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天的阅兵,大家一定很激动。我也很激动。全程看完,热泪盈眶。尤其是当央视镜头数次对准天安门前毛主席的巨幅头像久久凝视时,我心情澎湃。再也按耐不住,觉得要跟大家掰扯清楚一件事。
大家好,我是李医生。
今天说个题外话。
昨天的阅兵,大家一定很激动。我也很激动。全程看完,热泪盈眶。尤其是当央视镜头数次对准天安门前毛主席的巨幅头像久久凝视时,我心情澎湃。再也按耐不住,觉得要跟大家掰扯清楚一件事。
熟悉我微博的同学一定知道我这两年在学习中医,也在全方位了解建国后的历史,尤其是了解教员(毛主席)的相关资料。
有同学突然质问我,教员既然这么牛逼,为什么还会说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样的话,这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能说出的话么?
这句话很多人都听过,也一定有很大的疑惑。
对,一个唯物主义者是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的。
教员是唯物主义者的天花板,是实事求是的榜样,他怎么可能说出这样的话呢?
对,这句话根本就不是教员说的,这口号根本就是黑锅,压在教员身上,不明真相的群众,一直以为这是教员的口号,以为是教员喊出来的。
这是天大的黑锅。
为什么这么说?看下去就懂了,为了查证这些资料,我下了很多功夫,找了很多当年的一手资料。
我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件事,不会被封号,因为这不是禁区,党史也在讨论。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胡为雄等几个教授都曾经发文,在正儿八经的杂志发文,解释了这件事,说这件事跟教员无关的,是一个叫“梅白”的人捏造的。
我们一步一步解释:
(1)谁提出这口号?
是当时的《人民日报》,1958年8月27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文章:(全网唯一的高清图片,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原文)
这篇文章说亩产高到飞起了,不是几百斤,也不是几千,而是几万斤,吓死人。具体数量大家看图。作者叫刘西端,是中央办公厅派去山东寿张县了解情况的同志,具体是谁派他去的,我查不到(但可以猜得到),但绝对不是教员,因为教员也派了人,派了陈伯达。
在那个年代,炽热的年代,这篇文章当时应该引起轰动,但是没有人说是教员的意思,也没有人说是教员提出这样的口号,大家都知道这是人民日报里面一个调查人员写的文章,口号是他自己提出来的。他不能代表教员,他只能代表他自己,或许说他能代表他的直接领导,但这个领导不是教员。教员当时已经退居二线,一线领导另有其人,大家可以自己去查证。
那教员怎么看到这样的口号?
当然是反对,不相信。
所以在这篇文章(很多类似的文章)发出来后,教员就派了他身边的人去河南、山东调查,他自己分身乏术,没办法实地调查(他特别注重调查),只能让身边的人去,并且反复叮嘱这些人(包括人民日报总编辑吴冷西),要实事求是,不能撒谎,不能浮夸,要注重实践调查,说真话,不要头脑发热,要做冷静的促进者,不要做头脑发热的促进者.....教员的年谱上清清楚楚记录了这些事实细节:
还有当时新华社社长&人民日报总编辑吴冷西后来在回忆录上也记载了,他说教员再三叮嘱他要谨慎,要严谨,做新闻人不能道听途说,要实事求是,要注重调查。
从上述资料来看,教员不相信这样的亩产量,绝对不相信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样的鬼话,这是不可能的,教员从小就种田,亩产几百斤他是知道的,几千斤几万斤怎么可能呢。
(2)为什么这件事会流传这么广?
上述文章的事原本也就过去了,在当年(1958年)不算是很突出的事情,类似的文章很多。没有人给教员扣帽子。
直到1988年,这件事再次引起大众关注。为什么是1988年?很简单,教员那时候已经去世了,国内舆论环境变化了,具体的不能说更多。
之所以这件事又被挖出来,是因为一个叫梅白(1922-1992年)的人,写了一篇回忆录文章,叫《教员的几次湖北之行》,这篇文章很难找啊,很多文献都是引用而已,并没有原文,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原文,1988年发表在《春秋》杂志上,后来被《新华文摘》转载。
梅白另一个身份是作家,知识分子,专门写文章的。
这篇文章里面,梅白说1958年教员在湖北跟李达(1890-1966)有过争论,李达说这个口号是教员提出来的,当面指责教员,说这样会害死人,教员也生气,说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反正梅白的大致意思就是说,他在现场,看到教员承认这是他的观点,承认是他的口号。
梅白的文章很长,我全文贴出来了,这篇文章发表在《春秋》,后来被《新华文摘》转载,流传很广,80年代、90年代、21世纪很多人都看到了这篇文章,都以为梅白说的是事实,事实上,梅白的文章是彻头彻尾的谎言。一切都是他自己杜撰的。
为什么说梅白1988年这篇文章是谎言、谣言?
因为另外一个人出来作证了,这个人就是当时湖北省第一书记王任重。王任重在1989年《春秋》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辟谣文《满篇谎言---评梅白的《教员的几次湖北之行》》
王任重(1917-1992年)说,搞不清楚梅白为什么写这么污蔑教员的文章,他如果有勇气,应该出来跟我对质。可惜,直到1992年,梅白死了都没有出来对质,王任重也在1992年去世了。
王任重跟教员接触过很多次,他绝对比梅白更了解教员。这两个人的话相反,一定有一个是假的,从逻辑上来讲,梅白在说谎,王在辟谣。
原因如下:
1,王任重说梅白当时仅仅是一个副秘书长,根本没有机会跟教员、李达三人相处并且聊这么多;
2,教员历次来湖北,都是王任重陪同,根本没有梅白什么事。梅白的字里行间好像他跟教员很熟,实际上根本不熟,教员只接见过梅白一次,而且是其他工作上的事情。
3,教员的确跟李达聊过,但没有人知道他们聊天内容,王任重都不知道,梅白更加不可能知道,梅更加不可能亲身经历那些。
4,从后来发表的文章来看,教员跟李达聊的应该是哲学问题,文章问题,而不是这个口号的问题
5,梅白的回忆里面提到了一个外国人,说1958年那个外国人也在现场,事实上这个外国人直到1959年才第一次来中国,可见梅白都是捏造的。
6、最重磅的原因是,王任重尖锐的提出要求,要梅白出来对质,当面说清楚,但梅白直到死去(1992年)都没有再发文对质。
梅白虽然死了,但是他这篇谣言却开始四处播散了,很多文章、专著甚至部分党史都把这个虚假的故事作为资料收录。反而王任重的辟谣文章很少有人知道。这的确很蹊跷。
另外,李达很早就死了,梅白以为可以死无对证,就信口雌黄,没想到特殊时期还有王任重这样的大佬出来公开跟他叫板。
真真是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么明显造谣的文章,竟然能堂而皇之的流传。
时至今日,很多不明真相的人,都因为这个“人有多大胆”的口号是教员喊的,这就是被谣言洗脑了的,不怪人们。
(3)真相是:
1、教员从未提出这样的口号
2、教员是最注重调查实践的,最讲究辩证法的,最讲究实事求是的
3、即便教员没办法事事躬亲,但他都要求自己身边的人下去调查时要实事求是,不能瞒报,不能浮夸,要注重调查,不能人云亦云,要独立思考,不要头脑发热
4、教员还是胸襟广阔的,不管什么错误,他都负责,直接的间接的都负责,因为他是主席,但不能就此说这都是他的错误
教员是中国人的精神图腾,我们应该实事求是的评价他,如果是错误的,也应该是实事求是的评价,而不是由这些宵小之辈造谣。
来源:李鸿政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