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强不息,奋力攀登,属于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化学与石油工程交叉学科创新团队的2024年年底,由一则喜讯开启——在北京隆重召开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奖励大会上,这支由余维初教授领衔的科研强力军斩获了“创新团队奖”这一荣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是长江
自强不息,奋力攀登,属于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化学与石油工程交叉学科创新团队的2024年年底,由一则喜讯开启——在北京隆重召开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奖励大会上,这支由余维初教授领衔的科研强力军斩获了“创新团队奖”这一荣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是长江大学首度获此殊荣。由此,新岁更迭的欣喜与希冀都在“红梅吐蕊”般的奖状上展现,这一由余维初团队勠力同心、多年苦干写就的油气新突破,也彰示着一派充满机遇与无限可能的行业新气象。
▲2009年1月8日,余维初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国家科技奖励大会 于是,沿着多年工作轨迹,余维初近年来又在系统筹划工作上殚精竭虑,进而提出了适合页岩油和致密油的“压裂-渗吸-增能-排驱”一体化协同提高采收率技术方法。创新大规模体积压裂、渗吸、增能、排驱三采机理前移全生命周期协同施工的技术理念,他协同团队在压裂过程中多轮次植入活性生物纳米流体,结果显示储层改造效果一度得到大幅提升。在规模性推广之前,余维初团队已在鄂尔多斯与二连盆地区块的200余口水平井进行了严谨的现场试验,成果都是喜人的——试验井同比提产50%以上,先导性试验井有效期超过3年,成功率100%。由此,余维初便将此成果进一步在威远、长宁、昭通、鄂尔多斯盆地等地进行推广应用,迄今已惠及1000余口井,累计产气111.55亿立方米、产油21.42万吨,并配套建成7条自动化生产线,再次提升了我国非常规储层体积压裂技术的国际竞争力。正所谓,众志劈开千仞嶂,同心踏破万重关,今天的余维初与30余年前相比,不变的是个人对待科研工作的热忱与认真,但改变之处也有许多,比如,对名利荣誉越发淡泊,越来越习惯将自己的名字藏在团队之后,以及对身后学生越来越盛的爱护与培育。“心里只想着自己的人是办不成事的。”余维初总如此说。所以,对待合作伙伴,他真诚坦然、热情洋溢;对待学生,他“恩威并施”,却也无微不至。“一年之计,莫如树谷;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其实,教学是一种很有魅力的活动。望着一张张活力充盈的青春面孔,我唯有努力,唯有不断进取,才能对得起学生。”说起教学,余维初总是颇具心得。先后主讲油田化学、钻井液工艺学、石油地质与工程概论等课程,他习惯把几十年的科研与实践知识润物无声般揉进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在收获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对实践经验先有所耳闻。对学生的论文,他也会认真揣摩、反复批阅,多次提出修改意见。虽然这样的举动落在尚处象牙塔的学生眼中,无异于一位严师,但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开始在茫茫学海中打拼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时,总会不由感叹,“原来独当一面所遇到的困难只会更多,而那份坚韧不屈的心性与品格,是余老师一早就为我们打下的地基”。时光无言,映照赤诚初心,在如此强有力的支撑下,汗水会化作收获的“养分”,辛酸也只是喜悦的铺垫。“我只想用我的脚步告诉年轻人,东风浩荡,前方仍有行程万里,只有初心不忘,才能把心中的庄严承诺融进许党许国的使命担当。”余维初说。 来源:宝藏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