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0日,伴随着吉林艺术学院藏品陈列馆开馆暨“艺脉薪传——吉林艺术学院藏书画精品展”开幕,吉林艺术学院美术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正在由美术馆向美术博物馆转型,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艺术实践中不断焕发着新的生命力。
10月20日,伴随着吉林艺术学院藏品陈列馆开馆暨“艺脉薪传——吉林艺术学院藏书画精品展”开幕,吉林艺术学院美术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正在由美术馆向美术博物馆转型,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艺术实践中不断焕发着新的生命力。
“吉林艺术学院美术馆成立于2016年,拥有用于各类美术展览的专业展厅和馆藏书画陈列馆,面积共2100平方米,展陈的专业条件在省内领先。”吉林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红梅介绍说,“美术馆多年来坚持立足吉艺、面向全国、放眼国际,突出现当代、兼顾近现代、延续吉林美术流派的传承与发展,从课堂延伸的美育实践到东北艺术文脉的深耕传播,再到以经典收藏助力地方文化事业发展,在服务教学、学术研究和地域文化推广等方面都积极践行着院校美术馆的学术责任和社会使命。”
对吉艺师生而言,美术馆是践行“赓续薪传”理念的鲜活美育课堂与创作平台。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打造专业和学术兼具的高品质展览七十余场:为推广、传播吉林美术名家,在中国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举办“与自然对话——赵开坤油画作品回顾展”“生生不息——史国娟水墨作品展”等;为助力吉林文化事业发展、提升地域美术创作水平,在馆内举办了“从文艺复兴三杰到毕加索——国际艺术大师版画作品展”“精神·图示——中国写意油画双年展”“全国平面设计大展”等国际级和国家级展览;吉林艺术学院美术馆还充分发挥高校学术研究优势,先后为吉林籍名家孙天牧、李巍、谷钢、贾涤非、李岗、金日龙等举办系列展览,如“北骨南风——孙天牧捐赠作品展”“逸笔天趣——李巍国画作品展”等。
以“展演赋能”激活人才培养,吉林艺术学院美术馆联合各教学单位通过个展、联展、师生联合展演等形式鼓励师生跨界创新,提升师生的创作热情与归属感,让场馆成为“教学—创作—展示”的闭环载体,让艺术传承在实践中生生不息。
20世纪60年代,为更好地促进教学,吉林艺术学院收藏了一批书画等艺术品,成为老一代吉艺人筚路蓝缕创业建校的历史见证。丰富的藏品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基因,给予后人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艺脉薪传——吉林艺术学院藏书画精品展”既展现了明清书画传统及近现代传统美术的发展,也展示了吉林艺术学院建校之初潘素、孙天牧、卜孝怀、史怡公、王庆淮、王丙召、靳之林等“大先生”的精品佳作,充分发挥了藏品教育教学、科研创作的功能,也能够惠及社会大众、赋能美育。
张红梅表示,秉持“典藏活化”的理念,美术馆将持续举办馆藏系列展览,既重视藏品的本体价值,挖掘书画文物本身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更珍视其精神传承价值,将藏品作为学校历史脉络的物质载体,充分发挥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时代责任。
作为吉林艺术文脉的“守护者”,吉林艺术学院美术馆以专业性、学术性为核心,兼顾视觉呈现与学术深度,走出“展览+研究”双轨并行的发展路径。通过研究型的展览、学术探讨和稳定增加的馆藏资源,更好地开展美术史领域的探讨和研究。
吉林艺术学院美术馆早已突破校园边界,让艺术资源走出象牙塔,不断推动美育在地方落地生根,在服务区域文化建设、助力东北全面振兴中主动作为——既守护笔墨中的历史记忆,更搭建青年与时代对话的桥梁,让“校馆弦歌”在白山松水间奏响动人的乐章。
来源:新浪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