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被称为“AI 智能体元年”。从 GPT-4.5 到 Gemini 2.5,再到硅基智能的规模化落地,AI 不再只是工具,而是能自主理解、规划、执行复杂任务的“硅基劳动力”。一场生产力的重构革命,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工作与生活。
2025 年被称为“AI 智能体元年”。从 GPT-4.5 到 Gemini 2.5,再到硅基智能的规模化落地,AI 不再只是工具,而是能自主理解、规划、执行复杂任务的“硅基劳动力”。一场生产力的重构革命,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工作与生活。
2025 年被业界定义为 “AI 智能体元年”,硅基智能赴港上市、OpenAI GPT-4.5 量产、Google Gemini 2.5 系列落地,标志着 AI 智能体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据 BCG《AI 工作新纪元》报告显示,中国 AI 采用率高达 87%,远超全球 72% 的平均水平,一场席卷全球的生产力重构革命已全面开启。AI 不再是孤立的工具,而是能自主理解、规划、执行复杂任务的 “硅基劳动力”,正在重塑各行各业的生产逻辑与效率边界。
一、国内外 AI 生态:差异化竞争下的功能矩阵全球 AI 赛道呈现 “技术引领” 与 “场景深耕” 双线并行的格局,国内外产品基于自身优势形成了鲜明的功能侧重,且均已积累大量落地案例与实证数据。
国外 AI:技术普惠与生态整合
OpenAI 的 GPT 系列(GPT-4.5/GPT-5)以通用能力为核心,覆盖多模态交互、代码生成等场景。其开发者生态已超千万规模,助力中小企业平均缩短 40% 的产品开发周期,成为专业创作与技术开发的首选工具。
Google Gemini 2.5 系列深度整合搜索生态,落地案例遍布零售、汽车等领域。Best Buy 借助其打造的虚拟助理,实现客户问题排查与订单管理自动化;Carrefour Taiwan 的 “AI Sommelier” 服务,通过葡萄酒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推荐,提升线下消费体验。
Anthropic 的 Claude 3.5 系列以安全合规为核心,200K tokens 超长上下文窗口使其在法律领域表现突出。某律所使用其处理合同起草与合规审查,将单份商业合同的处理时间从 3 天压缩至 4 小时,错误率降低 62%,显著优于同类产品。
国内 AI:本土化适配与垂直深耕
通义千问(阿里云)聚焦中文理解与企业级应用,3.0 版本中文准确率达 98.5%,深度集成阿里云生态。某制造企业借助其实现生产报表自动化分析,数据处理效率提升 5 倍,成为国内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工具。
硅基智能以 “数字人智能体” 为核心,已向金融、零售等行业交付 8 万个 “硅基劳动力”。某股份制银行部署其智能客服系统后,节假日咨询响应率从 65% 提升至 99%,人工转接率下降 40%,实现从辅助工具到自主生产的跨越。
讯飞星火凭借 99.2% 的语音交互准确率,在教育领域形成优势;Kimi 以 128K tokens 长文本处理能力,成为学术研究标杆,某高校科研团队用其解析文献,文献综述撰写效率提升 3 倍。
二、视频制作:从 “流水线” 到 “一键生成” 的生产力飞跃视频创作作为内容产业的核心载体,最直观地展现了 AI 对生产力的重构力量。传统视频制作与 AI 生成模式的对比,堪称生产力革新的典型样本,相关数据与案例极具说服力。
传统视频制作:高门槛、低效率的线性流程
传统制作一条 30 秒产品宣传片,需经历 “脚本撰写(2 天)→ 拍摄筹备(3 天)→ 实地拍摄(1 天)→ 剪辑调色(2 天)→ 配音字幕(1 天)” 的线性流程,累计耗时 72 小时。专业团队日均成本高达 2000-5000 元,素材复用率不足 30%,一旦创意调整需全流程返工,极大限制了创作效率与迭代速度。
AI 视频制作:全流程自动化的效率革命
以 HunyuanVideo、Adobe Premiere Pro AI 版、可灵 AI 为代表的工具,通过端到端生成技术重构了创作逻辑,实证数据与落地案例遍布多领域:
效率指数级提升:HunyuanVideo 官方测试显示,30 秒宣传片从 72 小时压缩至 4 分 30 秒,效率提升 960 倍;5 分钟教学视频仅需 12 分 15 秒即可生成,提升 832 倍。Adobe Premiere Pro AI 版的 “情感剪辑算法”,完成速度较人工提升 8 倍,初剪与资深剪辑师作品相似度达 79%。成本大幅降低:微成本创作成为可能,《潜入梦海》以 5000 元成本、一周周期呈现大片级视效,印证了 AI 对创作门槛的降低。商用级制作成本不足传统模式的 1%,素材复用率超 85%,修改创意仅需调整提示词即可实时更新。创作边界拓宽:PixVerse 4.5 版本实现 5 秒生成高清视频,出海广告商可批量生成上百条素材 “广撒网” 试错,边际成本近乎为零。影视宣发智能体 “小熠 AI” 日产百篇优质文稿,《哪吒之魔童闹海》宣发团队借此实现数百万 “想看” 人数预热。多领域案例落地:广告营销领域,可口可乐 2024 年圣诞节全球广告由可灵 AI 参与制作,快速完成多地域、多风格的创意落地。影视行业,亚马逊热播剧《大卫王朝》第一季 72 个关键镜头由可灵 AI 与 Runway 共同生成,将原本 4-5 个月的工作量压缩至几周;土耳其剧集《城墙》借助 AI 实现有限预算下的超预期视觉效果,保留文化内核的同时降低制作成本。动漫领域,可灵 AI 与《大爱仙尊》IP 合作,助力作品全网播放量突破 3000 万,还激活了《一人之下》等经典 IP 的二创生态。文旅领域,可灵 AI 发起 “快来惹毛我” 创意项目,联动 40 多所高校与 50 多个城市,为地标建筑注入 AI 特效,全网曝光超 10 亿次。游戏领域,可灵 AI 与《逆水寒》合作,实现玩家静态截图向动态视频的转化,丰富 UGC 生态。体育领域,其与 NBA 及快手体育携手,将赛事热度转化为全民共创内容。全球创作生态成型:可灵 AI 举办的 NEXTGEN 全球新影像创作大赛,收到 122 个国家的 4600 余部作品,中国青年创作者的《Alzheimer》《信》等作品凭借细腻情感与东方美学斩获大奖,展现了 AI 对全球创作平等性的赋能。这种变革不仅是速度的提升,更是生产关系的重构 —— 从 “专业团队垄断” 走向 “全民创作普及”,从 “资源驱动” 转向 “创意驱动”。
三、成为 AI 运用者:普通人的生产力升级指南AI 时代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 “会不会做”,而是 “能不能用 AI 做好”。BCG 报告显示,近 50% 的 AI 使用者每天能节省 1 小时以上,这些时间可用于聚焦重点任务或探索新机会。针对国人的需求与场景,可通过以下 “AI+” 思路实现能力升级:
1. 从 “内容创作(GC)” 到 “AI 生成内容(AIGC)”
这是普通人最易上手的切入点,核心是用 AI 替代重复创作环节。
文字创作:用 Kimi 写报告、ChatGPT 优化文案,输入 “电商产品详情页,突出环保材质与性价比,语气亲切” 即可快速生成初稿。视觉创作:短视频用火山引擎 Pika 生成动态素材,海报设计用可灵 AI 匹配风格,无需专业设计技能也能产出商用级作品。音频视频:讯飞星火自动配音,剪映 AI 一键剪辑,甚至能根据文案自动匹配画面与 BGM,实现 “文本→成品” 的直达。2. 从 “数据处理(DP)” 到 “AI 辅助分析(AI+DP)”
摆脱 Excel 复杂操作,让 AI 成为数据解读助手。
办公场景:用 ChatExcel 以自然语言处理表格,输入 “计算上月各产品销售额占比,生成饼图” 即可完成分析。行业场景:个体工商户用通义千问上传流水数据,自动生成盈利分析与备货建议;职场人用飞书智能助手整理会议纪要,提取关键任务与时间节点。学习场景:学生用 AI 工具分析考试错题数据,定位薄弱知识点,生成个性化复习计划。3. 从 “被动学习(L)” 到 “AI 定制学习(AI+L)”
打破标准化学习模式,让 AI 适配个人节奏与需求。
语言学习:用 AI 工具生成定制化对话场景,实时纠正发音与语法,比传统教材更具针对性。技能提升:想学习视频剪辑,AI 可根据 “零基础、每周 2 小时” 的需求,拆解学习路径并推荐实操案例;备考时,AI 能整理高频考点、生成模拟题库。知识拓展:对某领域感兴趣时,AI 可将复杂理论转化为通俗讲解,还能推荐延伸阅读与实践项目,降低入门门槛。4. 从 “经验决策(D)” 到 “AI 增强决策(AI+D)”
用 AI 补充信息维度,让决策更科学精准。
生活决策:规划旅行时,AI 根据预算、出行时间、偏好,生成行程方案并实时同步天气、票务信息;购房时,输入需求即可汇总房源数据,分析性价比与增值潜力。工作决策:创业者用 AI 分析行业趋势、竞品动态,辅助制定产品定价与推广策略;职场人用 AI 脑暴方案,对比不同选择的优劣势与执行风险。5. 从 “单一技能(S)” 到 “AI 复合技能(AI+S)”
让 AI 成为技能放大器,实现 “一专多能” 的跨界突破。
设计师 + AI:用 AI 快速生成灵感草图、调整配色方案,聚焦创意核心而非基础绘制,还能借助 AI 学习 3D 建模、动效设计等关联技能。教师 + AI:用讯飞星火生成教学课件、自动批改作业,将时间投入到教学设计与学生沟通中,同时用 AI 学习教育心理学、多媒体制作等知识。销售 + AI:用 AI 生成个性化销售话术、分析客户沟通记录,识别成交信号,还能辅助学习数据分析、市场调研技能,提升专业度。落地关键:从 “工具使用” 到 “能力驾驭”
掌握提示词逻辑:明确 “场景 + 需求 + 风格 + 输出格式”,例如 “为 35-45 岁女性群体制作 15 秒护肤品短视频文案,突出抗衰功效,语气温柔,分 3 句口语化表达”,可提升 AI 输出准确率 19.3% 以上。坚持人机协同:复杂任务采用 “AI 初稿 + 人工精修”,如用 AI 生成合同初稿后,聚焦风险条款审核;AI 剪辑视频后,手动调整镜头节奏与情感表达。保持持续迭代:关注工具更新动态,如可灵 AI 2.5Turbo 版本在人物表现力上的升级、GPT-5 的多模态新功能,及时将技术进步转化为自身效率优势。AI 重构生产力的本质,是通过技术普惠打破能力壁垒,让每个人都能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实现价值输出。从智能体大规模上市到全民 AI 运用,这场革命不仅改变生产方式,更重塑着个人发展的底层逻辑 —— 主动拥抱 AI、善用 AI,就能在时代浪潮中抢占生产力升级的先机。
本文由 @如去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