力系统高度依赖燃油热电厂,其中大部分机组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平均运行年限超过30年,早已超过设计使用年限。由于缺乏必要的维护和更新,这些老旧设备故障频发,运行效率低下,极易在负荷波动或单一节点故障时引发系统性崩溃。
此外,古巴的输电网络也存在严重老化问题,线路损耗高、自动化水平低,缺乏实时监控与快速响应机制,导致电网在面对突发状况时“毫无招架之力”。
例如,古巴全国9座主力热电厂中,8座已超期服役超过30年。安东尼奥·吉特拉斯电厂(1969年建)仅是冰山一角,大量设备可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苏联援建时期。
既然原因都清楚,为何不早点进行维护呢?
答案是根本无法维护。
因为美国对古巴长达数十年的经济封锁依然在持续,制裁不仅限制了古巴从国际市场采购燃料,还严重阻碍了其获取电力设备、零部件和技术支持的能力。
1996年美国会通过的《赫尔姆斯-伯顿法》从制度层面掐断了古巴电网升级的可能。该法案明确禁止第三国企业与古巴能源领域合作,导致古巴连智能电表、SCADA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这类基础现代化设备都无法获取。
甚至美国通用公司曾因向古巴发电厂提供涡轮叶扇,被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处以270万美元罚款。这种长臂管辖让古巴几乎无法获得任何先进设备和技术支持。
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据联合国报告,美国制裁已导致古巴累计损失超过1640亿美元,电力领域累计欠账超10亿美元。由于无法及时更换老旧设备,古巴只能“带病运行”,电网稳定性日益恶化。
古巴约96%的电力依赖进口燃料,主要来自委内瑞拉、俄罗斯和墨西哥。然而,近年来由于国际局势变化及盟友自身经济困难,古巴的燃料进口量锐减,导致发电厂频繁因“无米下锅”而停机。
在断电发生前,古巴多地已实施每日长达16小时以上的分区停电措施,以应对燃料不足的问题。这种“削峰填谷”式的供电方式,进一步加剧了电网的不稳定性。
古巴当前正面临数十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通货膨胀高企、外汇短缺、物资匮乏,政府无力对电力系统进行大规模投资。尽管近年来古巴尝试推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但整体进展缓慢,短期内难以替代传统热电厂的主导地位。
面对危机,古巴也在积极寻求国际合作。
今年1月,我们向古巴运送了第二批发电机组设备和配件,但这些援助设备主要优先保障医院,只能解燃眉之急。
此外,电力行业的管理体制也存在效率低下、技术官僚体系僵化等问题,缺乏灵活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古巴此次全国断电,表面上是一次技术故障,实则是多重结构性危机的集中爆发。它既是一个国家能源系统老化、外部制裁压迫、经济管理失衡的缩影,也是对全球类似发展中国家的警示:当基础设施被忽视、外部合作被阻断、内部改革滞后,哪怕只是一次小小的设备故障,也可能引发全国性的灾难。
来源:若虚先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