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走进澳门博物馆三楼,广州的灰塑作品《鳌鱼》、香港的粤剧戏服、澳门的葡萄牙瓷砖画等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60余个非遗项目、近200件非遗精品共聚一堂。“非遗新动力——‘人文湾区·璀璨非遗’粤港澳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汇·澳门站”正在此展出,以非遗的魅力诠释大湾区
日前,走进澳门博物馆三楼,广州的灰塑作品《鳌鱼》、香港的粤剧戏服、澳门的葡萄牙瓷砖画等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60余个非遗项目、近200件非遗精品共聚一堂。“非遗新动力——‘人文湾区·璀璨非遗’粤港澳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汇·澳门站”正在此展出,以非遗的魅力诠释大湾区的人文活力。
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共建人文湾区”的战略部署,深化粤港澳非遗保护协作机制,“非遗新动力——‘人文湾区·璀璨非遗’粤港澳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汇·澳门站”于11月1日在澳门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主办,将展出至2026年3月15日。自开展以来,展览已吸引观众1.2万余人次。
澳门文化局局长梁惠敏表示,本次展览激发澳门在非遗传承中融入创新思维,积极探索新时代背景下非遗保护与发展的创新路径。展览以“非遗新动力”为主题,通过匠心作品、数字交互、文创跨界等形式,生动展现岭南人民世代相传的生活智慧。澳门将依托岭南非遗的独特底蕴,向世界讲述更多精彩的中国故事。
香港康文署署长陈咏雯认为,通过展览可以向澳门居民展现香港非遗的活力与丰富性,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丰富大湾区人民的精神内涵。
在全国第十五届运动会举办之际开幕,本次展览不仅是一场大湾区非遗美学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场为十五运喝彩、为大湾区精神铸魂的文化盛事。展览分为“岭南色蕴”“几何造物”“音游嬉戏”“意境之外”四个板块,从色、形、声、意4个维度展示传统东方美学,呈现粤港澳三地非遗同源共生、共衍一脉的底蕴,展示岭南非遗风采。其中,“岭南色蕴”板块以染、印、烧、绣、绘等不同方式,用绚丽的色彩展现这片土地炽热的激情;“几何造物”板块从线、面、体的裁剪、编织、雕刻等技艺呈现岭南之形背后所蕴含的造物匠心;“音游嬉戏”板块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等多彩的娱乐生活切片,声景相生,展示传统与现代碰撞下的集体情感记忆;“意境之外”板块在拳法与舟桨之间,彰显东方武学坚韧、超越的精神内核,并融合数字游戏与VR科技,展现湾区开拓创新的时代气象。
在开幕式展演环节,粤港澳联袂呈现了极具地方特色的非遗节目:广东选送了意境悠远的沙头角鱼灯舞,香港带来了寓意吉祥的西贡坑口客家舞麒麟,澳门则献上风情独具的葡萄牙土风舞,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同时展示了粤剧、蔡李佛拳、南音说唱等非遗项目表演,还设置了多种互动体验环节,让现场观众全方位感受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共同推动非遗面向未来活态、创新发展。
澳门还同步举办了“一场市集、一次游踪”系列配套活动。其中,非遗市集汇聚粤港澳三地的多个非遗项目,集展示、体验、消费于一体,致力为市民、游客打造一个非遗美学与运动精神相融的沉浸式文化场景。在非遗游踪活动中,亲子家庭、学生和游客们沿着特定路线,观摩了咏春拳、八音锣鼓、蔡李佛拳、南音说唱等项目的展演与摊位展示,开启了一场深度的岭南非遗认知之旅。
澳门站是“人文湾区·璀璨非遗”粤港澳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汇(简称“湾区非遗汇”)的最后一站。湾区非遗汇首站于2024年10月在香港启动,第二站深圳站于2025年1月接力呈现。从香港站“瑞兽主题”的匠心呈现、深圳站六大板块的民俗交响,到澳门站“新动力”的创意表达,大湾区非遗汇以非遗为纽带,串联起岭南大地共同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是粤港澳携手共建人文湾区的一次生动实践。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吴华钦表示,希望以大湾区非遗汇为契机,构建三地联动、社企共建、国际传播的发展模式,搭建多元交流合作平台,塑造和谐开放包容的湾区文化生态。让非遗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湾区与世界的桥梁,成为讲好湾区故事与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本报记者 谭志红)
来源:光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