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事儿说白了就是一个公司把一款针对HER2阳性患者的药,从药学、临床到监管那一套都捋顺了,终于在美国过了关。Poherdy的适应症包括转移性乳腺癌和早期高复发风险乳腺癌,算是临床刚需。别忘了,原研药在2024年全球卖了33.04亿美元,这块蛋糕早就被多家玩家盯
2025年11月13日,美国FDA正式批准了复宏汉霖的帕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Poherdy(HLX11)。
这事儿说白了就是一个公司把一款针对HER2阳性患者的药,从药学、临床到监管那一套都捋顺了,终于在美国过了关。Poherdy的适应症包括转移性乳腺癌和早期高复发风险乳腺癌,算是临床刚需。别忘了,原研药在2024年全球卖了33.04亿美元,这块蛋糕早就被多家玩家盯着,竞争激烈得很。
先说技术端。复宏汉霖把药从分子到功能一点点比对:分子结构、生物活性、糖基化修饰、免疫原性等几十项关键质量属性逐一核对,核心属性上做到高度一致。临床上,他们没走捷径,是在欧美亚洲三地做了对照试验,纳入超过1200名患者,像客观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期这些核心终点,跟原研药比没有显著差异,免疫原性的风险也在可控范围。这一套证据链很完整,也正是为什么能在这么热门的靶点上率先拿到批准的关键。
拿下Poherdy,对公司在美国的产品矩阵意义很直接。Poherdy和早就获批的汉曲优®(HLX02)在HER2路径上能自然搭配,临床上能提供二线或联合治疗的选项。更重要的是,Poherdy在中国NMPA、欧洲EMA、加拿大Health Canada的申请也在受理中,全球化的脚步没停。
把这条路铺通并不容易。复宏汉霖第一次突破美国市场,是靠汉曲优®把门打开的。HLX02在研发阶段就对标赫赛汀,做了多中心Ⅲ期试验,样本量上千,覆盖了药代、疗效和安全这些硬指标。过程里也有惊心动魄的瞬间:冲刺FDA审批那会儿,团队曾在大年三十深夜接到FDA的紧急问询,大家立刻线上集合,连夜梳理材料、补数据;还经历过FDA对上海生产基地的现场GMP核查,从工艺流程到质量记录都被一项项查。汉曲优®过关后,公司在注册申报、生产质量、与FDA沟通上的做法都沉淀成了可复制的流程,为后续产品节省了不少弯路。
后面两款产品也各有打法。HLX04(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盯的是VEGF通路,覆盖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等多个实体瘤。团队没有简单照搬,而是针对性优化了生产工艺,尽量把免疫原性降低,同时把成本管控好,目标是疗效相当、价格更有竞争力。HLX14(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在2025年9月2日拿到FDA批文,是来自中国的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里率先登陆美国的一个,主攻的是骨质疏松和肿瘤骨转移的支持治疗。因为这类药通常长期用,HLX14在研发阶段格外重视稳定性和耐受性,这也让它更容易被临床接受。HLX14还拿到了欧洲EMA人用药品委员会的积极审评意见,接下来会推进欧洲市场。
这些药不是乱堆的。复宏汉霖在靶点上有意识做互补:HER2、VEGF、RANKL三条线,既覆盖抗肿瘤治疗,也兼顾骨科支持治疗,能在不同临床场景里提供选择。公司在出海时也不是全自己干,而是走“研发+授权”的模式。像和Organon的合作,把HLX14、Poherdy等在中国以外的全球独家商业化权益授权出去,借助对方成熟的国际渠道加速放量,这样能把时间成本和运营风险降下来。
回到内部能力层面,复宏汉霖在上海张江有一整套配套。研发团队里有百余名海归博士,科研和工艺团队能在短时间内响应监管方的问题。生产端有可追溯的质量记录和严格的GMP体系,申报材料里涉及的批次一致性、稳定性试验等都能迅速调出并解释清楚。地方政府也给了定制化支持,这些外力加上内部系统,让他们能一点点啃下全球审批的难题。
说说Poherdy开发的实际步骤,能看到他们是怎么把风险降下来的一套流程。先做药学层面的全方位比对,几十项关键指标逐项验证;接着设计多区域的临床试验,做到头对头、受试人群相似、终点一致;还有就是和监管机构的沟通节奏管理,遇到问题能迅速集合资源去响应。每一步都有书面记录,每个转折点都有补料方案和应急预案。这样一来,审评里常见的“数据不完整”“可追溯性不足”这些问题,就能在早期被化解掉。
时间线上看得更清楚:汉曲优®先把门打开,后面HLX04、HLX14相继取得审批或积极审评意见,最终Poherdy在2025年11月13日获批,算下来连续四次在美国市场取得成功。每次批准背后都有自己的技术细节和临床证据,但这些经验是连着用的,前一次的沉淀让后续走得更稳、更快。
眼下的状态是:Poherdy在美国已经获批,其他地区的申请还在受理中,公司还在按计划推进全球上市步伐。
来源:小钱讲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