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看起来不像一场战争,更像是一场已经失控的内部比赛,场外的观众喊破了喉咙,场上的核心球员却捂着耳朵,只顾着打自己的球。
这看起来不像一场战争,更像是一场已经失控的内部比赛,场外的观众喊破了喉咙,场上的核心球员却捂着耳朵,只顾着打自己的球。
以色列的街头就是最真实的观众席,数万人挤在一起,他们的诉求简单粗暴:把人带回来。
家属们在哭,在喊,甚至直接冲进电视直播里,试图抢过麦克风告诉所有人,他们的亲人快撑不住了。
这股声音已经大到震耳欲聋,可主教练内塔尼亚胡的回应,却像是在另一个频道。
他只说一句话:继续进攻,扩大攻势,这是赢下比赛的唯一方法。
军方高层,那些懂战术的副教练们,集体摇头,说这根本不是在赢球,这是在把我们剩下的球员往火坑里推,同时还把整个队伍的力量都分散了。
数据更是直接打脸,74%的民众支持停下来,这其中甚至包括六成给他投过票的铁杆粉丝,他们都觉得,这球不能再这么踢下去了。
可为什么观众的呼声、队员的安危、教练组的建议,全都失灵了,这场球赛的指挥权,到底握在谁手里。
要搞懂以色列民众为什么喊停,其实很简单,他们不是心疼对手有多惨,他们是急着救回自家的球员。
民调把这层窗户纸捅得透亮,超过三分之二的以色列人,对加沙那边饿死多少人,死了多少人,感觉是“不太关心”或者“完全不关心”。
只有极少数人会因为对手的伤亡而主张停火,真正让他们坐立难安的,是那几十个还被对方扣在手里的自己人,尤其是那确认还活着的20个人。
每一个传回来的视频,都是一记重拳。
视频里的人质,个个骨瘦如柴,眼神空洞,说话都没了力气,那种样子,让以色列国内的每个家庭都感到窒息。
谁都怕,下一个出现在这种视频里的,就是自家的丈夫、儿子或兄弟。
更要命的是,这场比赛打了这么久,比以色列历史上任何一场都长,结果呢,人质一个没救出来,反而让大家觉得,越打,他们越危险。
预备役的军人被反复折腾,回家没几天又被叫回去,家里的顶梁柱长期不在,妻子一个人扛着所有事,早就到了极限。
对普通人来说,逻辑再简单不过:停火,就是救人,就是结束折腾,就是让生活回归正常。
但这只是问题的一面,另一面是,以色列这个球队的观众席,早就分裂了。
他们虽然坐在同一个体育场里,却像是两拨势不两立的球迷。
一边是占大多数的犹太以色列人,他们中近八成对加沙的饥荒毫不在意,觉得那是对手自己造成的,活该。
甚至有超过八成的人支持,干脆把加沙的人全部赶走,一了百了,这样以后就再也没有安全问题了。
在他们眼里,加沙没有一个无辜的人,连孩子都是未来的威胁,这是一种残酷却主流的想法。
而另一边,是占了五分之一人口的阿拉伯以色列人。
他们看着加沙儿童的照片会难过,因为他们更能理解那种失去家园、食不果腹的痛苦,他们中有超过八成的人对加沙的状况“非常担心”。
这种内部的巨大分歧,让民意拧不成一股绳,一边在为人质呼喊,另一边却在为更强硬的打击叫好。
这种撕裂,正是内塔尼亚胡最需要的。
他不是聋子,他听得见民众的抗议,也看得到军方的报告,他之所以硬扛着不听,不是为了赢得这场战争,而是为了保住自己主教练的位置。
战争,就是他最好的保护伞,一把用来对抗下课压力的保护伞。
他的执政联盟里,坐着一群极端强硬派,这些人才是他真正的“核心队员”,他们的口号更吓人,要“清洗加沙”,要在那里建立新的定居点。
只要战争的鼓点还在敲,这些人就会死死地支持他,一旦停火,他的联盟立刻就会散伙,到时候,他只能被迫提前进行大选。
而所有民调都清清楚楚地显示,现在选举,他必输无疑。
战争还是他拖延个人麻烦的完美借口,他自己身上的腐败案子,可以一次次用“国家大局”为重来推迟审判。
去年那次防线被轻易突破的巨大失误,本该进行的全国性调查,也被战争的烟雾给掩盖了,对他来说,比赛拖得越久,他被罚下场的时间就越晚。
人质的死活,民众的疲惫,在他那盘精密的权力棋局里,都只是可以被计算和牺牲的成本。
所以你看,整个局面就成了一个死结,一个为了个人权位的主教练,绑架了一整个球队,去打一场越来越失控,也越来越没有明确目标的比赛。
当这场漫长的赛季终于结束时,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关系,恐怕再也回不去了。
最新的数据显示,只有21%的以色列人还相信,双方能够和平共存,这个数字,是十多年来的最低点。
仇恨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在每个人的心里疯狂生长,战争磨掉了人们最后的耐心和希望。
内塔尼亚胡或许能用这场战争为自己续命,暂时保住权力,但他留给这个国家的,是一个更分裂的社会,和一个几乎无法弥合的世仇。
这场民意与权力的对抗,根本没有赢家,人质家属的眼泪,加沙街头的废墟,以色列社会的疲惫,最终都成了他个人政治游戏的代价。
当那个仅存的、21%的和平希望,在炮火和算计中被彻底耗尽时,下一个赛季,又该怎么开始呢。
来源:聪慧柑桔JEi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