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常宁领衔江苏女排终结河南五连胜,朱婷独木难支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5 21:45 1

摘要:“五连胜的河南女排被江苏零封,朱婷轰下全队最高分却眼睁睁看着比分牌停在18、16、17——这种‘一个人拼、全队跟不上’的无力感,像极了很多职场人熬夜做完PPT,第二天还是被领导一句‘方向不对’打回重做。”

“五连胜的河南女排被江苏零封,朱婷轰下全队最高分却眼睁睁看着比分牌停在18、16、17——这种‘一个人拼、全队跟不上’的无力感,像极了很多职场人熬夜做完PPT,第二天还是被领导一句‘方向不对’打回重做。”

11月14号这场球,说白了就是把“一个人carry”的极限摆到台面给大家看。朱婷跳得再高,扣得再狠,只要后排起不了球,二传组织不出来,她就像被拔掉网线的电脑,配置再高也跑不动程序。河南队三局加起来才51分,平均一局17分,连直播弹幕都在刷“心疼朱婷”。可竞技体育不讲心疼,只讲漏洞,江苏队就专盯那条最粗的裂缝:发球找人、拦网夹她、防守卡她斜线,三板斧下去,河南的接发直接变形,一传到位率掉到三成,二传只能东倒西歪地把球推过网,朱婷从王牌变成救火队员,每一回合都得原地起跳,体力条肉眼可见地往下掉。

江苏这边,张常宁、龚翔宇、吴梦洁三个人轮着冲,像三个人轮流按电梯按钮,总有一个能赶上开门。数据不会骗人:江苏三叉戟合砍42分,河南除了朱婷,再没人上双。最扎心的是第三局17平后,张常宁一个跳发直接砸在河南自由人身边,球弹起来飞到广告牌,河南教练焦帅在场边张了张嘴,最后只憋出一句“节奏乱了”。节奏怎么乱的?就是当江苏发球带拦防,前排三人集体罩住朱婷斜线时,河南后排却没人能站出来打第二枪,连吊球都送不过三米线。那一刻,球场像被拉成两半:一半灯火通明,江苏六人来回跑;一半灯光打暗,朱婷一个人在前排原地转圈。

很多球迷赛后说“朱婷老了”。其实她弹跳高度还在,只是她身边缺一个能替她吸引火力的“副核”。2016年里约,有惠若琪、徐云丽分担;2019年世界杯,有张常宁、袁心玥轮流炸。现在河南队里,最年轻的对角主攻才19岁,面对江苏高拦网,扣球直接改“空投”,球一过网就被龚翔宇反杀。独木难支,不是形容词,是现场直播的高清画面:朱婷扣完一个调整攻,落地时双手扶膝喘了整整三秒,而江苏那边已经三人扑在一起庆祝拦网得分。

蔡斌赛后一句话点破:“我们打的是团队排球。”翻译过来就是:你有一个超巨,我就用六个人去拆;你有明显短板,我就往死里砸。排球没有一打六,但有六打一。河南想靠朱婷一张王牌打通关,江苏直接出三带二,把牌面拆成顺子。焦帅也承认“接发不稳”,可怎么稳?自由人一传面积小,主攻对角接发心态慌,二传又习惯站死位置,球一旦冲身,整个三角区就塌方。这不是一天落下的病根,是青训梯队、联赛锻炼、板凳深度层层传导的结果。就像有些公司,表面缺一个销冠,实则缺整套客户响应系统,销冠再猛,也填不完流程里的坑。

输球当晚,河南队还是5胜1负,小组第二,稳稳进八强。可所有人都知道,淘汰赛再遇江苏,如果还是这套“朱婷+五个坑”的阵容,剧情大概率复刻。焦帅说“会调整”,能调什么?要么让19岁小将三天内长出肌肉记忆,要么把接发体系推倒重来,两个选项都难。更现实的路,是减少朱婷一轮一传,让前排三点攻先抢分,再用发球冲击江苏自由人,争取把比赛拖进第五局,赌关键分。可赌局越大,对第二得分点要求越高,河南现在没人能扛这副担子。

反观江苏,张常宁回到俱乐部像给电池充满电,六连胜后她们已经提前拿到淘汰赛好位次,可以轮休主力,也可以继续练新人。最可怕的是,吴梦洁这一战把自信打出来了,前排超手、后排爆扣,连庆祝动作都开始复制朱婷的挥臂。新老交替的剧本,在一场0-3里悄悄翻页。球迷感叹:朱婷还在山顶,可山脚下的人已经搭好缆车。

把镜头拉远,这场球像极了很多行业的缩影:核心员工能力爆表,可系统漏洞不补,一旦对手把火力集中到短板,整个盘子就碎。江苏给所有队伍上了一课——别光想着怎么拦朱婷,先把自己六个人连成网。河南也给所有“一个人扛”的职场人提了醒:再亮的星星,也照不亮整片黑夜,想赢,得先让身边的人发光。

来源:晨哥体坛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