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消息人士:印面对地缘经济压力,考虑重返RCEP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2 00:31 1

摘要:印面临美关税压力,对华经贸互动出现务实回暖:考虑放宽涉华投资限制、重返“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印官员称,考虑修改2020年颁布的“3号通告”(Press Note 3,规定来自中国等印陆地邻国的直接投资须经印多部门审批,事实上造成大量中国投资

2025年8月31日 总第1025

值日编辑:崔洛宾 宋可馨

审核:王若桐 关云逸

执行主编陈卓

2020-2024财年,印对华贸易赤字逐年增大。图源:《今日印度》

《铸币报》8月30日报道,印面临美关税压力,对华经贸互动出现务实回暖:考虑放宽涉华投资限制、重返“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印官员称,考虑修改2020年颁布的“3号通告”(Press Note 3,规定来自中国等印陆地邻国的直接投资须经印多部门审批,事实上造成大量中国投资无法落地),拟允许中资在制造业、可再生能源、汽车零部件等“非敏感领域”通过“自动准入途径”持股20%-25%,但国防、安全、战略设施、资源勘探、电信等领域仍被排除在外。(编者按:印外商投资程序分为“自动准入途径”

NEWS

图源:X

综合印外交部、《印度快报》8月31日报道,中印领导人8月31日在天津会晤,聚焦双边关系与多边合作。此访是莫迪7年来首次访华,将出席2025年上合组织峰会。据悉,会谈持续约40分钟,印方参会代表还包括国安顾问多瓦尔(Ajit Doval)和外秘唐勇胜(Vikram Misri)。会谈中,莫迪表示,印致力于推动中印关系向前发展,此前两国特别代表已就边境问题达成保持边境和平稳定的共识。莫迪强调,中印关系已重回积极轨道,愿与中方携手推动多边主义,应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他还提到,两国直航即将恢复,惠及28亿人民。中方表示,中印应从战略和长远角度审视双边关系,共同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承担维护多边主义的历史责任。同时,中方就中印关系提出四点原则:加强战略沟通、深化互信;扩大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照顾彼此关切、坚持和睦相处;加强多边协作、维护共同利益。值得注意的是,中印均强调坚持战略自主和独立外交,认为两国关系不应受第三方影响。外媒报道,此次会晤恰逢美对印加征50%的涉俄额外关税,而莫迪访华或进一步拉近中印关系。

NEWS

中印贸易差。图源:“Voronoi”网站

《德干先驱报》8月30日报道,中印双边贸易持续增长,但印对华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引发印高度担忧。2025-26财年4-7月,印对华出口增长19.97%,至57.5亿美元(USD 5.75 billion),进口则增至406.5亿美元(USD 40.65 billion)。2024-25财年,印对华贸易逆差高达992亿美元(USD 99.2 billion),占其总赤字的35%。印智库“全球贸易研究协议”(GTRI)数据显示,中国主导印核心工业品进口。其中,印市场97.7%的红霉素等抗生素、96.8%的硅片、82.7%的太阳能电池、逾80%的笔记本电脑均依赖自华进口。分析指出,印关键原材料和核心工业品上对华极其依赖,恐成为对印政治施压的工具。因此,莫迪政府已推出覆盖14个行业的生产激励计划(PLI),实施更严格进口质量控制,并鼓励企业多元化供应链,以进一步实现降低对华依赖。此外,印官方还对中国商品和行业施加反倾销措施,以保护本土产业免受“廉价进口”冲击。

NEWS

图源:《印度快报》

《印度快报》8月30日报道,印西孟加拉邦启动“选民名册‘特别强化修订’”(SIR)程序,引发“出生证明抢办潮”。8月27日,印选举委员会宣布,将正式启动2026年西孟邦选民名册修订工作。西孟邦的穆希达巴德(Murshidabad )和马尔达(Malda)地区与孟加拉国接壤,以穆斯林人口为主,而大多数居民无法提供出生证明。此前,印人党在比哈尔邦对SIR问题处理不当已引发针对莫迪政府的“选举舞弊”指控。因此,西孟邦居民高度关切SIR或成莫迪政府推动“国民身份认证制度”(NRC)前奏——在NRC制度下,“身份不明的印度人”将被视为“非法移民”并严厉处置。目前,西孟邦每日需处理数百份有关出生证明的申请,大量中介和律师正提供高价代办服务。对此,国大党指责称,印人党或意图借此在少数群体中制造恐慌以获取政治红利,并称该邦证件伪造问题猖獗。

NEWS

“国民志愿服务团”(RSS)最高领袖巴格瓦特。图源:X

《印刷报》8月28日报道,印人党意识形态母体组织“国民志愿服务团”(RSS)最高领袖巴格瓦特(Mohan Bhagwat)澄清,RSS不存在“75岁退休线”,并否认他本人及莫迪8月到龄卸任的传闻。7月9日,巴格瓦特在“致敬已故RSS领袖平格尔(Moropant Pingle)”的新书发布会上援引平格尔观点称,“满75岁时应停止现在工作,为他人让路”,引发广泛争议。不少社会观点认为,巴格瓦特此番言论暗指“莫迪应退休”。8月28日,巴格瓦特在RSS百年庆典系列讲座上澄清,称其“从未说过自己应当退休”,“哪怕八十岁也要组织‘沙卡’(Shakha,RSS成员每日集会的分支机构)”,并表示至少还有十人可随时接任“最高领袖”(sarsanghchalak)。值得注意的是,巴格瓦特近日罕见评论印人党全国主席遴选事宜。由于印人党新任主席人选迟迟未决,巴格瓦特8月28日公开否认并表示“若由RSS决定,根本不会拖延这么久”,暗示印人党应加快决策。他同时强调,RSS与印人党属“协作关系”,后者并不听命于RSS;双方虽存分歧但未发生争执,决策将通过“集体方式”推进。

NEWS

巴基斯坦油田分布图。图源:《今日印度》

《金融时报》8月30日报道,特朗普有关“巴基斯坦拥有巨大石油储备”的表述与现实不符。7月30日,特朗普宣布巴美已就其“境内巨量石油储量”签署开发协议,并将对巴关税下调10个百分点至19%。目前,特朗普言论已引发多方质疑。巴基斯坦业内人士表示,巴80%的石油产品需依赖进口,本国产量仅约6.6万桶/日,“不存在能产出10亿桶石油的未发现油田”。 巴前总理兼石油部长阿巴西(Shahid Khaqan Abbasi)表示:“目前巴并无海上天然气或油田可开发”。值得注意的是,美能源信息署(EIA)十年前曾估算,巴境内可采集石油储量可能高达91亿桶。对此,挪威咨询公司睿咨得能源(Rystad Energy)强调,EIA估算数据基于初步地震数据形成,未经证实,且巴潜在石油资源距商业化很远。分析人士表示,巴对美资源协议以及其他多项协议“都存在不实成分”,旨在用未来承诺换取直接利益。

NEWS

图源:《印度快报》

《印度快报》8月30日发表题为《印度是时候努力了解中国了》的评论认为,印若要把握对华关系走向,其核心在于“真正读懂中国”——若不尽快系统性培育中国研究能力,印对华政策将陷入长期被动。本文作者阿克沙伊·班布里(Akshay Bhambri)系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印度德里大学博士生。

当前,印中关系正在发生变化,但若印不深刻独立的了解中国,外交上开放的意义就微乎其微。长期以来,印学界暴露出涉华研究的诸多结构性短板。研究者自身方面,印研究者中文训练薄弱、方法论不严谨、与中文学术资源互动缺乏,导致对华认知多依赖外国学者,未能核查事实,常常不加批判地接受政治叙事。研究体系建设方面,美、澳等国已将中国研究嵌入多学科,形成常态化研究,而印却只有寥寥数个中心,多集中于德里,且长期经费不足,议题偏安全导向。这种缺口不仅恐削弱印官方的外交判断,也让印错失利用中文史料修复自身历史错误的机会。

印学界对华研究改进的大方向主要有二:一是不应仅局限于军事、经贸、党政角度理解中国,而需把握更完整的社会政治生态。二是做好中印比较研究。中印两国均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多样化,且面临相似发展挑战。中国能为印提供扶贫、气候治理、产业政策、技术自主等方面的经验。本质上,印应“更好联系上下文了解中国”,需抓住中国政策文件中的潜台词,认识到官方叙述中隐含的历史文化因素。

具体措施方面,印应尝试推动五大调整:一是在重点大学设立资金充足的中国研究中心,以严格的普通话训练为基础,配备跨学科师资。二是设立长期奖学金与交流项目,支持学者在中国档案馆、高校开展文本与田野研究。三是为政策部门搭建常态化吸纳学术成果的机制。四是系统推进原始文献数字化与译介,扩展至各主要印度语言。五是在边境地区与各邦建设区域性中心,建立推动当地发展专业知识。

总体看,印度的未来不仅取决于军事经济实力,还取决于对大国尤其是中国的理解。了解中国已迫在眉睫,印要么立即大力投入解读中国,否则就将冒着未来陷入被动的风险。

欢迎您在评论区留下宝贵的意见或建议,但请务必保持友善和尊重,任何带有攻击性和侮辱性语言的留言(例如“阿三”)都不会被采用。

来源:南亚研究通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