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一趟摩洛哥才发现:在马拉喀什被骗的概率,高到离谱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8 08:00 1

摘要:从我踏出出租车,呼吸到第一口混着香料、皮革和尘土的空气开始,我就成了一块会走路的,写着“你好,我看起来很多金”的活靶子。

99%。

这是我在马拉喀什被搭讪的概率。

不,我想了想,应该是100%。

从我踏出出租车,呼吸到第一口混着香料、皮革和尘土的空气开始,我就成了一块会走路的,写着“你好,我看起来很多金”的活靶子。

每一个街角,每一个眼神交汇,都可能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的开端。

你还记得《一千零一夜》里的奇幻故事吗?

那里面有神灯,有飞毯,有充满异域风情的神秘古城。

出发前,我手机里存满了各种网红博主的照片:她们穿着波西米亚长裙,在挂满彩灯的庭院里微笑;在撒哈拉的星空下许愿;在蓝色的舍夫沙万小镇里喂猫。

摩洛哥,听起来像一个彩色的梦。

可我到了马拉喀什才发现,这个梦的标价,高到离谱。

而且,它不收现金,它收你的耐心、信任,和对这个世界最后的一点点天真。

我站在马拉喀什老城(Medina)的入口,看着眼前迷宫一样的小巷,感觉自己不是来旅游的,是来参加一场大型沉浸式密室逃脱。

只不过,这里的NPC,个个都想从你口袋里掏钱。

一个在当地生活了五年的法国人告诉我:

“在这里,你要学会的第一句阿拉伯语不是‘你好’,而是‘不,谢谢’(La, shukran)。”

我问他,有用吗?

他耸耸肩,眼神里是一种久经沙场的疲惫:

“没用,但至少能让你感觉自己反抗过。”

一、迷宫的“善意”,是第一份见面礼

马拉喀什的老城,没有导航。

或者说,就算有,它也会在那些仅容一人通过的狭窄巷子里彻底失灵。

手机信号时有时无,高墙挡住了天空,你分不清东南西北,只能凭感觉往前走。

而这种迷失感,正是骗局开始的温床。

我此行的目标,是寻找一家藏在巷子深处的网红餐厅。

地图显示只有十分钟的路程,我却像无头苍蝇一样转了半个小时。

就在我对着手机屏幕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看起来只有十五六岁的少年,穿着一件印着“Paris”的T恤,主动的凑了上来。

“迷路了,朋友?”他笑的露出一口白牙,眼神清澈的像没受过污染的泉水。

我下意识的想说“不用”,但看着他真诚的脸,又觉得也许是自己太多疑了。

我把餐厅的名字给他看。

他立刻热情的拍着胸脯:“啊!我知道!很近的,跟我来!”

他走的飞快,熟练的在各种岔路口做出选择,一边走还一边用蹩脚的英语跟我介绍:“这边是本地人的市场,不卖给游客的,东西便宜。”,“前面那个门,很古老,几百年了。”

我跟在他身后,穿过一个个散发着皮革味、薄荷味和不知名动物骚味的巷子,心里甚至还有点感激。

你看,世界上还是好人多。

大概拐了七八个弯之后,他把我带到一个小门前,说:“到了,就是这里。”

我抬头一看,根本不是我要找的餐厅,而是一家看起来很普通的皮革作坊。

我愣住了。

少年脸上的笑容依旧灿烂:“别急,朋友,这是我叔叔的店,进去看看,纯手工的,柏柏尔人的手艺,不买没关系。”

那一刻,我心里“咯噔”一下。

我知道,我掉进了最经典,也是最古老的那个陷阱。

我礼貌的拒绝:“不,谢谢,我只是想去那家餐厅吃饭。”

他的脸色瞬间就变了。

那种清澈的少年感消失的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不耐烦的市侩。

“嘿,我带你走了这么远的路,你不进去看看?就看一眼!”他的声音大了起来。

“我真的不想……”

“那你得给我带路费!”他摊开手,理直气壮。

“多少?”我只想快点结束这场闹剧。

“2200迪拉姆!”

200迪拉姆,差不多140块人民币。

为了一段不到十分钟,而且完全是错误的路。

我被这个数字惊呆了,愤怒的摇头:“不可能!这太荒谬了!”

“我花了时间的!我没有去上学,就是为了给你带路!”他开始大声嚷嚷,周围立刻有几个本地人围了过来,用我听不懂的阿拉伯语指指点点。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像被狼群围住的羊。

那种孤立无援,那种明知被敲诈却无能为力的屈辱感,比丢钱本身更让人难受。

最后,经过一番几乎是争吵的“讨价还价”,我掏出50迪拉姆塞给他,他才不情不愿的让开了路。

我几乎是逃跑一样的离开那个地方。

身后还传来他的叫骂声。

那天晚上,我找到了那家餐厅,食物的味道我已经完全不记得了。

我只记得,马拉喀什给我的第一份见面礼,就是用“善意”包装的,赤裸裸的勒索。

二、德吉玛广场的狂欢,每一秒都在计费

德吉玛广场(Djemaa el-Fna),马拉喀什的心脏。

白天,这里是耍蛇人、牵猴人、卖橙汁的小贩和画海娜纹身的女人(Henna)的天下。

到了晚上,上百个小吃摊冒着滚滚浓烟拔地而起,整个广场变成一个巨大的露天餐厅和江湖卖艺场。

这里是所有游客的必到之处,也是骗子们的天堂。

这里的空气都是金钱的味道,你呼吸的每一口,似乎都在为你看不见的消费买单。

我第一次走进广场,立刻被那种混乱又充满生命力的景象吸引了。

一个穿着传统服饰的耍蛇人,吹着尖锐的笛子,眼镜蛇在他面前摇摇晃晃。

我只是站在五米开外,举起手机想拍个全景。

瞬间,他的同伴就像瞬移一样出现在我面前。

“拍照,给钱!”他伸出手,表情严肃。

“我没拍你的蛇,我拍的是整个广场。”我试图解释。

“不行,你的镜头里有蛇,就得给钱。50迪拉姆。”

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另一个耍蛇人已经笑嘻嘻的走过来,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把一条冰冷、滑腻的小蛇挂在了我的脖子上。

我吓的僵在原地,一动不敢动。

“哈哈,朋友,别怕,它很友好!”他一边说,一边拿出我的手机,对着我和我脖子上的蛇“咔咔咔”拍了好几张。

然后,他把蛇拿走,把手机递给我,摊开手。

“200迪拉姆。”

从我被“选中”,到交易完成,整个过程不超过三十秒。

我像一个被提线的木偶,完全没有反抗的余地。

我看着手机里那张自己惊恐万状,笑的比哭还难看的照片,付了钱。

不是因为我愿意,而是因为我看到,但凡有游客和他们发生争执,立刻会有四五个壮汉围上来。

在这里,道理是讲不通的。

逃离了耍蛇人,我又遇上了画海娜的女人。

她们通常三五成群,坐在小凳子上,手里拿着装满棕色染料的针管。

她们的目标,是所有看起来放松警惕的女性游客。

一个大妈级别的女人热情的抓住我同伴的手,不由分说的就在她手背上挤了一坨染料。

“朋友,漂亮!免费的,礼物!”她一边画一边说。

我的同伴想抽回手,但被她死死的攥住。

五分钟后,一个粗糙的,毫无美感的图案完成了。

然后,那个女人摊开手。

“300迪拉姆。”

“你不是说免费吗?”

“画之前是免费的,画完了就要钱了。这是艺术!”

我真的被这种逻辑给气笑了。

在德吉玛广场,任何主动靠近你的“免费”,都是最昂贵的陷阱。

牵猴子的人会把猴子强行放在你肩膀上,然后要钱。

卖水的“敲铃人”穿着华丽的民族服装,你只要多看他一眼,他就会走过来让你拍照,然后要钱。

甚至连那些围坐在一起讲故事,敲鼓的本地人,只要你在旁边听了一会儿,也会有人过来收“听众费”。

整个广场就像一个巨大的,流动的账单。

你在这里的每一步,每一次好奇的张望,每一次无意的停留,都可能被记上一笔。

在这里,“体验”和“被宰”几乎是同义词。

三、购物的艺术,一场名为“朋友”的心理战

在摩洛哥购物,砍价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

这里的开价,通常是实际价格的五到十倍。

你以为你在进行一场公平的商业谈判,实际上,你是在参与一场精心编排的心理戏剧,而你,是唯一那个不知道剧本的演员。

我走进一家卖地毯的店铺,只是想随便看看。

店主是一个看起来非常儒雅的中年男人,他热情的把我迎进去,不是推销地毯,而是给我倒了一杯滚烫的,甜到发腻的薄荷茶。

“朋友,别急,先喝茶,我们是朋友。”

他开始跟我聊天,从天气聊到足球,从我的国家聊到他的家庭。他告诉我,他有两个可爱的女儿,他最大的心愿就是送她们去欧洲读书。

气氛非常融洽,我甚至开始觉得,之前遇到的那些都是个例,这才是真正的摩洛哥人,热情好客。

半个小时后,茶喝完了,他也把我的“朋友”身份确认了无数遍。

然后,表演开始了。

他让两个伙计搬出一条又一条的地毯,在我面前展开。

“朋友,你看这个颜色,是我们柏柏尔女人用纯天然的植物染料,花了三个月时间才织成的。”

“朋友,你摸这个质地,纯羊毛的,可以传给你的孙女。”

我礼貌的表示我只是看看,我的行李箱也装不下。

他立刻说:“朋友,这怎么是问题?我们可以帮你邮寄到全世界任何地方!包邮!”

我被他的热情围困的无法脱身,只能硬着头皮指着一张最小的,看起来最朴素的地毯问:“这个多少钱?”

他眼睛一亮,报出了一个让我差点把嘴里的薄荷茶喷出来的价格。

“8000迪拉姆。”

将近6000人民币。

一张A4纸大小的脚垫。

我笑着摇摇头,准备离开。

他立刻拉住我:“朋友!价格可以谈!你是我的朋友,我给你一个朋友价!你说多少!”

这就是陷阱的第二步:让你出价。

一旦你出价,你就入局了。

我抱着“胡说八道”的心态,随口说了一个我认为绝对不可能的价格:“200迪拉姆。”

我以为他会把我赶出去。

没想到,他露出一副心碎的表情,捂着胸口说:“朋友,你杀了我吧!200迪拉姆,我连羊毛都买不到!我的女儿还怎么上学?”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我们就在这样夸张的表演中来回拉扯。

他从8000降到5000,再到3000。

我从200升到300,再到400。

他时而声泪俱下,控诉我的无情;时而赌咒发誓,说这已经是亏本的血汗钱。

最后,当我第N次站起来表示要走的时候,他终于“忍痛”答应了。

“好吧,450迪拉姆,卖给你了,朋友。今天还没开张,就当交个朋友。”

我付了钱,拿着那块小小的“地毯”,走出店铺的时候,感觉自己像打赢了一场史诗级的战役。

但当我冷静下来,我突然意识到,也许这东西的真实价格,连100迪拉姆都不到。

我以为我赢了,其实我只是输的没有那么惨而已。

这场所谓的“砍价”,从头到尾,都是店主在操控。他用“朋友”这个词绑架你,用时间消耗你,用表演迷惑你。

你以为你买的是一件商品,其实你是在为一场漫长的戏剧表演付费。

四、出租车的计价器,薛定谔的猫

在马拉喀什,打出租车就像开盲盒。

你永远不知道最后的价格是多少,除非司机亲口告诉你。

这里的出租车,分为两种:小型出租车(Petit Taxi)和大型出租车(Grand Taxi)。理论上,小型出租车在城内跑,必须打表(by meter)。

但“必须打表”这四个字,在马拉喀SHI的司机看来,更像一个行为艺术的口号。

我站在路边,拦下了第一辆小型出租车。

上车后,我指了指计价器。

司机一脸无辜的摊摊手:“Broken.”(坏了)

这是一个国际通用的,我再熟悉不过的词。

我立刻下车,关上门。

第二辆。

“Sorry, broken.”

第三辆。

司机直接不耐烦的挥挥手,示意我别挡着他做生意。

我拦了五辆车,五辆车的计价器,都像商量好了一样,在同一天集体罢工。

终于,第六辆车的司机同意了“打表”。

我如释重负的坐了进去。

车子开动了,我看着计令器上的数字缓慢的跳动,感觉自己终于赢了一局。

从酒店到马若雷勒花园(Jardin Majorelle),地图显示是3公里,正常打表应该在15-20迪拉姆左右。

司机开的很慢,而且专门挑红灯多,堵车的路走。

我眼睁睁的看着他绕了一个巨大的圈子。

最后,当我到达目的地时,计价器上赫然显示着:45迪拉姆。

我质问他为什么绕路。

他耸耸肩,用一种“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的表情看着我,指了指计价器。

那意思是:数字是不会骗人的。

我还能说什么呢?

还有一次,我从老城回酒店,学乖了,上车前先谈好价格。

“去这个酒店,多少钱?”

司机看了看地址,说:“30。”

我以为是30迪拉姆,觉得还算合理,就上车了。

到了酒店门口,我递给他一张50的纸币。

他找给我20,然后伸着手,不动。

我问:“怎么了?”

他说:“一个人30,你们两个人,是60。”

我当时就炸了。

“你上车前为什么不说清楚?”

“我以为你知道。在马拉喀什,都是按人头算的。”

我看着他那张写满了“规矩就是我定的”的脸,气到说不出话。

在马拉喀什,出租车的计价器,就是薛定谔的猫。

在你到达目的地之前,你永远不知道它是好的还是坏的,也不知道它会跳出一个什么样的惊天数字。

每一次打车,都是一场赌博。而庄家,永远是司机。

五、“Balak!Balak!”——这条路,今天为你而封

“Balak!Balak!”

在阿拉伯语里,这大概是“让开!小心!”的意思。

但在马拉喀什的巷子里,这更像一个启动骗局的咒语。

只要你听到这个词,就意味着有人要开始给你“指”一条通往陷阱的路了。

我想去参观巴伊亚宫(Bahia Palace),跟着导航走的好好的。

突然,在一个岔路口,一个男人拦住了我。

他指着我导航上的路,用非常严肃的表情说:“Balak!前面封路了,今天有宗教活动,过不去。”

我将信将疑。

他热情的指着另一条小巷:“走这边,我告诉你怎么绕过去。”

有了之前的教训,我立刻警惕起来:“不用了,谢谢。”

我试图绕过他,继续往前走。

他像一堵墙一样挡在我面前:“真的,朋友,相信我,那条路走不通的,你会白费力气。”

就在这时,旁边又走过来两个人,也跟着附和:“是的,今天封路了。”

三个人异口同声,言之凿凿,让我开始动摇。

也许真的封路了?

就在我犹豫的瞬间,第一个男人已经不由分说的开始在前面“带路”。

“跟我来,很快就到。”

我心里一万个不情愿,但看着他们人多势众,只能硬着头皮跟上。

接下来的剧情,和我第一天遇到的几乎一模一样。

他没有带我去巴伊亚宫,而是带我去了著名的“皮革染坊”(Tanneries)。

那是一个臭气熏天的地方,几十个大染缸里泡着各种动物皮,刺鼻的氨水味混合着腐肉的味道,几乎让人窒息。

门口有人立刻递给我一串薄荷叶,让我放在鼻子下面闻着,用来“驱散臭味”。

然后,“导游”开始滔滔不绝的介绍这里的历史,工艺,仿佛我真的是来参观的。

我打断他:“我想去巴伊亚宫。”

他这才露出真面目:“别急,朋友,来都来了,看看嘛。这是我们柏柏尔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

参观了不到五分钟,我就被那股味道熏的头晕脑胀,只想逃离。

走到出口,好几个人围了上来。

带我来的“导游”,递给我薄荷叶的人,在里面“讲解”的人,每个人都伸着手。

“导告费。”

“薄荷叶费。”

“讲解费。”

每个人都要50迪拉姆。

我愤怒的质问那个带我来的人:“你不是说带我去巴伊亚宫吗?你骗我!”

他一脸无辜:“我带你来了这里,难道我没花时间吗?你看了我们的染坊,难道不该付钱吗?”

这就是马拉喀什的“封路”骗局。

他们会告诉你你想去的地方关门了、封路了、在维修,然后“好心”的为你指一条“新路”,而这条路的终点,永远是他们的皮革店、地毯店,或者这个臭名昭著的皮革染坊。

那一天,我不仅损失了金钱,更损失了对陌生人最后的一点信任。

从那以后,在马拉喀什的巷子里,无论谁对我说“Balak”,我都会把他当成一个移动的警报器,然后头也不回的朝相反的方向走去。

六、真实的马拉喀SHI,藏在庭院的阴凉里

被骗的精疲力尽之后,我开始怀疑,这座城市是不是只剩下谎言和陷阱。

难道那些美好的传说,全都是假的吗?

我开始放弃探索那些曲折的小巷,放弃和任何一个主动搭讪的人说话。

我把自己关在一家Riad(庭院住宅)里。

那是一种传统的摩洛哥建筑,外面看是平平无奇的土墙,推开一扇小小的门,里面却别有洞天。

一个精致的,铺满马赛克瓷砖的庭院,中间有一个小小的喷泉,水声潺潺。

四周种满了橘子树和橄榄树,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斑驳陆离。

空气中弥漫着橙花的香气,和外面街道上的混乱与嘈杂仿佛是两个世界。

在这里,没有人大声叫卖,没有人追着你要钱,没有人用“朋友”这个词来算计你。

Riad的老板是一个沉默寡言的本地人,他不会对你过分热情,但你需要帮助时,他会安静的为你解决。

早餐是新鲜的烤饼、蜂蜜、橄榄和现榨的橙汁。

我坐在庭院里,听着鸟叫和水声,感觉自己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了下来。

原来,马拉喀什的美,是需要付费才能进入的“安全区”。

它不在喧闹的广场,不在迷宫一样的市场,而在这些高墙之内,在这些需要钥匙才能打开的门后。

我还去了马若雷勒花园,那是时装大师伊夫·圣罗兰的私人花园。

满眼的“马若雷勒蓝”,一种饱和度极高,让人心神安宁的蓝色。

各种奇特的仙人掌和热带植物,在蓝色的墙壁和花盆的映衬下,像一幅立体的画。

在这里,一切都井然有序。

你需要排队买票,但价格是固定的,童叟无欺。

没有人会来打扰你,你可以安安静静的散步,拍照,享受那份宁静和美。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很悲哀。

在马拉喀什,最美的体验,竟然是那些被现代商业规则清晰界定,与本地“传统文化”隔绝开来的地方。

我们不远万里来到这里,想寻找的“异域风情”,最后却成了我们拼命想要逃离的噩梦。

而我们能感到安心和享受的,反而是那些最“不摩洛哥”的,全球标准化的付费景点。

这本身,就是对旅行最大的讽刺。

结语:一场被明码标价的幻梦

离开马拉喀什的那天,飞机起飞,我从舷窗往下看。

那片密密麻麻的土红色建筑,在夕阳下泛着金光,看起来依然像一个遥远而神秘的梦。

可我知道,在那片美丽的颜色之下,隐藏着多少的算计和疲惫。

我这次旅行,没有丢护照,没有被偷钱包,甚至没有生病。

但我感觉自己被偷走了一些更重要的东西——我的信任,我的耐心,和我对“异域风情”的美好幻想。

马拉喀什就像一个让你又爱又恨的渣男。

它用绝世的美貌引诱你,让你奋不顾身的奔向它。

然后,它用一次又一次的欺骗和索取,把你伤的体无完肤。

等你遍体鳞伤的想要离开时,它又会偶尔露出一丝温柔,让你心存幻想,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的问题。

有人说,这就是马拉KE什的魅力,它的混乱、它的市侩、它的“不完美”才构成了它独一无二的灵魂。

可我不想为这种“灵魂”买单。

旅行的意义,是为了放松和体验,而不是为了进行一场24小时不间断的,关于智商和心理素质的极限挑战。

我不会劝你“别去马拉喀什”。

因为它的美,依然是真实存在的。

但如果你要去,请你做好万全的准备。

不是准备你的行李,而是准备你的心态。

把所有的幻想都丢掉,把所有的期待都降到最低。

把每一个主动的“善意”都当成一场交易的开端,把每一个“朋友”的称呼都当成一句台词。

当你不再期待从这座城市获得任何温情和真诚时,也许,你才能真正开始享受它那残酷而华丽的美。

毕竟,一个已经被戳破的梦,总比一个让你深陷其中,不断被榨干的梦,要安全的多。

马拉喀什旅行Tips:

心态第一:放弃幻想,把马拉喀什当成一个大型闯关游戏。你的目标不是交朋友,而是保护好自己的钱包和心情。

导航与问路:提前下载好离线地图(如Google Maps),在有信号的地方规划好路线。如果迷路,宁愿多走冤枉路,也不要相信任何主动为你带路的人。如果非要问路,请找穿着制服的警察或者店铺里看起来很忙的店主。

“不,谢谢”:学会用阿拉伯语说“La, shukran”,并且要说的坚定、果断,不要有任何微笑或犹豫。说完立刻转身走开,不要给对方任何继续纠缠的机会。

德吉玛广场生存法则:

不要和耍蛇人、牵猴人有任何眼神接触。

把手机放在口袋里,不要轻易举起来拍照,否则会有人立刻出现要钱。

被画海娜的女人抓住手,要立刻、大声的拒绝并抽回手,不要怕撕破脸。

去夜市吃饭,一定要先看菜单,确认每一项的价格,包括面包和水是不是收费的。

出租车:只坐小型出租车(Petit Taxi)。上车前必须和司机确认是否“by meter”(打表)。如果他说坏了,立刻换一辆。如果他不打表,就提前把价格用手机计算器白纸黑字的确认好,并且要确认是总价(Total price)而不是人均价(Per person)。

购物:大胆的从对方开价的1/10开始砍。如果对方不同意,就微笑着转身离开,通常他会把你叫回来。享受这个过程,但不要对结果太较真,你很可能还是“被宰”了,只是程度不同。

住宿选择:选择评价好的Riad,它们通常位于老城内,但能提供一个远离喧嚣的安静环境。一个好的Riad是你在此行中最重要的“安全屋”。

现金:多准备一些小面额的零钱(10、20迪拉姆),用于支付小费或应付一些小额的纠缠,避免在争执中掏出大额钞票。

“封路”骗局:不要相信任何人告诉你的“封路”、“关门”信息。所有景点的开放时间都可以在网上查到。如果有人拦你,直接绕开,继续走你的路。

来源:城市套路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