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甲流又回来了,像个年年不请自来的老熟人,尤其盯着年纪大的朋友不放。每年这个时候,门诊里最常见的,不是感冒咳嗽的年轻人,而是一批批精神矍铄但病情凶猛的老年患者。
甲流又回来了,像个年年不请自来的老熟人,尤其盯着年纪大的朋友不放。每年这个时候,门诊里最常见的,不是感冒咳嗽的年轻人,而是一批批精神矍铄但病情凶猛的老年患者。
医生们见得多了,心也越来越软。我们不是靠吓唬人劝大家注意,而是靠一次次真实经历,换来一句肺腑之言:宁愿在家睡大觉,也别出去瞎折腾。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难。很多老人觉得自己身体硬朗,几十年都没倒下去,凭什么现在就怕个流感。可身体的账,从不按年纪来算,它是在你一次次小冒险里,悄悄积累风险,最后忽然翻盘。
第一件最该避免的事,是扎堆打麻将。屋里封着,烟味茶味混着口水味,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手一摸牌桌,病菌就跟着上手了。甲流的传播途径,大多是飞沫与接触传播,一个人打喷嚏,四个人都在吸进去。还有人边咳边抓花生,桌上零食吃得越欢,感染机会越大。
麻将桌上从来不是你一个人的战场,是流感病毒最爱的社交场所。尤其冬天窗户关着,空气流通差,哪怕你戴着口罩,时间一长也防不住。打麻将那点乐趣,比起一周高烧不退,真不值得。
第二件是逛早市。听起来很接地气,人多热闹,菜也新鲜,可问题就在这份热闹里。流感病毒在低温潮湿的环境中更容易存活,一大早空气冷,人挤人,谁咳一声你都不知道是感冒还是甲流。买菜的手刚摸完零钱,又摸了青菜,你再接过来,这一来一回,病毒就跟着你回了家。
早市是老年人社交的主场,但它不适合在传染病高发期频繁光顾。你说让家里人去买,他们忙;让人送菜,你嫌不新鲜。可真得了甲流,高热、咽痛、全身酸痛,一躺就是好几天,到时候哪还有心思挑菜。
第三件不该做的,是去跳广场舞。有人会说,跳跳舞还能锻炼身体,怎么也成了危险行为?关键不是跳舞,是人多。密集活动场所,是病毒传播的温床,尤其是大妈们跳得兴起,口罩摘了、围成一圈,一边喘气一边喊节奏,空气中全是高浓度排出的气溶胶。
跳舞时心率上升、呼吸频率增加,这时候如果旁边有人带着病毒,吸入的量会更多。你说那我戴口罩跳,试过的都知道,根本坚持不了几首歌。跳舞固然快乐,但在流感多发季节,减少群体性活动,是保护自己最基本的选择。
第四件事是去串门喝茶。这个习惯很多老人都有,尤其退休后,时间多了就想着找人聊聊天。可一聊天就容易唾沫横飞,一杯茶转着喝,一盘瓜子你一个我一个,不仅话题共享,连病毒也共享。
甲型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到4天,有些人已经感染但还没有症状,这段时间最容易传染别人。你看他精神好、面色红润,说不定病毒正在他体内复制。社交是一种情感连接,但在流感季节,更需要保持距离,哪怕是老朋友,也别凑太近。
第五件最容易忽视的,是去人多的封闭场所,比如商场、超市、电影院。听说要搞促销、优惠大酬宾,很多老人喜欢赶个热闹,可人群密集的地方,正是病毒传播的温床。尤其电梯、扶手、收银台,这些公共接触面,往往是病菌藏身的地方。
流感病毒可以在不锈钢表面存活24到48小时,你手摸过又揉眼睛、抠鼻子,感染的几率就大大增加。再加上商场里空调循环送风,空气交换不及时,病毒更容易在空气中漂浮。
不少老人觉得,出门走动走动,顺便看看打折信息,挺好。可一旦感染,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恢复慢、并发症多,哪怕年轻人三五天就好,你可能得住院打点滴,甚至引发肺炎。
很多人不理解,医生为啥总是劝老年人多待家里。真不是我们懒,也不是人生就该枯燥,是因为每一次感染都可能带来沉重的代价。甲流不是普通感冒,它来得急、症状重,对老年人影响尤其大。
不少老年人心肺功能本就不强,一场高烧就可能诱发心律不齐、哮喘发作甚至心衰。尤其有慢性病的患者,病毒感染很容易打乱既有的身体平衡,让本来控制得不错的糖尿病、高血压一下子失控。
还有人以为家里干净就安全,但你出门一趟、摸过门把手、接过零钱,病毒就已经跟着你回来了。真正的防护不是靠药物,而是靠减少不必要的暴露机会,这一点,比吃什么保健品都管用。
我们不是鼓励老人天天在家发呆,而是建议在流感高发季,用更稳妥的方式度日。可以在家听听广播、做做伸展操、看看书,保持心情舒畅,比什么都重要。
家人也要理解老人那份想出门的心思,但更要提醒他们:身体是本钱,健康比热闹更重要。甲流不是开玩笑,它不挑人,但更容易挑上抵抗力弱的朋友。
很多老年人习惯硬扛,觉得发烧扛两天就好,其实不然。甲流往往起病急,病情变化快,一旦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困难,拖着不去看,后果可能难以挽回。
我们也知道,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躲在家里。可在疾病面前,克制是一种智慧,哪怕不是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少担心。有时候“什么都不做”,恰恰是最有远见的选择。
曾有位老人感染甲流住进了医院,躺病床上对我说:“医生,我就出去打了一盘麻将,没想到打到医院来了。”那句话让我记了好久。健康不是你赢得的,是你守住的,哪怕只是少做几件事。
不怕病毒聪明,就怕我们大意。甲流年年有,但每年都不一样,病毒变异快,症状不尽相同,防范也得与时俱进。老年人群体是流感并发症的高风险人群,每一分谨慎都值得珍惜。
很多人说,年纪大怕什么,活一天算一天。可医生见得多,知道真正怕的不是死,是病得难受、拖着痛、动不了还醒着。真正的安稳,是能自己吃饭、走路、睡觉,是不靠别人照顾也能过好。
所以我们才一遍遍说:别去人多的地方、别扎堆、别硬撑,尤其这五件事,能不做就不做。也许你觉得这年头什么都不安全,但至少我们还能选择少冒险。
病毒没有感情,但我们有。所有的叮嘱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牵挂。医生说得再多,也比不上家人一句“爸妈,今天别出门了”。防得住的不只是病毒,还有许多可能的悲剧。
别小看一个喷嚏、一次聚会、一个拥挤的场所,它们背后隐藏的,是你想不到的健康代价。每一次出门的决定,都值得再考虑一遍。
宁愿你在家里睡大觉、发发呆,也别因为一时热闹,换来十天病榻。有时候最好的防护,是不做英雄,把身体照顾好,才是对家人、对生活最大的尊重。
[1]周建中,李志远.甲型流感病毒的流行趋势与防控对策[J].中国疾病预防控制,2022(3):45-49.
[2]赵婷婷,王晓燕.老年人感染甲型流感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观察[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1(12):1021-1025.
来源:康仁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