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丨《山东法制报》报道沂水检调对接化解矛盾相关做法→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9 20:31 1

摘要:近日,沂水县检察院综合运用公开听证、检调对接、司法救助等方式,对一起邻里间的故意伤害案件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最终案结事了人和,相关做法被《山东法制报》报道。

近日,沂水县检察院综合运用公开听证、检调对接、司法救助等方式,对一起邻里间的故意伤害案件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最终案结事了人和,相关做法被《山东法制报》报道。

“要不是检察官和调解员一次次上门调解,我们两家怕是要结下一辈子的仇了。”近日,在沂水县黄山镇综治中心的调解室里,两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至此,这场因口舌之争引发的矛盾纠纷,在经过数次调解后,终于得以圆满化解。

口舌之争

多年“亲戚”变“仇人”

2024年9月,张某(女,78岁)与刘某(女,74岁)因口舌之争发生冲突,两人相互推搡撕扯,后自行离开。回家后,张某将事发经过告知女儿,母女二人心有不忿,遂到刘某家门口与刘某发生对峙。当日,张某女儿报警。经法医鉴定,张某构成轻微伤,刘某腰部骨折构成轻伤二级。

在公安机关侦查期间,刘某表示其骨折系张某持木棍击打所致,要求追究张某故意伤害的刑事责任并赔偿全部损失;张某则坚决否认刘某的伤情与自己有关,拒绝赔偿。

案件移送至沂水县检察院审查起诉后,刘某对张某一方的态度强烈不满,多次到该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反映诉求,要求对张某从严处理并赔偿其损失。

经认真审查案件证据,并与法医等专业人员沟通,该院认为致刘某受伤的原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案件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后,仍无法查清事实,经检委会讨论决定对张某作存疑不起诉处理。

“通过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双方不仅是邻居,还是远房亲戚,以往关系一直不错。这次的矛盾纠纷系因琐事引发,若就案办案、简单对张某作不起诉处理,不仅难以修复两家的关系,还可能进一步激化矛盾……”办案检察官刘震说。

矛盾联调

多元化解定分止争

鉴于双方年事已高,为便于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今年3月,沂水县检察院组织举行公开听证会,邀请听证员、人民监督员及村“两委”成员参加。听证会上,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刘某一方情绪激动,还声称将继续反映诉求。

基于该案实际情况,并依托与县综治中心、县司法局建立的检调对接工作机制,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该院迅速启动检调对接程序,组建了相关调解网格共同参与的调解小组。

调解初期,因双方分歧较大,工作一度陷入僵局。但调解小组并未气馁,通过“背靠背”沟通方式,分别听取双方诉求。检察官从法律角度向张某阐释刑事谅解的意义;司法所调解员借助类似案例引导双方换位思考,逐步缓解彼此对立情绪;村委会工作人员、乡贤等也积极参与调解,从邻里情分、亲戚关系等角度切入,多维度开展疏导工作。经过两周耐心调解,双方最终握手言和。

“检察官为咱们老百姓的事多次奔走协调,两家人积怨化解、心中的‘疙瘩’总算解开了,这项工作真是做到了群众心坎上……”该村党支部书记、服务乡村振兴检察联络员李君祥对沂水县检察院的工作赞不绝口。

司法救助

做实调解“后半篇文章”

“通过调解,张某虽表示愿意赔偿,但因年事已高且无收入来源,确实不具备赔偿能力。而刘某夫妇均已70多岁,刘某老伴多年前患病,需常年服药,其儿子也身患残疾,刘某受伤后丧失劳动能力,7000余元的治疗费用全靠借款,使这个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该院第五检察部主任李兴娟介绍。

经调查核实,刘某的情况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条件,该院遂依法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加快审批流程,为刘某发放司法救助金,帮助其缓解燃眉之急。与此同时,村委会也研究制定了帮扶救助方案,对刘某一家予以生活关怀和援助。

“谢谢检察官,帮俺解决了这个大难题……”收到司法救助金时,刘某紧紧握住检察官的手,连声道谢。

“通过调解和司法救助,我们推动了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既彰显了司法公正,也让群众感受到司法温度。能为这些身处困境的家庭多尽一份力,是检察工作价值和意义的重要体现。”李兴娟深有感触地说道。

据了解,今年以来,沂水县检察院自入驻县综治中心后,与县综治中心、县司法局建立检调对接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各调解网格优势资源,多措并举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截至目前,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5件,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来源丨山东法制报

编辑丨徐欣

审核丨赵国胜

终审丨袁飞

来源:临沂市人民检察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