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叫张伟,一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今天是我和前妻李静离婚的第六个月。也是我知道自己中了五百万彩票的第三天。这笔钱,现在就安静地躺在我的银行卡里。可我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坐在狭小的出租屋里,我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思绪飘回了半年前那个同样阴沉的下午。李静收拾好了她所
我叫张伟,一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
今天是我和前妻李静离婚的第六个月。
也是我知道自己中了五百万彩票的第三天。
这笔钱,现在就安静地躺在我的银行卡里。
可我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坐在狭小的出租屋里,我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
思绪飘回了半年前那个同样阴沉的下午。
李静收拾好了她所有的行李。
两个大行李箱,塞满了她的衣服、化妆品。
还有我们曾经一起买的小物件。
她站在门口,最后一次环顾这个我们住了三年的家。
“张伟,我走了。”
她的声音很平静,平静得让人心寒。
“真的不能再给我一次机会吗?”
我听见自己卑微的声音在问。
她笑了笑,那笑容里带着怜悯。
“机会?我给过你多少次机会了?”
“从我们结婚那天起,你就说会努力。”
“会让我过上好日子。可现在呢?”
她的目光扫过这间只有四十平米的出租屋。
墙壁因为潮湿有些发黄。
家具都是房东留下的旧物。
“看看我们住的地方,看看你每个月那点工资。”
“我受够了这种看不到希望的日子。”
我张了张嘴,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她说的是事实。
我在一家小公司做文员,月薪五千。
在这个二线城市,刚够温饱。
“李静,我会...”
“别再说你会努力了。”
她打断我,眼神里满是厌倦。
“这句话我听得太多了。”
她拉开门,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
楼道里传来行李箱轮子滚动的声音。
越来越远,直到消失。
那之后,我过了人生中最灰暗的六个月。
每天上班下班,像个行尸走肉。
直到三天前,我路过那家熟悉的彩票站。
想起以前李静总说我买彩票是浪费钱。
她说天上不会掉馅饼。
可那天,我不知道为什么,还是走了进去。
用身上最后的二十块钱,随机打了一注。
然后就把这件事忘了。
直到第二天晚上,我无聊翻看手机。
才发现开奖号码有些眼熟。
从垃圾桶里翻出那张皱巴巴的彩票。
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核对。
心跳得厉害,手也在抖。
全中。
五百万。
扣完税,还有四百万。
我去兑奖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懵的。
工作人员说什么,我完全没听清。
直到短信提示银行卡到账四百万。
我才真的相信,这不是梦。
可这笔钱,并没有让我感到快乐。
反而让我更加清楚地意识到。
李静离开我,真的只是因为钱。
现在,我坐在沙发上,盯着手机。
屏幕上显示着李静的号码。
这半年,她从未联系过我。
可现在,我中奖的消息不知怎么传出去了。
虽然我谁也没告诉。
但彩票站老板是我的老熟人。
也许是他不小心说漏了嘴。
手机突然震动起来。
屏幕上跳动的,正是李静的名字。
我盯着那个名字,看了足足十秒钟。
然后按下了接听键。
“喂?”
我的声音出乎意料的平静。
“张伟?”
她的声音还是那么熟悉,带着一丝试探。
“是我。有事吗?”
“我...听说你中奖了?”
她问得直接,毫不掩饰。
“嗯,运气好。”
我淡淡地说,心里却在冷笑。
果然是为了钱。
“恭喜你啊。”
她的语气变得柔软,带着我久违的温柔。
“谢谢。还有别的事吗?我有点忙。”
我故意装出要挂电话的样子。
“等等!”她急忙说,“我们能见一面吗?”
“见面?为什么?”
“毕竟夫妻一场,我想当面恭喜你。”
她说得冠冕堂皇。
我想了想,答应了。
不是因为对她还有感情。
而是想看看,她到底能演到什么程度。
我们约在以前常去的那家咖啡厅。
我故意迟到了十分钟。
到的时候,她已经坐在那里了。
穿着我送她的那件米色风衣。
那是她去年生日时,我省了三个月烟钱买的。
她看到我,立即露出灿烂的笑容。
那笑容,在离婚后再也没给过我。
“张伟,这里。”
她朝我招手,声音甜得发腻。
我走过去,在她对面坐下。
服务生过来点单,我要了杯美式。
她则点了最贵的招牌咖啡。
“你看起来气色不错。”
她上下打量着我,眼神热切。
“还行吧。你呢?”
我敷衍着,注意到她化了精致的妆。
比以前和我在一起时还要用心。
“我啊,老样子。”
她轻轻搅动着咖啡,欲言又止。
“听说你中了大奖,我真为你高兴。”
“是吗?”
我看着她,等她说下去。
“张伟,我知道你现在可能恨我。”
她放下勺子,认真地看着我。
“但当初离开你,我真的很痛苦。”
“我只是...太害怕未来的不确定性了。”
她说得情真意切,眼睛微微发红。
要不是知道她的来意,我差点就信了。
“都过去了。”
我喝了口咖啡,味道很苦。
“不,没有过去。”
她突然伸手握住我的手。
“这半年,我没有一天不在想你。”
“我们那么多年的感情,不是说放就能放的。”
她的手很暖,曾经这温度能让我心安。
现在却只觉得讽刺。
“李静,直接说吧,你今天来找我做什么?”
我抽回手,直视着她的眼睛。
她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我会这么直接。
“我...我想我们可以重新开始。”
她终于说出了来意。
“重新开始?”
我笑了,“因为我中奖了?”
“不是的!”
她急忙否认,“就算你没中奖,我也打算来找你的。”
“真的?”
我看着她,等她继续编。
“真的。我后悔了,张伟。”
“这半年我过得一点都不好。”
“我明白了,钱不是最重要的,感情才是。”
她说得诚恳,眼里甚至泛起了泪光。
若是以前,我早就心软了。
可现在,我只是静静地看着她表演。
“所以你是想复合?”
我问。
她用力点头,充满期待。
“可是...”
我故意拖长了声音。
“我听说,你不是有新男朋友了吗?”
她的脸色瞬间变了。
“谁...谁说的?没有的事。”
她结巴着否认。
就在这时,咖啡厅的门被推开了。
一个穿着时髦的年轻男人走了进来。
径直走向我们的座位。
“静静,谈得怎么样了?”
男人很自然地搂住李静的肩膀。
然后看向我,露出一个挑衅的笑容。
李静的脸色顿时变得惨白。
“王磊?你怎么来了?不是说好在外面等吗?”
她压低声音,语气慌乱。
“等太久了,进来看看。”
叫王磊的男人在我对面坐下。
“你就是张伟?听说你中奖了,运气不错啊。”
他翘起二郎腿,姿态嚣张。
我看着这一幕,心里冷笑。
原来李静不是一个人来的。
还带着她的新欢。
“李静,不介绍一下?”
我平静地问。
李静张了张嘴,说不出话。
王磊却主动伸出手。
“王磊,李静的男朋友。”
他特意加重了“男朋友”三个字。
我没有和他握手。
“所以,你是带着现任来求复合?”
我问李静,语气里带着嘲讽。
李静低下头,不敢看我的眼睛。
王磊却笑了。
“哥们,别误会。我和静静是真心相爱的。”
“但她念旧情,听说你中奖了,想帮你管管钱。”
“毕竟你以前就不会理财,她也是为你好。”
他说得理直气壮,仿佛在施舍我。
我看着他,又看看李静。
突然觉得这一切都很可笑。
“为我好?”
我重复着这三个字。
“是啊。”
王磊凑近一些,压低声音。
“你看这样行不行,你们复婚。”
“但钱由静静来管理。你以前不就是嫌她管得太严吗?”
“现在有这么多钱,稍微宽松点也没事。”
他说着,拍了拍李静的手。
李静抬起头,眼神闪烁。
“张伟,王磊是学金融的,他可以帮我们投资。”
“让钱生钱,比放在银行里贬值强。”
“我们都是为了你好。”
我听着他们一唱一和,终于明白了。
李静不是来求复合的。
是来骗钱的。
带着她的新男朋友一起。
“说完了吗?”
我放下咖啡杯,声音冷了下来。
两人都愣住了。
“张伟,你什么意思?”
李静问。
“我的意思是,你们的戏可以收场了。”
我站起身,从钱包里掏出两张百元钞票放在桌上。
“咖啡我请。”
看着李静瞬间煞白的脸,我继续说。
“李静,我们离婚那天,你说我穷,没出息。”
“我认了。确实,我给不了你想要的生活。”
“但现在,我有钱了,却更看清了你。”
王磊猛地站起来。
“张伟,你别给脸不要脸!”
我看着他气急败坏的样子,笑了。
“李静,祝你幸福。”
说完,我转身就要走。
“张伟!你站住!”
李静在身后喊我,声音尖锐。
我停下脚步,但没有回头。
“你就这么狠心?我们五年的感情...”
“感情?”
我终于回过头,看着她。
“从你带着他来骗钱的那一刻起。”
“我们之间最后的那点情分,就已经没了。”
王磊还想说什么,被我打断了。
“对了,忘了告诉你们。”
我看着他们,一字一句地说。
“那笔钱,我已经捐了。”
“一分不剩,全部捐给了贫困山区的孩子们。”
李静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
“你...你疯了?五百万全捐了?”
“是啊。”
我笑了笑,“至少他们不会因为钱离开我。”
说完,我大步走出了咖啡厅。
门外阳光正好,照在脸上暖洋洋的。
我深吸一口气,感觉半年来压在心口的石头。
终于消失了。
走在熟悉的街道上,我拿出手机。
拨通了一个号码。
“喂?是陈阿姨吗?”
“对,我是张伟。您上次说的那个支教项目...”
“我考虑好了,我参加。”
挂掉电话,我抬头看向天空。
天很蓝,云很白。
人生第一次,我感觉到了真正的自由。
钱很重要,但有些东西,比钱更重要。
这是李静永远都不会懂的。我听见自己的声音在说:
“是的,全捐了。”
李静像是被抽空了力气,瘫坐在椅子上。
王磊则是一脸看疯子的表情。
“你他妈是不是有病?”
他几乎是吼出来的。
周围几桌客人都看了过来。
服务生也朝这边张望。
但我一点也不觉得尴尬。
反而有种前所未有的轻松。
“那些孩子比我们更需要这笔钱。”
我说得很平静。
李静突然抬起头,眼睛通红。
“张伟,你是在报复我吗?”
她的声音在发抖。
“就因为我离开了你?”
我看着她,突然觉得她很可怜。
“不是。”
我摇摇头,“这和你有关系吗?”
“那些钱是我的,我怎么处置。”
“都是我的自由,不是吗?”
她张了张嘴,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王磊一把拉起她。
“走吧,跟这种神经病没什么好说的。”
他恶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有钱都不知道怎么花,活该穷一辈子。”
我笑了笑,没说话。
看着他们狼狈地离开咖啡厅。
李静在门口回头看了我一眼。
那眼神很复杂,有怨恨,也有不解。
但我已经不在乎了。
付了钱,我走出咖啡厅。
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我深吸一口气,空气很清新。
这大概是我这半年来。
第一次认真地感受这个世界。
回到出租屋,我开始收拾东西。
既然决定去支教,这里就不需要了。
房东人很好,听说我要退租。
很爽快地答应了。
还退回了一个月押金。
收拾东西的时候。
我翻出了很多以前的物件。
有和李静的合影。
有我们一起买的小摆件。
还有她落在这里的几本书。
我看着这些东西,心里很平静。
没有恨,也没有留恋。
就像在看别人的故事。
我把她的东西打包好。
准备寄到她父母家。
我们的合影,我扔进了垃圾桶。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晚上,我约了几个老朋友吃饭。
都是这些年一直保持联系的真朋友。
他们都不知道我中奖的事。
我也没打算告诉他们。
在常去的大排档。
我们点了烤串和啤酒。
“最近怎么样?”
老陈问我,他是我的大学同学。
“还行,准备换个环境。”
我给他倒了杯啤酒。
“换工作?”
“不是,想去山区支教。”
老陈愣了一下。
其他两个朋友也抬起头。
“支教?怎么突然有这个想法?”
小李问道,他是我们中最实际的。
“就是突然想去做点有意义的事。”
我喝了口啤酒,笑着说。
他们互相看了看。
“是不是因为李静?”
老陈小心翼翼地问。
我摇摇头。
“跟她没关系,是我自己的决定。”
“那工作怎么办?”
小李继续问。
“辞了。”
我说得很轻松。
“上周就交了辞职信。”
他们都沉默了。
我知道他们在担心什么。
在这个年纪,放弃稳定的工作。
去做一件完全没有收入的事。
在很多人看来确实很傻。
“你考虑清楚了吗?”
老陈认真地问。
“考虑清楚了。”
我点点头。
“钱的问题呢?”
小李总是最关心这个。
“有点积蓄,够用。”
我没多说。
他们见我已经决定。
也就不再劝了。
“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
老陈拍拍我的肩膀。
“对啊,随时联系我们。”
另外两个朋友也说。
我心里暖暖的。
这才是真正的朋友。
不会因为你穷就看不起你。
也不会因为你有钱就巴结你。
吃完饭,我抢着结了账。
走在回家的路上。
我看着这个熟悉的城市。
突然有点舍不得。
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待。
第二天,我去见了陈阿姨。
她是支教项目的负责人。
一个和蔼的中年女人。
“考虑清楚了?”
她给我倒了杯茶。
办公室很简陋,但很整洁。
“考虑清楚了。”
我点点头。
“什么时候可以出发?”
“下周一怎么样?”
她拿出一份资料。
“这是要去的地方的基本情况。”
我接过资料,认真看着。
那是一个偏远的山村。
交通不便,教育资源匮乏。
学校只有三个老师。
要教六个年级的所有课程。
“我能胜任吗?”
我有点担心。
毕竟我不是师范专业毕业的。
“没问题。”
陈阿姨笑着说。
“只要有爱心和耐心。”
“其他的可以慢慢学。”
她给我讲了很多支教的经验。
还介绍了几位有经验的老师。
让我有问题可以请教他们。
从办公室出来。
我感觉肩上的担子很重。
但心里很充实。
接下来的几天。
我忙着准备支教要带的东西。
买了很多文具和书籍。
还特意去学了简单的急救知识。
朋友们知道后。
也送来了很多物资。
老陈捐了一台旧电脑。
小李送了一批体育用品。
就连前公司的同事。
听说后也凑钱买了一批书包。
我突然发现。
当你真心想做一件事的时候。
全世界都会来帮你。
出发的前一天晚上。
我接到一个陌生电话。
接起来,是李静的母亲。
“小伟啊,听说你要去支教?”
她的声音听起来很疲惫。
“是的,阿姨。”
我礼貌地回答。
“静静的事...我很抱歉。”
她叹了口气。
“她最近过得不太好。”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
只好沉默。
“那个王磊,不是个靠谱的人。”
“听说他欠了不少债。”
“接近静静,也是看中了你的钱。”
她继续说。
“现在知道钱没了。”
“对静静的态度也变了。”
我还是没说话。
“小伟,阿姨知道不该说这些。”
“但...如果你还念旧情...”
“阿姨。”
我打断她。
“我和李静已经离婚了。”
“她过得怎么样,和我没关系。”
电话那头沉默了。
过了一会儿。
她才轻轻地说:
“好吧,祝你一切顺利。”
挂了电话,我心里毫无波澜。
有些人,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第二天一早,我坐上了去山区的大巴。
车子在盘山公路上颠簸。
窗外的景色越来越荒凉。
但我的心却越来越平静。
经过六个小时的颠簸。
终于到了目的地。
那是一个坐落在山坳里的小村子。
几十户人家,散落在山坡上。
学校在村子的最高处。
几间低矮的平房,一面红旗。
这就是我未来要生活的地方。
校长是个五十多岁的老教师。
姓王,皮肤黝黑,笑容朴实。
“欢迎欢迎。”
他热情地帮我拿行李。
“路上辛苦了吧?”
“还好。”
我打量着这个简陋的校园。
操场是泥土的,坑坑洼洼。
教室的窗户有些连玻璃都没有。
用塑料布糊着。
“条件比较艰苦。”
王校长不好意思地说。
“但孩子们都很懂事。”
正说着,下课铃响了。
孩子们从教室里涌出来。
看到我,都好奇地围过来。
他们穿着洗得发白的衣服。
但眼睛都很亮。
“这是新来的张老师。”
王校长介绍道。
“张老师好!”
孩子们齐声说,声音清脆。
我突然觉得,来对了。
我的宿舍就在教室旁边。
一间不到十平米的小屋。
一张床,一张桌子,一个衣柜。
这就是全部家具。
没有自来水,要去井里打。
没有网络,信号也很差。
但很干净,很安静。
安顿好行李,王校长带我在村里转转。
村民们都很热情。
知道我是新来的老师。
纷纷邀请我去家里吃饭。
“我们这里穷。”
一个老大爷握着我的手说。
“但老师们来了,我们都很感激。”
他的手掌粗糙,但很温暖。
晚上,我在王校长家吃饭。
简单的两个菜,但很香。
“这里最缺的是英语老师。”
王校长说。
“以前的老师待不了多久就走了。”
“为什么?”
我问。
“条件太苦了,年轻人受不了。”
他叹了口气。
“有的老师来了一个月就走了。”
“最短的一个,只待了三天。”
我默默记在心里。
决定至少要待满一年。
吃完饭,回到宿舍。
点上煤油灯,开始备课。
虽然条件艰苦。
但心里很踏实。
这是我离婚后。
第一次感觉到生活的意义。
第二天,我开始了第一堂课。
我教的是三年级。
孩子们都很认真。
虽然他们的普通话不太标准。
写字的手也有些颤抖。
但眼神里的渴望让我感动。
下课的时候。
一个小女孩怯生生地走过来。
“张老师,你会走吗?”
她仰着小脸问我。
“不会。”
我摸摸她的头。
“老师会一直陪着你们。”
她笑了,露出缺了门牙的牙齿。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
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中午,我和孩子们一起吃饭。
饭菜很简单。
一个青菜,一点咸菜。
但孩子们吃得很香。
“老师,给你。”
一个小男孩把唯一的鸡蛋夹给我。
“不用,你吃。”
我想夹回去。
“老师辛苦了。”
他认真地说。
我的眼眶有点湿。
这些孩子,虽然贫穷。
但心地纯善。
下午放学后。
我送几个路远的孩子回家。
山路很难走,但风景很美。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
空气里都是青草的味道。
孩子们在路上唱歌。
歌声在山谷里回荡。
送完最后一个孩子。
天已经快黑了。
回到学校,王校长在等我。
“怎么样?还习惯吗?”
他关切地问。
“挺好的。”
我笑着说。
是真的好。
虽然累,但心里充实。
晚上,我在煤油灯下写日记。
记录这一天的感受。
突然听到敲门声。
开门一看,是村里的李大夫。
“张老师,听说你来了。”
他拎着一篮子鸡蛋。
“这是村民们的一点心意。”
我连忙推辞。
“收下吧。”
李大夫把篮子塞到我手里。
“你能来,我们都很高兴。”
他告诉我,村里很多孩子是留守儿童。
父母在外打工,一年回不来一次。
“老师们就是他们的亲人。”
他说。
我点点头,心里沉甸甸的。
这就是我的选择。
虽然清贫,但值得。
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虫鸣。
我突然想起半年前。
在那个狭小的出租屋里。
每天为了一点工资奔波。
为了一段已经逝去的感情痛苦。
现在想想,真是浪费生命。
在这里,每一天都很充实。
每一分钟都有意义。
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简单,但真实。
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
去井边打水的时候。
看到几个孩子已经在校门口等着。
“怎么来这么早?”
我惊讶地问。
“想早点见到老师。”
他们说。
我打开校门,让他们进来。
他们自觉地开始打扫卫生。
擦黑板,扫地,整理桌椅。
没有人要求他们这样做。
“以前老师少,我们都习惯了。”
一个高个子男孩说。
我摸摸他的头,心里酸酸的。
这些孩子,太懂事了。
上课的时候,我尽量让课堂有趣。
用游戏的方式教英语。
孩子们学得很快。
下课了还围着我问问题。
“老师,城市是什么样的?”
一个小女孩问。
我给他们讲城市的高楼大厦。
讲地铁,讲游乐场。
他们听得入迷,眼睛亮晶晶的。
“老师,我长大了要去北京。”
一个男孩大声说。
“我要考上大学,让我奶奶过好日子。”
我鼓励地拍拍他的肩。
“你一定可以的。”
中午休息的时候。
我教孩子们打篮球。
虽然球架已经生锈。
操场也不平整。
但孩子们玩得很开心。
笑声在山上回荡。
王校长站在办公室门口。
看着我们,眼里带着笑意。
“很久没看到孩子们这么高兴了。”
他说。
下午,我带着孩子们去山上写生。
教他们认识各种植物。
告诉他们要爱护环境。
“老师,你看!”
一个孩子指着天空。
一群鸟正飞过蓝天。
姿态优美,自由自在。
“那是候鸟。”
我给他们讲解候鸟的迁徙。
孩子们听得认真。
不时提出各种问题。
这种求知的眼神。
是我在城市里从未见过的。
傍晚,送孩子们回家后。
我开始批改作业。
虽然字写得歪歪扭扭。
但每个孩子都很认真。
我在每本作业后面都写了评语。
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忙完这些,已经晚上九点。
伸了个懒腰,准备去打水洗漱。
突然听到手机响。
在这山里,信号时好时坏。
能接到电话很不容易。
看了一眼,是陌生号码。
接起来,对方说是记者。
想采访我捐款的事。
我不知道他是怎么找到我的。
也不想接受采访。
“对不起,我现在很忙。”
我想挂电话。
“请等一下。”
记者急忙说。
“我们想报道您的善举。”
“不用了。”
我说,“这只是件小事。”
“五百万不是小数目。”
记者坚持。
“很多人都想知道您的想法。”
我沉默了一下。
“钱是用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的。”
“不是用来炫耀的。”
说完,我挂了电话。
继续去打水。
井水很凉,但很清澈。
就像我现在的生活。
简单,透明。
回到宿舍,继续备课。
明天要教新的内容。
我要准备得充分一点。
夜深了,山风轻轻吹着。
带着草木的清香。
我突然想起李静。
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
但很快,我就把这个念头抛在脑后。
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现在的我,有了新的生活。
新的目标。
这就够了。
闭上眼睛,准备睡觉。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在这个偏远的山村。
我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这就够了。我听见自己的声音在说:
“是的,全捐了。”
李静像是被抽空了力气。
瘫坐在椅子上。
王磊则是一脸看疯子的表情。
“你他妈是不是有病?”
他几乎是吼出来的。
周围几桌客人都看了过来。
服务生也朝这边张望。
但我一点也不觉得尴尬。
反而有种前所未有的轻松。
“那些孩子比我们更需要这笔钱。”
我说得很平静。
李静突然抬起头,眼睛通红。
“张伟,你是在报复我吗?”
她的声音在发抖。
“就因为我离开了你?”
我看着她,突然觉得她很可怜。
“不是。”
我摇摇头,“这和你有关系吗?”
“那些钱是我的,我怎么处置。”
“都是我的自由,不是吗?”
她张了张嘴,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王磊一把拉起她。
“走吧,跟这种神经病没什么好说的。”
他恶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有钱都不知道怎么花,活该穷一辈子。”
我笑了笑,没说话。
看着他们狼狈地离开咖啡厅。
李静在门口回头看了我一眼。
那眼神很复杂,有怨恨,也有不解。
但我已经不在乎了。
付了钱,我走出咖啡厅。
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我深吸一口气,空气很清新。
这大概是我这半年来。
第一次认真地感受这个世界。
回到出租屋,我开始收拾东西。
既然决定去支教,这里就不需要了。
房东人很好,听说我要退租。
很爽快地答应了。
还退回了一个月押金。
收拾东西的时候。
我翻出了很多以前的物件。
有和李静的合影。
有我们一起买的小摆件。
还有她落在这里的几本书。
我看着这些东西,心里很平静。
没有恨,也没有留恋。
就像在看别人的故事。
我把她的东西打包好。
准备寄到她父母家。
我们的合影,我扔进了垃圾桶。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晚上,我约了几个老朋友吃饭。
都是这些年一直保持联系的真朋友。
他们都不知道我中奖的事。
我也没打算告诉他们。
在常去的大排档。
我们点了烤串和啤酒。
“最近怎么样?”
老陈问我,他是我的大学同学。
“还行,准备换个环境。”
我给他倒了杯啤酒。
“换工作?”
“不是,想去山区支教。”
老陈愣了一下。
其他两个朋友也抬起头。
“支教?怎么突然有这个想法?”
小李问道,他是我们中最实际的。
“就是突然想去做点有意义的事。”
我喝了口啤酒,笑着说。
他们互相看了看。
“是不是因为李静?”
老陈小心翼翼地问。
我摇摇头。
“跟她没关系,是我自己的决定。”
“那工作怎么办?”
小李继续问。
“辞了。”
我说得很轻松。
“上周就交了辞职信。”
他们都沉默了。
我知道他们在担心什么。
在这个年纪,放弃稳定的工作。
去做一件完全没有收入的事。
在很多人看来确实很傻。
“你考虑清楚了吗?”
老陈认真地问。
“考虑清楚了。”
我点点头。
“钱的问题呢?”
小李总是最关心这个。
“有点积蓄,够用。”
我没多说。
他们见我已经决定。
也就不再劝了。
“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
老陈拍拍我的肩膀。
“对啊,随时联系我们。”
另外两个朋友也说。
我心里暖暖的。
这才是真正的朋友。
不会因为你穷就看不起你。
也不会因为你有钱就巴结你。
吃完饭,我抢着结了账。
走在回家的路上。
我看着这个熟悉的城市。
突然有点舍不得。
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待。
第二天,我去见了陈阿姨。
她是支教项目的负责人。
一个和蔼的中年女人。
“考虑清楚了?”
她给我倒了杯茶。
办公室很简陋,但很整洁。
“考虑清楚了。”
我点点头。
“什么时候可以出发?”
“下周一怎么样?”
她拿出一份资料。
“这是要去的地方的基本情况。”
我接过资料,认真看着。
那是一个偏远的山村。
交通不便,教育资源匮乏。
学校只有三个老师。
要教六个年级的所有课程。
“我能胜任吗?”
我有点担心。
毕竟我不是师范专业毕业的。
“没问题。”
陈阿姨笑着说。
“只要有爱心和耐心。”
“其他的可以慢慢学。”
她给我讲了很多支教的经验。
还介绍了几位有经验的老师。
让我有问题可以请教他们。
从办公室出来。
我感觉肩上的担子很重。
但心里很充实。
接下来的几天。
我忙着准备支教要带的东西。
买了很多文具和书籍。
还特意去学了简单的急救知识。
朋友们知道后。
也送来了很多物资。
老陈捐了一台旧电脑。
小李送了一批体育用品。
就连前公司的同事。
听说后也凑钱买了一批书包。
我突然发现。
当你真心想做一件事的时候。
全世界都会来帮你。
出发的前一天晚上。
我接到一个陌生电话。
接起来,是李静的母亲。
“小伟啊,听说你要去支教?”
她的声音听起来很疲惫。
“是的,阿姨。”
我礼貌地回答。
“静静的事...我很抱歉。”
她叹了口气。
“她最近过得不太好。”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
只好沉默。
“那个王磊,不是个靠谱的人。”
“听说他欠了不少债。”
“接近静静,也是看中了你的钱。”
她继续说。
“现在知道钱没了。”
“对静静的态度也变了。”
我还是没说话。
“小伟,阿姨知道不该说这些。”
“但...如果你还念旧情...”
“阿姨。”
我打断她。
“我和李静已经离婚了。”
“她过得怎么样,和我没关系。”
电话那头沉默了。
过了一会儿。
她才轻轻地说:
“好吧,祝你一切顺利。”
挂了电话,我心里毫无波澜。
有些人,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第二天一早,我坐上了去山区的大巴。
车子在盘山公路上颠簸。
窗外的景色越来越荒凉。
但我的心却越来越平静。
经过六个小时的颠簸。
终于到了目的地。
那是一个坐落在山坳里的小村子。
几十户人家,散落在山坡上。
学校在村子的最高处。
几间低矮的平房,一面红旗。
这就是我未来要生活的地方。
校长是个五十多岁的老教师。
姓王,皮肤黝黑,笑容朴实。
“欢迎欢迎。”
他热情地帮我拿行李。
“路上辛苦了吧?”
“还好。”
我打量着这个简陋的校园。
操场是泥土的,坑坑洼洼。
教室的窗户有些连玻璃都没有。
用塑料布糊着。
“条件比较艰苦。”
王校长不好意思地说。
“但孩子们都很懂事。”
正说着,下课铃响了。
孩子们从教室里涌出来。
看到我,都好奇地围过来。
他们穿着洗得发白的衣服。
但眼睛都很亮。
“这是新来的张老师。”
王校长介绍道。
“张老师好!”
孩子们齐声说,声音清脆。
我突然觉得,来对了。
我的宿舍就在教室旁边。
一间不到十平米的小屋。
一张床,一张桌子,一个衣柜。
这就是全部家具。
没有自来水,要去井里打。
没有网络,信号也很差。
但很干净,很安静。
安顿好行李,王校长带我在村里转转。
村民们都很热情。
知道我是新来的老师。
纷纷邀请我去家里吃饭。
“我们这里穷。”
一个老大爷握着我的手说。
“但老师们来了,我们都很感激。”
他的手掌粗糙,但很温暖。
晚上,我在王校长家吃饭。
简单的两个菜,但很香。
“这里最缺的是英语老师。”
王校长说。
“以前的老师待不了多久就走了。”
“为什么?”
我问。
“条件太苦了,年轻人受不了。”
他叹了口气。
“有的老师来了一个月就走了。”
“最短的一个,只待了三天。”
我默默记在心里。
决定至少要待满一年。
吃完饭,回到宿舍。
点上煤油灯,开始备课。
虽然条件艰苦。
但心里很踏实。
这是我离婚后。
第一次感觉到生活的意义。
第二天,我开始了第一堂课。
我教的是三年级。
孩子们都很认真。
虽然他们的普通话不太标准。
写字的手也有些颤抖。
但眼神里的渴望让我感动。
下课的时候。
一个小女孩怯生生地走过来。
“张老师,你会走吗?”
她仰着小脸问我。
“不会。”
我摸摸她的头。
“老师会一直陪着你们。”
她笑了,露出缺了门牙的牙齿。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
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中午,我和孩子们一起吃饭。
饭菜很简单。
一个青菜,一点咸菜。
但孩子们吃得很香。
“老师,给你。”
一个小男孩把唯一的鸡蛋夹给我。
“不用,你吃。”
我想夹回去。
“老师辛苦了。”
他认真地说。
我的眼眶有点湿。
这些孩子,虽然贫穷。
但心地纯善。
下午放学后。
我送几个路远的孩子回家。
山路很难走,但风景很美。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
空气里都是青草的味道。
孩子们在路上唱歌。
歌声在山谷里回荡。
送完最后一个孩子。
天已经快黑了。
回到学校,王校长在等我。
“怎么样?还习惯吗?”
他关切地问。
“挺好的。”
我笑着说。
是真的好。
虽然累,但心里充实。
晚上,我在煤油灯下写日记。
记录这一天的感受。
突然听到敲门声。
开门一看,是村里的李大夫。
“张老师,听说你来了。”
他拎着一篮子鸡蛋。
“这是村民们的一点心意。”
我连忙推辞。
“收下吧。”
李大夫把篮子塞到我手里。
“你能来,我们都很高兴。”
他告诉我,村里很多孩子是留守儿童。
父母在外打工,一年回不来一次。
“老师们就是他们的亲人。”
他说。
我点点头,心里沉甸甸的。
这就是我的选择。
虽然清贫,但值得。
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虫鸣。
我突然想起半年前。
在那个狭小的出租屋里。
每天为了一点工资奔波。
为了一段已经逝去的感情痛苦。
现在想想,真是浪费生命。
在这里,每一天都很充实。
每一分钟都有意义。
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简单,但真实。
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
去井边打水的时候。
看到几个孩子已经在校门口等着。
“怎么来这么早?”
我惊讶地问。
“想早点见到老师。”
他们说。
我打开校门,让他们进来。
他们自觉地开始打扫卫生。
擦黑板,扫地,整理桌椅。
没有人要求他们这样做。
“以前老师少,我们都习惯了。”
一个高个子男孩说。
我摸摸他的头,心里酸酸的。
这些孩子,太懂事了。
上课的时候,我尽量让课堂有趣。
用游戏的方式教英语。
孩子们学得很快。
下课了还围着我问问题。
“老师,城市是什么样的?”
一个小女孩问。
我给他们讲城市的高楼大厦。
讲地铁,讲游乐场。
他们听得入迷,眼睛亮晶晶的。
“老师,我长大了要去北京。”
一个男孩大声说。
“我要考上大学,让我奶奶过好日子。”
我鼓励地拍拍他的肩。
“你一定可以的。”
中午休息的时候。
我教孩子们打篮球。
虽然球架已经生锈。
操场也不平整。
但孩子们玩得很开心。
笑声在山上回荡。
王校长站在办公室门口。
看着我们,眼里带着笑意。
“很久没看到孩子们这么高兴了。”
他说。
下午,我带着孩子们去山上写生。
教他们认识各种植物。
告诉他们要爱护环境。
“老师,你看!”
一个孩子指着天空。
一群鸟正飞过蓝天。
姿态优美,自由自在。
“那是候鸟。”
我给他们讲解候鸟的迁徙。
孩子们听得认真。
不时提出各种问题。
这种求知的眼神。
是我在城市里从未见过的。
傍晚,送孩子们回家后。
我开始批改作业。
虽然字写得歪歪扭扭。
但每个孩子都很认真。
我在每本作业后面都写了评语。
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忙完这些,已经晚上九点。
伸了个懒腰,准备去打水洗漱。
突然听到手机响。
在这山里,信号时好时坏。
能接到电话很不容易。
看了一眼,是陌生号码。
接起来,对方说是记者。
想采访我捐款的事。
我不知道他是怎么找到我的。
也不想接受采访。
“对不起,我现在很忙。”
我想挂电话。
“请等一下。”
记者急忙说。
“我们想报道您的善举。”
“不用了。”
我说,“这只是件小事。”
“五百万不是小数目。”
记者坚持。
“很多人都想知道您的想法。”
我沉默了一下。
“钱是用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的。”
“不是用来炫耀的。”
说完,我挂了电话。
继续去打水。
井水很凉,但很清澈。
就像我现在的生活。
简单,透明。
回到宿舍,继续备课。
明天要教新的内容。
我要准备得充分一点。
夜深了,山风轻轻吹着。
带着草木的清香。
我突然想起李静。
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
但很快,我就把这个念头抛在脑后。
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现在的我,有了新的生活。
新的目标。
这就够了。
闭上眼睛,准备睡觉。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在这个偏远的山村。
我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这就够了。
来源:唐堂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