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考报考志愿的领域之中,张雪峰是这一行业的领军人物,他的升学规划指导被不少的家长和同学争相追捧,也有不少的“走弯路”的同学现身说法,让他的说法更加权威。
[胡瓜]在高考报考志愿的领域之中,张雪峰是这一行业的领军人物,他的升学规划指导被不少的家长和同学争相追捧,也有不少的“走弯路”的同学现身说法,让他的说法更加权威。
然而人怕出名,在追捧张雪峰的大浪潮下,总有人好奇他的过往,想看看这一位的成功经验是什么,这不看不打紧,一看之下张雪峰的伪装外衣立马就被戳破了。
那么他的过往是什么?这次网友又扒出来什么呢?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他构建权威形象的第一步就是给自己披上一件耀眼的学历外衣,他曾多次对外宣称自己拥有国内顶尖学府清华大学的硕士学位,在自媒体平台上更是频繁以“清华教授”的身份示人。
为了让这个形象更丰满,他还讲述了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奋斗史:本科被保送到郑州大学,后来凭借惊人的毅力自学考入清华,并曾在一家知名教育集团担任高级项目总监,这一套组合拳下来让张雪峰的人设瞬间高大起来。
专业人设一旦立住,接下来就是身份的变现,他的商业帝国迅速扩张,从高考志愿填报到研究生入学辅导,覆盖了学生升学的关键节点,利用学生想要指点的想法来进行流量的收割。
他推出的咨询服务价格不菲,比如定价近一万三的“梦想卡”和接近一万九的“圆梦卡”,但依然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其年收入高达数千万元,在2024年的一次直播活动中更是创下了三小时销售额破两亿的惊人纪录。
在通过认知差收割了不少的学费的情况下,他还想再通过另一种情怀来进行流量收割。
在直播中的他在员工面前高调承诺,若我国完成某项宏大目标,他将捐出一亿元人民币。为了显示诚意,他还补充了细节:先个人捐款五千万,后续再凑足一个亿。
这一番豪言壮语看似令人热血沸腾,实际上却更像一张“空头支票”。先不说这个伟大的目标是否会在近期实行,就算真的实施后张雪峰会用到正途上面吗,答案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今年的洪水肆虐了多少村庄,给我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怎么不见他的动静?如果要下功夫在军工方面,岂不闻战前磨枪,为什么要在某个特定的条件下才肯出手呢?
与他鲜明对应的是早在1996年,在赚取人生的第一桶金后,于东来便将自己积攒的2万元捐赠给了中国航天基金会用来进行国防建设,在当时物价匮乏的年代,这笔钱无疑是他能拿出的全部。
回顾张雪峰过往的言论,这种激进的表达方式并非首次出现。他曾发表过一些极端民族主义的观点,比如声称日本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甚至还公开叫嚣要在日本海投放氢弹,制造海啸和地震。
当一个人产生争议,网络的放大镜就会将他所有的过往一一比对。
人们发现张雪峰对外宣称的清华硕士身份迷雾重重,而其真实的本科学历,则是在郑州大学就读。
更关键的是他因为有三十八学分未能修满,最终并没能拿到本科毕业证,只获得了一张肄业证明,这个证件恰恰说明了其在校期间的学业成绩并不理想。
甚至连他现在广为人知的名字“张雪峰”,也有网友爆料它是借用了大学室友的名字,这一切都与他苦心经营的学霸、精英人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商业运营层面也并非无懈可击,他名下的一家公司曾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尽管他解释为北京工作室租赁合同到期所致,但这无疑给他的商业信誉蒙上了一层阴影。
此外有用户曝光他售卖的考研辅导资料中存在明显错误,直接将他公司机构的专业性之差暴露出来。而在高考前一周,他突然宣布暂停直播两个月,却在家长们的一片挽留声中仅仅一周后便火速复播,甚至连开15场直播。
随着这些信息的不断曝光,公众对他的认知被彻底刷新,昔日那个被奉为圭臬的权威形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他的巨大商业成功也被一些批评者贴上了“收割智商税”的标签,认为他本质上是利用了信息不对称来牟利。
张雪峰的案例深刻揭示了在互联网时代,一个建立在虚假或夸大基础上的个人品牌是何其脆弱。
当信息越来越透明,公众的辨识能力越来越强,单靠包装和“嘴炮”已经难以长久地维持影响力。
信息来源:
来源:墨迷聊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