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商业的长河中,五年或许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苏宁易购来说,这五年却是一场惊心动魄的逆风之旅,不仅是企业时隔五年后的盈利,更是苏宁易购人坚持长期主义取得的成果。
题要:从大幅亏损到盈利6亿,一场关于信念、政策与重生的中国故事。
作者|华祥名
出品|华祥名财经社
春分时节的南京城,法国梧桐正抽着鹅黄新芽。
中山陵的游客不会注意,距此1公里的苏宁大道一号的大楼里,一份财报正引发蝴蝶效应:
3月29日,苏宁易购发布2024年报,迎来了自2020年以来的首次全年盈利——
净利润6.1亿元,同比增长114.93%。
这株在互联网飓风中几度飘摇的零售大树,终于抖落积雪,露出坚韧的年轮。
在商业的长河中,五年或许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苏宁易购来说,这五年却是一场惊心动魄的逆风之旅,不仅是企业时隔五年后的盈利,更是苏宁易购人坚持长期主义取得的成果。
正如一位苏宁老员工所言:“这五年不是坠落,而是蹲下——为了跳得更高。”
《经济学人》也曾警示:“增长失速时,活下来的不是最快而是最适者。”或许这就是中国商业的新剧本:告别野蛮生长,在慢下来的光阴里,把每一寸深耕都酿成对抗周期的底气。
苏宁易购的五年自救,是中国零售业转型的典型代表。它证明:线下门店不是包袱,而是体验与服务的堡垒;数据不是冰冷的报表,而是温暖人心的钥匙。当一家企业学会用技术赋能传统、用场景黏住用户、用服务创造价值,即便巨轮也能在风暴中掉头。
当一家企业用35年的时间证明“执着拼搏,永不言败”八字的分量,五年的孤勇穿越财务沼泽,它早已超越商业范畴——
这场浴火后的重生,或许才刚刚开始……
苏宁还能撑多久?答案藏在2024年的年报里。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把握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机遇,依托公司全国性的店面布局和本地化的零售服务能力,积极组织销售工作,取得了较好的规模增长,四季度营业收入实现了同比增长 34.35%,其中门店销售规模同比增长 64.6%。
苏宁易购的盈利并非偶然,而是坚守长期主义的结果。
在过去五年中,苏宁易购经历了低谷,但始终没有放弃对零售本质的坚守。2024年,苏宁易购的盈利数据呈现出多方面的亮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5.86亿元,同比增长57.56%。四季度门店销售规模同比增长64.6%,零售服务商战略深化显效。
这些数据不仅证明了苏宁易购的盈利能力正在恢复,更显示了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正在逐步增强。
这一年,线下渠道,仍绽放耀眼光芒。
三月的南京新街口,人潮如织的十字路口旁,几座红色大棚悄然矗立。这里是苏宁易购超级体验店的“临时战场”——主楼闭店装修的时间天里,这座数百平米的“方舟”正上演着一场关于生存与进化的零售实验。钢筋脚手架与霓虹广告牌的夹缝中,导购的吆喝声、扫码支付的“叮咚”声、顾客的惊叹声交织成春日的商业交响曲。
“闭店不闭客”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写在混凝土上的行动哲学。3C数码区的玻璃展台折射着科技冷光,华为Mate70与iPhone 16并肩陈列,导购化身“价格猎人”,手持比价平板为顾客全网比价;家电展区则像打开的潘多拉魔盒,预存50元至高抵500元的红色立牌下,白发老者与年轻夫妻共同俯身填写预存单——这是中国家庭最朴素的精明,也是零售业最鲜活的韧性。
当直播间架进大棚,镜头扫过海信双开门冰箱的金属光泽,主播小李的嗓子已略带沙哑:“家人们,这个价全南京找不到第二家!”抖音弹幕翻滚间,线上领券与线下提货的链路被打通,传统卖场在数字洪流中完成蝶变。
这一幕幕,印证了线下零售依然是苏宁易购的长板,数据不会说慌 ——
2024年,苏宁易购推动门店模型的全面优化升级,可比门店销售收入及坪效分别同比增长2.8%、1.17%,尤其四季度表现强劲,可比门店收入、坪效同比分别增长64%、62%。
报告期内,公司推动“开大店、开好店”战略,在重点城市新开、重装75家Suning Max超级体验店和Suning Pro超级旗舰店,打造家庭场景解决方案,提供新质产品的展示和推广平台,提升消费者一站式购买体验。在县镇和社区市场,零售云加盟店全年新开1296家,其中大店数量占比达22.15%,通过“卫星站”和“以旧换新驻点”深入新老小区,优化门店结构。截至2024年末,公司全渠道JSAV专供商品销售占比达22.6%,商品销售结构优化带动毛利率提升。
政策之外,苏宁易购的“大店战略”重构了零售逻辑。传统卖场追求紧凑陈列,恨不得将每寸空间塞满商品;而Suning Max却以真实生活场景,复刻了客厅、阳台、厨房等家庭空间——上海徐家汇店的店长算过一笔账:场景体验让顾客停留时间延长40%,连带购买率提高25%。店内甚至设置“家电诊疗中心”,工程师免费检测旧家电,顺势推荐新品。这种“服务即销售”的模式,让四季度可比门店坪效提升62%。
这是一场关于线下渠道经营质量的革命。这些超级门店,宛如一座座闪耀的灯塔,为消费者提供家庭场景解决方案,展示新质产品,提升消费者一站式购买体验。截至2024年末,公司全渠道JSAV专供商品销售占比达22.6%,商品销售结构优化带动毛利率提升。
苏宁易购的五年首盈利,是长期主义的胜利。它用数据和事实证明了自己的实力,用具体的做法和亮点展现了企业的智慧,用35年的坚守与改变诠释了企业的长期主业。苏宁易购的故事告诉我们:
在商业的世界里,只有坚守初心,勇于改变,才能在风雨中屹立不倒,最终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在国家政策的春风中,苏宁易购如同扬帆的航船,找到了破浪前行的强劲动力。
去年,商务部“以旧换新”政策的落地,苏宁易购作为家电零售行业代表企业,积极助力家电以旧换新开展,做到“两个率先”,率先响应政策,率先承接落实。三重补贴(国补+厂补+苏宁补)不仅是价格杠杆,更是一场消费升级的社会实验。——线下门店得到了激活,县域市场“新质家电”订单增长120%;
在合肥一家Suning Pro旗舰店,市民李女士用一台十年旧冰箱换购新品,实际支付不到半价。“旧家电不再是废铁,而是真金白银。”她感叹道。数据显示,仅四季度,苏宁易购以旧换新业务转化率高出行业15%。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
2024年国补开展以来,苏宁易购联合超50家金融机构、百大头部品牌、打造以旧换新社区服务站超50000个,实现家电换新150%以上增长;在全国开展了“新家电下乡”行动,16000场以旧换新活动带动以旧换新订单量增长191%。这其中,一级能效产品销售占比超九成,传统大家电迎来换代升级热潮。
当国补销售占比达90%时,质疑声也随之而来。但鲜少人注意到:98%县镇的物流网络、与5000家品牌商的深度绑定、45.86亿元经营性现金流——这些才是承接红利的根基。正如商务部专家所言:政策是火种,企业的执行力才是燎原的燃料。
苏宁的逆袭,源于对长期主义的深刻理解与战术性执行:
回归零售本质:坚持“聚焦线下”战略,关闭低效社区店,打造“家电+家装+服务”沉浸式体验场景。例如北京中塔Max店以2万平方米体量成为“中国家电首发中心”,单店客单价达1.2万元。
服务生态延伸:通过“家电管家”“3C顾问”体系构建服务壁垒,会员复购率提升至35%;与美团、抖音合作即时零售,实现“小时达”服务。
这些举措印证了苏宁“聚焦主业、降本增效”的战略定力。正如其2025年规划所示,未来将围绕“商品端、渠道端、服务端”三端发力,以AI+数字化驱动效率革命。
值得关注的是,苏宁易购已累计接待14轮投资机构调研,其中2025年春节后密集接待4轮调研,覆盖超30家头部机构。国内外投资机构高频调研的背后,既体现了资本市场对消费复苏背景下实体渠道价值的重估,也反映出政策红利与产业升级共振中消费市场的结构性投资机遇。
苏宁的转型堪称全球商业史上从未有过如此壮阔的实验场,四十年间全球经历三次技术革命迭代,企业寿命被压缩至7.2年的速朽时代,竟有一群人执拗地奔跑了三十多个春秋。从“卖家电”到“卖场景”,从“价格战”到“价值战”,苏宁易购的转型远未结束。智慧供应链的完善、高端品牌的孵化、服务生态的闭环,将是下一程的关键战役。
苏宁易购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商业生命,永远生长在泥土与阳光的交界处。、
这边厢,苏宁易购在盈利,步入发展的快车道,那边厢,苏宁电器集团有限公司等公司(简称苏宁集团)却在紧锣密鼓的重组中。
人们不禁要问,苏宁易购与苏宁到底是什么关系。
近五年来 ,苏宁易购的股权结构不断优化,江苏新零售创新基金等投资者的加入,进一步增强了其资本实力和市场影响力。截至2025年,苏宁控股和苏宁电器分别仅持有苏宁易购2.75%和1.4%的股份。
(图片来自苏宁易购年报最新的披露)
尽管苏宁易购与苏宁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们在经营管理和战略决策上是完全独立的。苏宁易购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拥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和决策机制,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发展需求,灵活调整战略方向和业务布局。
如今,苏宁易购在独立发展的道路上,正以坚定的步伐向着未来迈进。这次五年来苏宁易购首次盈利的年报,不仅是数字的逆转,更是一个关于坚守与进化的中国故事——它告诉我们:所有绝地反击,都是量变到质变的累积;所有触底反弹,都是时代给予执着者的馈赠。
“这不是简单的复兴,而是一场新的长征。”苏宁易购总裁任峻在内部信中写道。苏宁易购这五年,是中国传统企业转型最鲜活的样本——它证明了一个道理:在废墟上重建,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是对初心的坚守。
在宏观政策机遇与零售能力积累的双重驱动下,苏宁易购历经四年向上爬坡,实现2020年以来首次全年盈利。这一成果既得益于企业三十多年沉淀的“执着拼搏、永不言败”精神支撑,更依托于管理团队稳定、年轻干部快速成长及全员奋斗文化的持续驱动,为企业稳健发展注入动能,展现出面向行业与社会的价值重塑潜力。
早在2023年、苏宁易购发布公告,换届选举了新一届董事会、监事会成员,任峻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在产品、渠道、区域和服务四条业务线,聘请多名年轻干部作为业务体系高管。根据公告披露的人员信息显示,在当前的核心管理团队中,80后占比已达7成,而这些年轻干部几乎清一色来自诞生于2002年苏宁自主培养人才梯队的标志性工程——“1200工程”。
一边是大胆启用年轻有为的干部,努力求新求变,一边则是对于零售业35年的坚守。
“服务是苏宁唯一产品”,这一理念坚持至今,也让苏宁易购35年永不言败。不论环境如何改变,技术如何迭代,零售业有它不变的内核,那就是服务,而这一服务苏宁易购坚守了35年。当前苏宁易购正聚焦全链路服务体验能力的升级,包括以Suning Max为核心的场景体验的重构,以定制专供产品为关键的个性化消费需求的满足,以家电管家和3C专业顾问体系为基础的终端服务体验,以及聚焦用户痛点的核心服务产品的推出等。
春天来了,南京梧桐的年轮又多了一圈,在流量与资本的喧嚣中保持定力,能不能像南京的梧桐那样,把每一次风雨都刻成年轮里的养分。—— 当苏宁易购选择做“时间的朋友”,中国经济列车也悄然切换轨道。当“GDP增速破6”成为时代注脚,苏宁易购却在财报里写下相反的叙事:
2023年关闭了200多家低效门店,但公司大店体验、门店坪效却不断提高,特别是四季度坪效提升超60%。这不是撤退,而是把拳头收回腰间——中国零售巨头正以“断舍离”的决绝,重构商业世界的生存法则。
这或许是对所有中国企业最深刻的启示:
总有些事物,值得我们深信不疑。于是我们在至暗时刻仍固执地笃信,晨钟终将穿破雾霭,人间必将迎来曙光。若连这般微光都愿托付信仰,世间便再无你不可抵达的远方。(完
来源:华祥名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