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将重塑“工厂、软件、咨询”三者关系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8 08:00 1

摘要:AI 将重塑“工厂、软件、咨询”三者关系

字数统计:3232 字 预计阅读时间:约 7 钟

过去二十年,我们在制造业的数字化里用一堆系统:SRM、MES、ERP、SPC、LPA、APQP、OA、BPM……但你有没有发现:系统越多,问题越多;数据越多,一致性越差。

这不是企业管理能力下降,而是:整个行业的数字化模式,正在从根本上发生变化。一个新的时代正在替代旧世界:工具型软件正在退出舞台,真正的主角,是“应用型软件”。

这种软件不只是工具,而是——行业方法论业务流程 AI 决策闭环执行的统一解决方案。

这会带来什么?传统的软件公司会被淘汰,传统的咨询公司也将失去优势。

未来只会剩下一种组织:能同时做软件、做咨询、做行业模型的三位一体公司。

01 One

工具型软件正在“慢慢失灵”

首先,由于AI的出现,技术本身已经在变。

过去,一个工程师花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才能完成的分析,现在 AI 几秒钟就能做完。以前还要人手制作的控制图、报表、FMEA 草案、MSA 计算、风险分析……如今都能让 AI 自动生成。曾经这些是软件公司最骄傲的“功能卖点”,现在统统变成了标配——甚至是 AI 的一项“小把戏”。

于是,一个尴尬的局面出现了:工具性越强,软件越没价值。

第二个问题更棘手:系统越多,工作反而越乱。

你可能见过这样的场景:供应商管理一个系统,过程控制一个系统,异常处理一个系统,审核一个系统,风险一个系统……每个系统都看起来“专业”,每个团队都说“这个系统很重要”,但它们之间彼此不说话。

流程被切成一小段一小段,信息被塞在不同的角落,最后变成:线上看起来井井有条,线下却是一片混乱。

每个人都在用系统,却没人真正知道整体发生了什么。

第三个问题更让人无奈:工具会告诉你“发生了什么”,却永远不会告诉你“接下来怎么办”。

它能告诉你指标不达标,但不会告诉你怎么提升。能告诉你哪个工位异常,却不会告诉你为什么。能告诉你哪个供应商不合格,却不会告诉你他们要如何改善。能记录变化,却不会判断风险、提出应对策略。

这就像一个医生,只会告诉你“你发烧了”,却不告诉你你为什么发烧、要不要吃药、吃什么药。

结果所有企业都陷入一种怪圈:线上依赖系统,线下依赖经验;系统讲流程,人来背锅。

工具型软件的时代正在结束,这不是技术的过错,而是企业需求已经进化。人们不再满足于一个“记录事实的工具”,他们想要的是一个“提供答案的伙伴”。

02Two

应用型软件正在“悄悄接管一切”

当工具型软件忙着堆功能、加按钮的时候,另一类软件正在悄然登场。它不喧哗、不张扬,却越来越像是企业真正需要的那位——不仅能告诉你问题在哪,还能告诉你下一步该怎么走。

这种软件就是:应用型软件

如果说工具型软件是“电子工具盒”,那应用型软件就是“业务的自动驾驶系统”。过去,你必须打开多个系统才能搞清楚一个供应商的问题。

现在,你只需要打开一个界面,它就会告诉你:

供应商为什么会出问题、风险在哪、应该怎么做、谁来负责、什么时间点需要完成。

它甚至会提醒你:“这个问题的根因可能不是不良品,而是你在上个月调整了工艺参数。”

你会突然发现:系统不是“记录你怎么工作”,而开始“教你怎样把工作做好”。

应用型软件和工具型软件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它不再让人去适应系统,而是让系统去适应业务。

以往我们习惯了把流程拆成一个又一个节点,塞进不同系统里,再让员工自己去“拼流程”。

但应用型软件是反过来的:它先理解业务怎么运作,再把所有流程串成一条“业务轨道”,让事情顺着正确的路径自然流动。

你不再需要推动流程,流程会自动推动你。过去的软件只会告诉你:

“这里有个异常。”

“这里有个不良。”

“这里出现波动。”

而应用型软件会接着告诉你:

“异常的原因可能是这一组工艺参数偏移。”

“不良发生时间与换班时间关系很强。”

“建议在下一次生产前调整 SOP,并增加巡检频次。”

它开始像一个有经验的工程总监,用你听得懂的方式给你建议、做判断、甚至帮你安排接下来的事情。

更妙的是,它不会只关注一个点,而是关注整个链路。从供应商到工厂,从生产到质控,从研发到售后,它都能贯通。它不会让你自己去对接不同部门、不同系统,而是自动把结果跨部门同步。

你会突然意识到:你管理的不是一堆分散的工具,而是一条完整的业务闭环。

03Three

为什么传统软件和咨询公司都将转型?

当应用型软件开始“理解业务、自动决策、自我驱动”时,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也浮上台面:传统的软件公司和传统的咨询公司,正在同时失去价值。

这不是危言耸听,是时代的必然。过去的软件公司靠“功能”吃饭。按钮越多、模块越大、界面越复杂,看上去越像一套“贵的系统”。企业买回去,往往还没熟练使用,升级又来了;流程刚刚梳理好,又要二次开发;每次培训都像在教员工怎么玩一个复杂的游戏。

更关键的是——软件从来不关心你的业务,它只关心自己有没有“功能”。而咨询公司呢?它们的价值在于“告诉你怎么做”,但问题在于——它们告诉你之后,谁来确保你真的能做到?

一份又一份“改善方案”,一场又一场会议、工作坊、辅导、现场推进……所有改善一旦咨询师离开,总会慢慢回到原点。不是企业不努力,而是靠人推动的改善,本身就是不稳定的。靠经验维持的流程,永远经不起组织变动。

传统咨询有一个致命弱点:它只能告诉你方向,却无法保证你能走到那里。

于是,两种“旧模式”一拍即合,却没有一个能真正解决问题:

软件告诉你“在哪出问题”,咨询告诉你“应该怎么做”。但真正的落地,却要靠企业自己硬撑着。当应用型软件出现后,这种“三角关系”被瞬间重写。

应用型软件不再只是工具,而是把咨询的内容、流程的方法论、行业的经验、管理逻辑、判断模型,全部“写进系统”里,让系统自己执行。软件开始具备了“咨询能力”,而咨询的“经验”也变成了软件的“内置逻辑”。

它们不再是两家公司,而是一种能力的融合:

系统能根据行业逻辑判断风险

能自动调度流程

能自动提示该怎么改善

能自动推动闭环

能自动评价成熟度

能跨部门共享信息

能持续监控改善效果

企业不再需要同时依赖两个外部力量,因为系统已经和咨询的角色合并成了一个“新物种”。

这种新物种,就是未来真正能够生存的——“软件 × 咨询 × 行业知识”三位一体公司。企业不再需要两个碎片化的供应商,而需要一个能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伙伴。

04Four

制造业未来五年,会发生什么?

如果说过去二十年是“上系统”的时代,那么未来五年,将是“系统自己会跑”的时代。

工具型软件占比从 70% → 10% :几乎全部被整合、淘汰或平台化。

AI 驱动的应用型解决方案占比到 75% 企业预算将集中投向 业务闭环系统。

咨询公司的收入有 70% 来自“系统化产品” 而非人天、人力项目。

行业知识模型成为公司的最大资产 比软件代码更有价值。

制造企业将进入“自运行工厂”阶段 工厂不再靠:

班长的经验

主管的吼叫

而是靠:流程自动化 + AI 决策 + 系统驱动闭环。

05Five

总结

趋势已经来临过去 20 年,制造业用软件来“辅助管理”。 未来 10 年,将由软件真正“接管管理”。 工具型软件会消失。 传统软件公司会消失。 传统咨询公司会消失。 留下的,是: 能用软件交付咨询、 能用咨询驱动软件、 能用行业知识引领自动化的 三位一体公司。

来源:TPP管理咨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