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满招损,谦受益”,关羽大意失荆州,是因为小看了当时还不出名的陆逊,撤掉了荆州大半兵马,导致荆州防守疏忽,被吕蒙趁机白衣渡江,轻轻松松夺了荆州。
文|青史闲读
编辑|青史闲读
——【前言】——
“满招损,谦受益”,关羽大意失荆州,是因为小看了当时还不出名的陆逊,撤掉了荆州大半兵马,导致荆州防守疏忽,被吕蒙趁机白衣渡江,轻轻松松夺了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5年)冬,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主城区)城头,战旗在凛冽江风中猎猎翻卷,细密的冬雨如丝如织,打湿了斑驳城墙,守城士兵紧裹战袍,在湿冷中凝立戒备,望着远方雾霭朦胧的江面。
而镇守荆州的关羽,刚刚在樊城(今湖北省襄阳市)用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威震华夏,书写了他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一页,捷报传回,荆州上下欢腾,却无人察觉江东孙权正在悄悄布下一盘大棋。
关羽,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绝不会想到,自己戎马一生的英名,将终结在一个年仅三十六岁、名不见经传的江东书生手中。
01 江东困局!
江东,建业城内,孙权手持前线战报,沉默不语。
“关羽又从荆州调走了五千守军?”他放下竹简,声音里带着难以言表的轻快。
步骘躬身道:“确是如此,樊城(今湖北省襄阳市)一战,关羽声威大震,前日我派遣使者向关羽索要荆州,他竟口出狂言,称我江东无人。”
大殿内一片沉寂,关羽的傲慢早已激怒江东群臣,但更令人担忧的是他渐渐壮大的势力,若让关羽占据了襄樊,下一个目标必然是顺流而下,直指江东腹地。
老将吕蒙从席位上缓缓起身:“主公,关羽骄横,此天赐良机,我此前称病返京,正是为了迷惑关羽,如今荆州防务松懈,我们夺取荆州的时机已到来。”
孙权目光扫过群臣:“那谁可担此重任?”
吕蒙唇角微扬道:“陆逊,陆伯言。”
此言一出,满座一片哗然,陆逊出身江东世族,虽然才华出众,但他毕竟年轻,如此重任,他如何担当?
“陆逊资历尚浅,关羽岂会将他放在眼里?”有老臣质疑道。
吕蒙笑道:“正因为如此,才最为合适,陆逊外表温文,内藏韬略,正是迷惑关羽的不二人选。”
孙权沉吟片刻,命令传召陆逊进见。
当陆逊步入殿堂时,他那一袭青衫的文人装扮,在满堂武将中显得格外醒目,步履从容,神态平静,宛若赴一场诗会。
“伯言,荆州之事,你有何见解?”孙权问道。
陆逊执礼从容:“关羽,万人敌也,然而他刚愎自用,今虽得志,却是孤军深入,后防空虚,况且其人向来轻视后进,若使一无名之辈替代吕将军,他必不设防。”
孙权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若派你前去,你当如何应对?”
陆逊抬头,目光清亮道:“当效勾践事吴,韬光养晦,待机而动。”
02 谦卑书信,迷惑关羽!
陆逊抵达陆口(今湖北省嘉鱼县陆溪镇)后,第一件事便出乎众人意料——他亲笔修书一封,遣使者送往关羽军中。
信中字字谦恭:“将军天威,水淹七军,生擒于禁,此不世之功也,逊本一介书生,疏懒迟钝,今幸得接将军虎威,不胜惶恐,曹贼狡猾,将军虽胜,尤需谨慎,逊虽不才,愿效微劳,倘有驱使,敢不竭尽全力?”字里行间,陆逊将示弱玩弄到了极致!
关羽在军帐中展信阅读,读至一半,不禁抚须大笑道:
“江东果真无人!竟派此黄口孺子为将。”他将信传给左右观看,语气中带着讥诮与不屑。
关平谨慎提醒道:“父亲,陆逊年纪虽轻,如果没有过人之处,孙权怎会让他接替吕蒙?此举绝非无的放矢,其中必有深意,我等切不可掉以轻心,当早做防备!”
关羽不以为然道:“你不见信中语气?此人畏我如虎,满纸阿谀奉承之词,昔晋文公退避三舍,示弱以骄敌;今陆逊自认无能,是真无能也!”
此后数月,陆逊又接连寄出多封书信,时而向关羽请教用兵之道,时而盛赞关羽功德,甚至建议关羽继续增兵樊城,以显示江东绝无二心。
这些信笺如春风化雨,一点点消融着关羽的戒心,而陆逊却在暗中将荆州防务调查得一清二楚——关羽专注北伐,已将荆州全部精锐调往前线,留守江陵的部队不仅兵力分散,更多是老弱残兵;沿江烽火台虽看似戒备森严,怎奈守军久疏战阵,早已军心懈怠、防备松弛,形同虚设。
03 暗度陈仓,吕蒙白衣渡江!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5年)末,关羽围困樊城已超过数月,兵力部署日渐吃紧,他再次从荆州各据点抽调守军,连江陵这样的重镇也只剩下些残兵弱旅。
收复荆州的时机终于成熟。
陆逊连夜返回建业,向孙权当面陈述进攻计划:“关羽已抽空江陵守军,荆州空虚,可令吕蒙将军率精锐“白衣渡江”,冒充商旅,一举夺取烽火台,逊则率大军继后,直取荆州。”
吕蒙疑惑:“为何不由伯言亲自领军?”
陆逊微笑着说道:“关羽虽信我无能,然而他若见我旗号,必生警惕之心,吕将军'病愈'复出,正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孙权抚掌大笑,拍案而起道:“好!此计甚妙,正合我意,就这么办!”
是夜,吕蒙率精锐趁江雾弥漫悄然出发,士兵全都身穿白衣,兵器藏在货箱之中,船队沿江而上,遇关羽所设立的烽火台,便假称是商旅,要靠岸交易,关羽守军久未见敌,又贪图便宜,于是纷纷走下烽火台,却被吕蒙部卒一举擒获。
天堑长江,就这样在无声无息中被突破。
04 大意失荆州的千古遗憾!
关羽得知荆州失守时,正在樊城下与徐晃援军鏖战。
“休要胡言,绝不可能!江东鼠辈畏我如虎,岂敢袭击我荆州?”关羽勃然变色,竟完全不相信这一事实。
直到更多溃兵传来,证实江陵已失,关羽才如梦初醒,他长叹一声,声音里满是悔恨:“吾中陆逊小儿奸计矣!”
撤军路上,关羽眉头紧锁,强压满腔的焦灼,但心中却仍抱有一线期望,他喃喃自语道:“荆州将士家眷尽在江陵,他们必定死守城池,等待我率军回援!
然而现实更加残酷,陆逊早已料到这一点,破城后严令不得骚扰百姓及将士家眷,反而优加抚慰,陆逊此举无异釜底抽薪,彻底瓦解了荆州守军的斗志,沿途各城皆望风归降了东吴。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败走麦城(今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两河镇境内),最终被东吴军队擒获,这位威震华夏的一代名将,在一个寒冷的冬日里落魄陨落。
消息传回江东,孙权设宴庆功,席间,他特意举杯向陆逊敬酒:“伯言年未不惑,而建此不世之功,真江东奇才也!”
陆逊却面无喜色:“逊侥幸成功,全赖主公信任与将士用命,然关云长世之虎将,落得如此下场,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息!”
05 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深刻教训!
陆逊巧取荆州的故事,成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笑里藏刀”的经典案例。
唐代诗人周昙有诗评关羽:“一车南伐笑里谋,荆州失却孤云愁。不是伯言少年计,哪得江东数十秋。”
这段历史留给后人的,远不止军事上成功的启示。
陆逊的成功,在于他深刻洞察人性的弱点,他深知关羽“刚而自矜”的性格缺陷,以谦卑为刃,直击要害,这与《孙子兵法》中“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的智慧不谋而合。
世人多言关羽失荆州是“大意”,殊不知这背后是性格深处的傲慢使然,正如诸葛亮在《将苑》中所告诫一样:“骄者,兵之忌也。” 这份刚愎与自矜,终究酿成了“关羽大意失荆州”这一千古遗憾。
关羽对江东的轻视、对年轻将领的傲慢,最终酿成了“失荆州”、“走麦城”的千古遗憾。
滚滚长江奔流不息,荆州城头的烽烟早已散尽,但陆逊与关羽的这段往事,依然如一面明镜,映照出人性的幽微之处:谦逊不是懦弱,是积蓄力量的智慧;骄傲不是尊严,是蒙蔽双眼的阴霾。
千年时光已过,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那段“关羽大意失荆州”的历史,依然在提醒着每一个后来者:在任何时候,都要认清自己,尊重对手,因为命运的天平,往往就在这一念之间倾斜,历史的教训,就藏在那一个个看似微小的选择之中!
(全文完)
——青史闲读
来源:青史闲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