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宣讲会场” 也要“身边现场”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9 14:03 1

摘要:近日,八公山区创新探索的“微话题、微场景、微服务”三位一体宣讲模式引发广泛关注。这种以“小切口”破题、“零距离”互动、“高效率”服务的理论传播新路径,不仅让党的创新理论“声”入人心,更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推手,完成了一场理论宣讲的“模式革新”。

既要“宣讲会场” 也要“身边现场”

张昌涛

近日,八公山区创新探索的“微话题、微场景、微服务”三位一体宣讲模式引发广泛关注。这种以“小切口”破题、“零距离”互动、“高效率”服务的理论传播新路径,不仅让党的创新理论“声”入人心,更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推手,完成了一场理论宣讲的“模式革新”。

理论宣讲最忌“空中楼阁”。八公山区的实践表明,好的宣讲必须扎根生活、回应关切。从“二轮土地承包延长政策”到“豆腐全产业链打造”,从“淮南好人”吴怀军的见义勇为事迹到“红色故事分享会”,这些取材于群众身边的“微话题”,将宏大叙事转化为可知可感的身边故事,实现了理论传播从“灌输式”到“贴近式”的转变。

更为难得的是,八公山区打破了“你讲我听”的传统模式,构建起多场景、沉浸式的“微场景”宣讲。在田间地头、社区庭院、文化广场,用方言土语解读政策,用红色歌曲传递信念,用快问快答增进互动。这种场景化的传播,不仅消除了理论的距离感,更让群众在参与中增进认同、凝聚共识。

理论宣讲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八公山区创新建立的“宣讲+实践”机制,将政策解读与为民办实事相结合,通过“问题收集——分类处置——跟踪反馈”闭环管理,现场解答就业、教育等民生关切,累计解决群众身边实事千余件。这种以“微服务”破解治理难题的做法,让理论真正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连心桥”。

从“宣讲会场”到“身边现场”,从“政策宣讲”到“民生服务”,八公山区的探索启示我们:理论传播不仅要“说得好”,更要“做得实”;不仅要“入耳入眼”,更要“入脑入心”。当理论宣讲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与民生关切同频共振,党的创新理论就能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淮南日报》视频版(2025年9月9日)

编辑 孙 玥

责编 张明星

初审 孙继奎

二审 迟海波

三审 张 斌

来源:淮南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