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来,两岸在信息流传方面存在不小的不对等现象,这种差别还造成不少认识上的误会。有一个例子就是大陆网友对台湾政治评论人士邱毅的认识情况,在此之中体现出信息流传环境以及公众认知的复杂之处。
近些年来,两岸在信息流传方面存在不小的不对等现象,这种差别还造成不少认识上的误会。有一个例子就是大陆网友对台湾政治评论人士邱毅的认识情况,在此之中体现出信息流传环境以及公众认知的复杂之处。
邱毅在大陆自媒体上的名气很大。他在各大平台上的视频、文章都受到网友们的热烈追捧,往往能在短时间内收获上百万次播放量。很多大陆网友认为他是台湾蓝营的重要代表人物,甚至有统派大佬的称号,在台湾内部的情况却是完全不同的另一面。2025年4月15日,台湾学者李戡在一个台北的文化沙龙中就专门对此现象进行了解析,并且表示大陆网友们对于邱毅的影响力存在着较大的误读,在台湾主流政治圈里,邱毅只是个边缘化的评论员。
邱毅的政治道路是不太稳定的,而且他总是换党。从1990年开始进入政界之后,他就加入过中华社会民主党、新党、亲民党以及国民党等多个政党,可以说他的政治身份一直在变换当中,这样一来,他的理念就很难得到大家的认可,并且也让他在政治圈子里饱受争议,在2004年的时候,因为参与了“319枪击案”相关的事情,所以带头冲进了法院里去闹事,这件事虽然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但是也因此结下了不少仇家,在2005年时,他又因为觉得政治充满着变数而对外宣布自己要离开亲民党组织,像这样经常跳槽的历史记录,在台湾蓝营至整个政坛。
邱毅还参与过很多重大政治事件,他主导“倒扁”,公开陈水扁贪腐案件的内容,在这些行动中他的态度和方法都很有争议性,有人支持他敢于直言不讳地揭露事实真相,也有人觉得他太激进了。而这些行为也让绿营对他有着强烈的反感情绪。
邱毅从政失败之后,转向媒体界,在台湾的舆论场上,他虽然主要以批评台独、强调两岸统一为基调,不过他的声音在那儿其实并不太占分量。他在蓝营意见输出中的位置也不大重要,只能在一个很小范围里得到某种程度的支持,台湾这边蓝营内部对他评价也是参差不齐,有人赞同他的观点,但更多人对于他的表态持观望态度,并且绿营人士几乎毫无说服力可言,有些人甚至把他看成是故意挑衅的人。
在2024年的民调当中,台湾有14%的人说会看邱毅的言论,这个比例比另外一个统派人物黄智贤要低好多。李戡也说过,因为大陆这边自媒体算法的原因,所以像邱毅这样的热血表态很容易就传开了,大家会在底下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但是谁知道这些片段背后的矛盾与争议究竟有多少人知道呢?这种信息传递起来很容易造成一种错觉,就是觉得邱毅就可以代表整个台湾统派的声音。
不仅仅是政治,邱毅在学术方面也有争议。他有经济学博士的学历,在理论上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他在一些学术上的成果被指是太政治化了,两岸经济互动模式研究》这本书就有一些经济学家觉得其中有些问题讨论的是经济问题,却也有人认为他是受到政治影响才这么写的。2024年台湾中央研究院研讨会上,邱毅的研究方法还被人批评掺杂主观因素太多,没有做到真正的客观性。
虽然邱毅在台湾蓝营里面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但是他的某些言论还是会引发两岸的波动,之前他批判民进党“以疫谋独”,在2024年大陆微博上也是引起了巨大的关注,该微博转发量高达几十万次,这就是李戡想要说的一个单一性的问题。其实邱毅说的话有些是有帮助的声音可以传播出去的,但是一些有争议的话题如果单方面去传递给观众也会导致一些误导。
更令人唏嘘的是邱毅在台湾还陷过污名官司。因为骂李戡“不肖子”,他被对方告上名誉案,最后被判赔8000元。这个案件也把两个人的矛盾曝光出来,并且掀起对台陆言论自由与分寸感的讨论。而这件事里头,李戡明确表示邱毅不是代表台湾主流统派的声音,反而会因为这些争议性发言加剧两岸误会。
更加广泛的大陆网友对于像邱毅这样台湾人物的看法,都是根据自媒体上的片面信息所做出的。当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媒体算法的推波助澜,但同时也希望人们在了解岛内局势的时候能够尽量避免站在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就像李戡说邱毅时所说的那样,只看到热血的一些言论、行动,而不去思考背后的复杂历史和背景,很容易导致看问题不全面。
两岸需要更多的交流途径去增进相互的信任,而不是因误解而加剧对立的情绪,在处理复杂的两岸关系之时,我们既要珍惜每一次有助于对话的机会,也要防范信息失衡所造成的偏差感,未来要展开的交流环境当中,我们也得在获取消息的时候更注重全面性以及多元化的视野才好,这样才能更好地达成认知上的同步化与目标上的一致。
来源:招财居士10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