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十岁那天一大早,老林把药盒递到阿梅手里,两个人一句话都没说,各自去上班。
五十岁那天一大早,老林把药盒递到阿梅手里,两个人一句话都没说,各自去上班。
晚上回家,锅还是冷的,冰箱只有半袋速冻饺子。
阿梅煮,老林顺手把灯调亮一点——光线刚好照在两人头上,白发根根分明。
没叹气,也没抒情,像给屋顶补块瓦那样干脆。
第二天,他们照样六点去公园快走;老林腿疼,阿梅就把耳机分一半给他,里头播的不是情歌,是昨天孩子班级群里的作业通知。
走着走着,肩蹭着肩,像在排队买车票——谁也不抢谁的位置,可谁都懒得挪开一步。
回家路上,阿梅手机震动,闺女发来一条“别忘吃钙片”。
她把屏幕往老林眼前一晃,老林回了句语音,只有两个字:“收到”。
说完自己都笑——这两字,说了三十年,今天听起来格外顺耳。
其实最响的动作不在语音,在电梯里那一下牵手。
短短十层楼,谁也没想撒开,就像怕楼层数错。
催产素这玩意儿,科学报告说得玄乎,落到他们身上,就是心里没那么燥了,回家能多炒一个菜。
周末医院体检,排队俩小时,护士嗓门大得吓人。
轮到阿梅做心电图,老林在外头守着包,怕她出来找不到人。
阿梅做完掀开帘子,第一眼还是锁定那双旧运动鞋——鞋头磨得快穿了,可还在那儿。
她忽然踏实得想哭,眼泪最后咽进嗓子,化成一个白眼:“鞋该换了。
”老林回嘴:“换双一起散步。
”话不甜,可一句顶十句。
晚上小广场跳起慢三,他们站在角落跟着比划。
动作歪歪斜斜,像偷学的高中生,可音乐一遍一遍放,他们俩居然没踩错一拍。
旁边的灯一晃,阿梅看见老林额头的汗,掏出面纸往上一按——那一下,像盖邮戳,把日子盖成有效。
数字时代也没放过他们。
白天忙,一条微信语音就能听见对方咳嗽没好。
有次老林开会静音没接到,阿梅连拍三次“在吗”,拍得手酸。
后来老林回了一个红嘴唇表情,阿梅笑到同事以为她抢到了特价鸡蛋。
感情升级不靠程序更新,靠这种幼稚按键。
外人看他们像两口旧锅,早没滋滋声。
可只有锅里的人才懂,汤还是热的,味道藏在米粒底下。
压力像火,把他们从外头烤焦,也顺便把里头熬得更黏。
五十岁以后的爱情,没花没浪,只有一句“饭好了”。
谁先回家谁就先把菜端出来,另一人进来摸一下锅盖——温度刚好,生活也不算太差。
要是有人问这岁数图啥,他们大概还是那句老话:图下雨有人递伞,图半夜翻身有人顺手把被子压好。
图的不惊不喜,是每天睁开眼见那个人还喘气,然后自己也踏实喘下一口。
来源:毛妈妈聊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