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敖在海外游历淑士国、两面国时的奇遇。作品通过淑士国人那种假充斯文,满口之乎者也以及两面国人看见不同身份的人用两面派来对待的丑恶的描绘和刻画,嘲笑和鞭挞了那种附庸风雅、华而不实和以貌取人、势利刻薄的坏风气。
【简介】唐敖在海外游历淑士国、两面国时的奇遇。作品通过淑士国人那种假充斯文,满口之乎者也以及两面国人看见不同身份的人用两面派来对待的丑恶的描绘和刻画,嘲笑和鞭挞了那种附庸风雅、华而不实和以貌取人、势利刻薄的坏风气。
这一天,乘着顺风,海船行得飞快,唐敖同林之洋来到舵楼上,看多九公指拨众人推舵。
到淑士国了
忽然,看见前面有股青气,青气里隐约可见一座城池。林之洋说:“这座城倒不小。”唐敖说:“不知又到了什么地方?”多九公听了,用罗盘一对,说:“已到淑士国了。”
唐敖觉得那青气看上去酸溜溜的,正说着,离岸已越来越近,只见岸上梅树成林,都有十几丈高。那座城池就隐在梅树林里。
不多久,船已靠岸,多九公对林之洋说:“这里既称淑士,多的是读书人,带些笔墨上去,必定生意很好!”林之洋提了一个包袱,便和唐、多二人一起上岸。
他们穿过梅林时,只觉得一股浓浓的酸气,直冲脑门,三人实在受不了,只好一个个捏住了鼻子走。
过了梅林,到处都是菜园,那些种菜的个个都是书生打扮,走近一看,种的都是荠菜。多九公说:“早听说淑士国青梅、荠菜四季不断,果然不错。”
又走了一会儿,才到城关,只见城门石壁上刻着一副金字对联: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唐敖看了说:“上句是讲淑,下句是讲士,看来这里跟白民国大不相同。”
正说着,关上的守兵上来盘问,问明了来历,还认认真真把三个人身上都搜了一遍,才放他们入关。
三人来到大街上,看见那里的人,无论穷富,路上走的,店里做买卖的,都是头戴儒巾,身穿青衫,斯斯文文的样子。
走过居民人家,家家都传出读书声,户户门口都竖着金字匾额。有的写着“贤良方正”,有的写着“好善不倦”。
林之洋指着一家贴着“经书文馆”红纸的人家说:“看来这里是学馆,二位可肯陪我进去发个利市?”唐敖一看,门上果然有“教育人才”的匾额,吓得直往后退。
多九公也怕像在黑齿国那样出丑,不肯进去。林之洋见状,只得一个人拎着包袱进去。唐、多二人也就向闹市走去。
二人在闹市玩了一会儿,忽见林之洋笑嘻嘻地赶来,唐敖以为他一定赚了不少。一问,才知生意是好,就是他们一钱如命,反倒赔了许多本钱。
唐敖很奇怪:“舅兄既然赔了钱,还高兴得起来?”林之洋说:“说来好笑,我生平不通文墨,今天偶尔讲了一句,竟然惊动了全学馆的学童,都夸我学问渊博哩!”
多九公三人进了酒楼
多九公暗想:既然如此,看来那些学童尽是些不学无术的人了。不觉有些后悔。一路走来,前面有座酒楼,三人都觉得口渴,便一起进了酒楼。
刚在楼下落座,一个浑身文人打扮的伙计便斯斯文文地走过来问:“三位光顾者,莫非饮酒乎,抑或用菜乎?”林之洋见他戴着眼镜,手拿折扇,满口“之乎者也”,真是哭笑不得。
林之洋要了一壶酒,两碟菜。等伙计一拿来,就连忙斟了一杯,一饮而尽。刚吃下肚,就酸得眉头直皱,口水直流,捧着下巴喊道:“伙计,错了,错了,我要的是酒,不是醋!”
谁知,这一喊不要紧,却惊动了旁边一个老头,连连向他摇手说:“莫喊,莫喊!”原来,这里的风俗都喜欢吃酸,醋比酒贵,老头怕连同他也要涨价,所以不让林之洋喊店伙计。
唐、多二人听那老头“之乎者也”说了半天,才弄明白他的意思,正在好笑。只见伙计却已过来,林之洋正满嘴酸味,想挟些菜解解,一看那菜,一碟青梅,一碟荠菜,也是酸得无法下咽的。
林之洋便叫伙计把下酒菜多拿几样来,等拿来一看,净是一些盐豆、青豆、豆芽、豆瓣之类。林之洋生气了,说:“我们并不吃素,为什么尽拿这些东西来充数?”
那伙计连忙解释说:“就这几样,在我们这里,王公大臣也难享受到了。”林之洋没办法,只好将就着吃。正吃着,外面又走进一位老人,拣了个座位坐了下来。
唐敖他们见他举止风雅,气度不凡,便上前去请他同席,并向他请教:为什么这里士农工商,连做官的都一律文人打扮?
那老人说,这里各行各业,都要经过考试,凡有一技之长的,通过考试后都可以穿文人服饰。要是从未参加考试的,称为“游民”,即使家财再多,别人也看不起。所以人人都从小读书。
三人听了,才恍然大悟。唐敖看见天色不早,便算了酒账,打算起身。那老人也欠起身,从衣袖里掏了半天,掏出一块汗巾来。
那伙计正要收拾,只见老人把汗巾铺在桌上,把碟子里剩下的盐豆、青豆,一股脑儿都倒在汗巾里说声:“老先生已付过钱,不如让我带回去吧!”拿着走了。
三人出了酒楼,来到闹市口,忽见围着一群人,上去一看,原来是个俊秀的年轻姑娘在哭。唐敖就向旁边的一位老人打听这姑娘为什么啼哭。
那老人说:“这姑娘原是随公主嫁到驸马府的宫娥,不知为何得罪了驸马,如今落得在街头变卖。这里的人又一钱如命,无人肯买。老先生发发善心,只需十贯钱就可以救她一命了。”
林之洋、多九公听了,都劝唐敖做件好事,出钱把她买了,带回岭南做个丫头也比在这里强。唐敖说:“暂且领走可以,做丫头却使不得!”便付了十贯钱,把那姑娘领走了。
三人领了那姑娘,循着旧路往回走。唐敖问起那姑娘的身世。原来那姑娘复姓司徒,名叫斌儿,父亲是个副将,随驸马出征时战死。唐敖听了,更不肯与她主仆相称了。
司徒斌儿拜唐敖为义父
三人和司徒斌儿回到船上,司徒斌儿一定要拜唐敖为义父。唐敖只好答应。当即,行了认父大礼。
接着,林之洋把司徒斌儿带进内舱,去跟妻子吕氏、女儿婉如相见。
司徒斌儿出来后,唐敖问起她的身世,那司徒斌儿不觉又滴下泪来,讲出一段伤心事。
原来,司徒斌儿随公主到驸马府后,才知这驸马为人残暴,生性多疑。他手下有个亲随,叫徐承志,祖籍唐朝,前年来此投军,驸马见他骁勇,才把他留在府里的。
去年春天,驸马为了收买徐承志,让他安心为自己卖命,便把司徒斌儿许配给徐承志,说是等他立了大功再给他完婚。
这年冬天,有一天,徐承志跟驸马一起上朝去,司徒斌儿偶然到徐承志房里,发现案上有一道檄文和一封血书,才知道他是唐朝忠良的后代,避难来这儿的。
司徒斌儿想,此事万一被驸马知道,徐承志必死无疑。司徒斌儿就连夜偷偷地来到徐承志房里,劝他赶紧逃走,另谋出路。
谁知,第二天徐承志竟把她劝说的话全都透露给了驸马。驸马十分生气,不过看在公主面上,只是让公主把司徒斌儿责骂了一顿。
前天,司徒斌儿听说徐承志要跟驸马去阅兵,便设法偷了一枝令箭,去找徐承志,说是有了令箭他便可以乘机逃出关去。
谁想徐承志又去告诉了驸马。驸马忍无可忍,立刻把司徒斌儿找来,当场打了一顿,责令交官媒发卖。
唐敖听完,又惊又喜,心想:这徐承志必定是徐敬业的儿子,便说:“承志侄儿这样做,其中必有隐情,等我见他一面,问个明白。”
司徒斌儿很奇怪唐敖怎么称徐承志侄儿,唐敖便把他和徐敬业结拜兄弟的事讲给她听。司徒斌儿方才明白。
唐敖随即约了多九公、林之洋来驸马府,暗暗托人把徐承志找了出来。
他们来到一个茶馆,拣了一间僻静的房间,徐承志见左右无人,才向唐敖行礼:“伯父哪天来的,怎么晓得侄儿在这里的?”唐敖便向他问起司徒斌儿的事情。
徐承志特别伤心,怪自己一时糊涂。原来,徐承志也深知驸马多疑,生怕斌儿是驸马派来试探他的,所以两次都向驸马告发,后来斌儿被交官媒发卖,才知道自己错怪她了。
徐承志泪流满面
徐承志泪流满面:“我已发誓终生不娶。只是现在无法逃离虎口。”唐敖告诉徐承志,司徒斌儿已在船上。若真心想出关逃走,可以商量个万全之计。
事不宜迟,四个人商量起来。多九公说:“唐兄吃过蹑空草,能平地蹿高,把公子驼在背上,就可跳城墙出去!”林之洋一听,也连说“好主意”。
唐敖生怕发生意外,说要先试一下。于是四人出了茶馆,由徐承志带领向城角僻静处跑去。
到了城墙边,唐敖把徐承志驼在背上,将身一纵,毫不费力,一下子就蹿到了城头上。
唐敖朝城外一望,只见一片梅林,并无人迹,便问徐承志,可有要紧东西在家里。徐承志说:“檄文、血书都藏在身边,住处再无别的要紧东西了。”
唐敖建议立刻出城,随即回身向多九公和林之洋打个招呼,要他们迳自出城到城外去等。
说完,背起徐承志,将身一纵,蹿下城去。
唐敖和徐承志走了一程,便见多九公和林之洋也已赶到。四人便一同向海边赶去。
四人回到船上,怕那边驸马发觉派人来追,林之洋便叫立刻扬帆开船。
唐敖和徐承志进舱后,便从内舱叫出司徒斌儿,向她说明徐承志的苦衷,斌儿立刻转悲为喜。
斌儿回内舱后,徐承志又向唐敖打听回乡的事。唐敖说:“眼下武后还在位,不便回去,只能暂且跟船同行,等后面再想办法。”
不几天,海船到了两面国。唐敖想上去走走,徐承志因怕驸马追查,多九公则腿脚疼痛,都不能陪他去。他只好约林之洋一同前去。
临走前,多九公提醒林之洋说:“早听说这里的人十分势利,只认衣衫不认人,你那一身破衣烂衫,得换一换才好。”林之洋说:“有妹夫那一身儒巾绅衫撑场面就行了。”
多九公见林之洋不听劝告,自己腿脚痛得厉害,便吃了些药,进舱睡觉去了。
等多九公一觉醒来,顿时腿脚不痛了。他十分高兴,便到前舱同徐承志闲谈。正谈着,唐敖和林之洋回来了。
林之洋已和唐敖换穿了衣服
多九公发现林之洋已和唐敖换穿了衣服,不由奇怪,便问是怎么回事。唐敖、林之洋哈哈大笑。
原来,他们上岸后,走了十多里路,才看见有人。唐敖想看看这里的两面人到底是什么样子,谁知,看来看去,当地人个个都头戴“浩然巾”,把后脑遮住了,只能看到正面。
唐敖便上去攀谈当地的风俗,那人见唐敖衣冠端正,交谈时笑容可掬,谈吐也很谦虚恭敬。
林之洋见他同妹夫谈得投机,就在旁边插了几句嘴,谁知那人转过脸,看见林之洋衣衫破旧,竟立刻换了一副脸相,一脸冰霜,爱理不理的样子。
当时,林之洋很是气恼,就和唐敖来到一个僻静处,互换了衣帽。
后来,林之洋去跟一个人谈话,果然又是满面笑容。
唐敖想看看那人脑后的脸,就偷偷上去把他的浩然巾一揭,结果那里面竟是一张恶脸,看到唐敖一副穷相,立刻弹眼落睛,张开血盆大口,露出一副吃人凶相。
唐敖吓得两腿一软,竟不由自主地要跌倒下去。幸运林之洋发现得早,拉起唐敖,拔腿就跑回来了。
四人又是一阵大笑。唐敖、林之洋又换过了衣服。这时,外面忽然下起雨来。大风大雨,不好开船。只好停歇在那里。
当天傍晚,雨虽停了,风势却不减。唐敖他们正要歇息,忽听邻船有妇女哭泣的声音,便叫水手过去打听。
不一会儿,水手回来说,那船也是家乡来的货船,因在海里遭狂风浪打,船被打坏,漂落到这儿,不得回乡,所以急得哭起来。
唐敖听了,就跟林之洋商量明日不妨再停一天,让自己带的工匠帮他们把船修好,也是一件好事。便又叫水手过去传话给他们,叫他们不必着急。
第二天天刚亮,忽听岸上喊声不绝,唐敖同林、多二人赶忙来到船头上,只见岸上密密麻麻站着一群强盗,个个都戴浩然巾,为首的手执钢刀,喊着“留下买路钱来”,就往船上冲将过来。
唐敖他们不知怎么办好,忽见邻船飞出一弹,正中为首强盗的脸上,把他打得仰面朝天倒在地上,接着,只听“刷,刷、刷”连声弓弦响,那岸上的强盗被弹子打倒了一大片。
原来那弹子是邻船上的一个少女打的。
强盗被打得抱头鼠窜。不一会儿,他们死的死,伤的伤,都跑走了。
徐敬业的侄女叫徐丽蓉
唐敖和林、多二人连忙走上邻船,去感谢那姑娘。见面才知那姑娘叫徐丽蓉,是徐敬业的侄女,也是飘落海外,靠贩货度日。于是,徐丽蓉又重新拜见唐敖。
这时,徐承志听到外面一片吵嚷声,也已赶了出来。听唐敖一说,徐丽蓉和徐承志兄妹相见,二人不禁抱头痛哭。
忽然岸上又奔来一支人马,徐承志急忙向徐丽蓉要了一杆长枪,迎上岸去。
原来来人是淑士国驸马派来追徐承志的。徐承志婉言解说,来将二话不说,举枪就打。徐承志只得拾枪迎战。
没几个回合,徐承志就刺伤来将。众人一见主将受伤,连忙救走,大败而逃。
徐承志看着他们狼狈逃去,才回到唐敖船上。这时,徐丽蓉也在唐敖船上。徐承志便带着徐丽蓉去内舱和司徒斌儿见面。
当下,林之洋就派人过去,赶紧给徐丽蓉修理船只。
过了两天,工匠来报,船已全部修好。徐丽蓉十分高兴,就要回自己船上去。
徐承志就跟唐敖商量,打算跟司徒斌儿一起乘船回去,然后再设法返回故乡。唐敖觉得也只有这么办。便在船上设宴送行。
林之洋感谢他们兄妹两人赶走了强盗,便派人抬了许多食物,和唐敖一起把徐承志等三人送到邻船上。
徐承志他们的船开走了
等徐承志他们的船开走后。多九公也掌着舵,又向前驶去。
本故事到此结束,文字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的,看客如果有啥想法,在评论区可以讨论起来哟!
来源:谁还不会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