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阳明说过一句话:「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这句话听起来像是讲打仗,其实说的是人心里那些乱七八糟的念头。你仔细想想,平时活得累,是不是因为心里总惦记着点什么?
王阳明说过一句话:「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这句话听起来像是讲打仗,其实说的是人心里那些乱七八糟的念头。你仔细想想,平时活得累,是不是因为心里总惦记着点什么?
比如上班怕老板不满意,回家担心孩子学习,周末还要琢磨房贷该怎么还……这些事像一团乱麻缠在脑子里,甩都甩不掉。
记得有一个朋友跟我抱怨:「我每天忙得边吃饭边工作,躺床上还睡不着,脑子里全是事儿。怎么办?」我问他:「你想的那些事,有多少是不用多想的?」
你看,人活得累,往往不是因为事多,而是因为心里装的事太重。就像背着一麻袋石头走路,走两步就气喘吁吁,可你明明能放下的。
这让我想起了王阳明在《传习录》的一句话:「草有妨碍,理亦宜去,去之而已;偶未即去,亦不累心。若着了一分意思,即心体便有贻累,便有许多动气处。」
王阳明说的这句话,是回答学生薛侃的疑问:「去草如何是一循于理,不看意思?」,意思是除草时怎样才能遵循天理,不带私欲呢?
王阳明是这样回答的:草对你有妨碍,依照天理就应当除去,除去就是了。即使偶尔有没及时除去的,也不要记挂心中。如果你有了一分记挂,心就会为它所累,也就有其他许多为气所动的地方了。
说白了,你活得累,就一个原因——心里记挂太多。
一
那么,为什么说记挂让人活得很累呢?我认为不外乎有几点原因。
1、记挂是内心加戏而已。
举个例子,同事在会议上否了你的方案,你气得一晚上睡不着,脑子里反复回放他说的话,甚至脑补他是不是对你有意见。结果呢?问题没解决,反而把自己折腾得筋疲力尽——你想的这些,对你有什么用?
王阳明说这叫「着了一分意思」。你把别人的一句话、一件事,硬生生加工成一场内心大戏。
就像有人踩了你一脚,你非觉得他是故意的,还要琢磨他是不是嫉妒你新买的鞋。这种「加戏」,除了消耗自己,真的毫无意义。
2、记挂是拎着过去不放。
有读者跟我说,她特别后悔三年前辞职创业失败,现在一看到别人开公司就焦虑。我问她:「如果回到三年前,你能保证成功吗?」她说不能。我又问她这三年学到什么?她想了想:「至少知道哪些坑不能踩。」
王阳明说「偶未即去,亦不累心」,事情发生了,能改就改,改不了就接受。但人总爱把过去的失败、遗憾、委屈,像存钱一样存在心里,时不时拿出来数一数。时间久了,心里堆满了「垃圾」,自然喘不过气。
3、记挂是替老天爷操心。
有人天天担心:「孩子考不上重点高中怎么办?」、「公司明年会不会裁员?」可这些事你能控制吗?
我以前在老家种地,该播种时播种,该施肥时施肥,该杀虫就杀虫,剩下的交给时间。你非盯着天上有没有乌云,除了让自己慌,还能改变什么?
王阳明在龙场悟道时,吃不饱穿不暖,随时可能病死,但他却说:「学问功夫,于一切声利嗜好俱能脱落殆尽,尚有一种生死念头挂带,便于全体有未融释处。」连生死都能放下的人,还有什么可焦虑的?
二
王阳明说的「心即理」,意思是心外无物。你眼里看到的世界,其实是你心里的投射。就像戴了一副墨镜,看什么都灰蒙蒙的,但你不能怪世界不鲜艳,得先摘了墨镜。
这也是为什么人活得累的原因,就是容易把念头当真。
一是错把想法当事实。
比如你给朋友发微信,对方半天没回。你脑子里立刻蹦出:「他是不是生我气了?」接着越想越像真的,甚至翻出聊天记录找「证据」。结果呢?人家只是手机没电了。
王阳明管这叫「动气处」。你心里一起念头,气血就跟着乱窜,脸色发青,手心冒汗,胃里拧成疙瘩。可这些反应,全是你自己编的故事引发的。
二是把担忧当负责。
有位朋友总爱说:「我不管孩子行吗?他自制力那么差!」可她每天催作业、查手机、盯成绩,孩子反而越来越逆反。她以为这是「负责」,其实是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王阳明说:「父母爱子,岂能时刻以忧惧存心?」真正的负责是教孩子自己走路,而不是一直扶着他。你越担心什么,越容易招来什么——就像总怕摔跤的人,走路反而缩手缩脚。
三是把欲望当目标。
有人拼命赚钱,以为有了钱就能轻松。可等他真赚到了,又开始攀比别墅豪车,永远没个够。王阳明说:「欲求宁静,愈不宁静。」欲望是个无底洞,追着它跑,就像驴子追胡萝卜,累死也吃不到。
那么怎么办呢?我认为解决的关键在于事上练,心上放。
王阳明有个学生问他:「我总克制不住杂念,怎么办?」他答:「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这话听着像鸡汤,其实藏着大智慧。
打个比方,你起了一个念头,就像地上长了根草。这时你越琢磨它、分析它、跟它吵架,等于天天给它浇水施肥。这跟领导批评你一句,你气得吃不下饭,半夜还在想「他是不是针对我」一样——这就是在给「杂草」浇水。
王阳明的办法就一条:该干嘛干嘛。草长任它长,你该开会开会,该写报告写报告。忙起来,杂草自然枯了。
另外,要分清「我的事」和「老天的事」。
有个禅宗故事:小和尚问师父:「怎样才能不烦恼?」师父答:「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小和尚不解:「这谁不会?」师父说:「有人吃饭时想着干活,干活时想着吃饭。」
你的方案被否了,能改就改,改不了就认——这是「我的事」;老板会不会给你穿小鞋,同事怎么看你——这是「老天的事」。把力气花在能控制的事上,剩下的,老天自有安排。
还有一点,你要把念头像扔垃圾一样扔掉。
有一个实验,说的是让一群人把「我担心的事」写在纸上,扔进盒子。一周后打开,90%的事根本没发生。那些发生的,也没想象中那么严重。
王阳明说「去之而已」,不是让你消灭念头,而是不把它当回事。就像快递盒上的标签,你撕下来揉成一团扔了就行,非要展开研究上面的条形码,纯属浪费时间。
古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说过:「人不是被事情困扰,而是被对事情的看法困扰。」这话和王阳明说的「心外无物」异曲同工。
活得累,从来不是因为日子苦,而是心里苦。工作压力、人际关系、柴米油盐……这些外在的东西就像天气,有时晴有时雨。但你的心是自己的屋子,漏不漏雨,能不能晒到太阳,全看你怎么修。
下次觉得累时,不妨默念王阳明那句话:「草有妨碍,理亦宜去,去之而已。」该除草时除草,除不完就随它长。最后送给你一句粗俗却有道理的话:这世上只有两种事,就是关你屁事,和关我屁事。#王阳明#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