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 为何杂技仍让人惊叹不已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8 09:50 1

摘要:蹬伞旋开荷塘月色,扯铃舞动黑白对弈……杂技不仅是身体技艺的展示,更是中华传统美学的灵动表达。笔者近日观看了在北京举办的“艺苑撷英——2025年全国优秀青年杂技人才展演”,在为13个杂技艺术团体带来的11个精彩节目而鼓掌赞叹之余,也在思考:AI时代,我们为何仍为

蹬伞旋开荷塘月色,扯铃舞动黑白对弈……杂技不仅是身体技艺的展示,更是中华传统美学的灵动表达。笔者近日观看了在北京举办的“艺苑撷英——2025年全国优秀青年杂技人才展演”,在为13个杂技艺术团体带来的11个精彩节目而鼓掌赞叹之余,也在思考:AI时代,我们为何仍为杂技惊叹、被杂技折服。

很多杂技节目创排时会从中华文明宝库中汲取养分,比如从沉睡千年的陶俑中汲取灵感,让文物在舞台上“活”起来,这不是简单的形态模仿,而是捕捉具有中华文明标识精神内核的文化元素,借助杂技语汇完成一场古今对话。除了对话,观众在杂技中也能看到艺术边界消融,比如有的杂技将技巧与中国画的写意风格相结合,演员身姿轻盈,旋动纸伞,融合了民族舞的韵律美和中国画的意境美,使杂技从技巧展示升华为综合性的舞台艺术。

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首经典乐曲为背景讲述烽火中的离别之情,音乐剧与杂技的界限变得模糊,演员的身体既是技巧的载体,也是情感的媒介。音乐、戏剧、杂技在舞台上水乳交融,共同构建出充满想象力的艺术场景。以围棋对弈为题材的杂技节目,则将扯铃技巧与水墨画意境相结合,演员的动作如棋局变化般虚实相生,身体的动与静暗合围棋中的攻守之道。

在人工智能技术日益火热的当下,杂技艺术呈现出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比如,通过绳索技巧展现人类与自然力量对话的节目,演员在高悬十余米的绳索上攀爬、旋转、倒悬……每个动作都是对身体极限的挑战,让观众在屏息之间感受生命力量的震撼。与依靠数字技术制造的虚拟幻象不同,魔术杂技靠的是魔术师实实在在的手上功夫与心理引导,这种“真实的幻觉”恰恰是AI难以替代的人类智慧。杂技魔术演员通过数年如一日的训练,达到对身体精准控制的境界,这是一种机器无法复制的“体知”,在算法主导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这提示我们,技术的进步不应导致对身体的疏离。相反,AI时代,人们更需要通过身体实践来确认自身的存在。杂技艺术,正是这种身体哲学的极致体现。

除了继承传统,杂技节目也在借鉴国外的艺术形式,如引入西方探戈舞蹈元素,在双人转毯的技巧中融入拉丁舞的激情与张力。这种跨文化的艺术融合,展现了当代中国杂技的开放姿态,也为杂技艺术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新的可能。

这些创新实践昭示着,当代杂技在声光电科技的加持下,正突破单一技艺的局限,迈向沉浸式综合艺术的境界。边界的消融不是终结,而是新生的开始。中国杂技正在年轻一代中焕发光彩,中华审美风范在传承创新中发扬光大,杂技艺术以其独特的身体语言宣告:在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类依然蕴藏着无限的潜能,这种源自生命本体的创造力,将永远是艺术最珍贵的源泉。(吴 楚)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