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方公然加码挑衅,请台独要员沈伯洋赴议会,大陆强硬反制已启动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5 23:26 1

摘要:近日,德国的一系列涉及台湾问题的外交举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邀请台湾“台独”分子沈伯洋参加联邦议会活动、高调接待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等,既对大陆构成了政治上的挑衅,也给中德之间长期形成的经济合作关系带来了考验与压力。

近日,德国的一系列涉及台湾问题的外交举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邀请台湾“台独”分子沈伯洋参加联邦议会活动、高调接待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等,既对大陆构成了政治上的挑衅,也给中德之间长期形成的经济合作关系带来了考验与压力。

沈伯洋在此次事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他是外界公认“台独”势力的头号支持者之一,在中国大陆公开通缉的第一名涉嫌分裂国家罪的犯罪嫌疑人。他的背景很特殊,“黑熊学院”的创始人,长期高调宣扬明显的台独观点,媒体报道显示其背后有国外力量的支持,这有助于制造出一种与大陆相对立舆论氛围的作用效果被发挥出来。他不仅传播反华言论,并且多次在不同场合为台独意识形态站台打气鼓劲。这样的存在让德国议会活动染上了一层政治色彩同时也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构成直接威胁。

近些年来,德国在台湾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偏重性举动持续升级,11月6日的时候,德国宣布打算对中国出口的某些商品诸如钢铁,电动车之类的东西展开审查,并且表明也许会征收更多的关税,这种做法被觉得带有很浓烈的政治目的色彩,和它对台湾问题上的挑衅行为遥相呼应,在此期间,德国官员还鼓动欧盟国家就中国稀土产业提出联合起来的“反制”办法,试图从经济层面以及产业链方面给中国施加压力,但是却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情况,那就是中国不但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供应国之一,而且还是德国最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蔡英文也加入了这场外交风波。11月8日,她以“民主代表”的名义现身德国柏林的“自由大会”,并发表主旨演讲,受到了德国联邦议会议长的亲自接待。而在11月12日,沈伯洋更是堂而皇之出现在联邦议会门外,并公开表示将参与一场名为“独裁国家的信息战”的听证会。尽管这场听证会本来的核心议题是讨论假信息对自由社会的影响,但沈伯洋却利用这一平台,将讨论方向引向“台湾的未来”等明显带有“台独”色彩的内容。这种行为更显其背后挑衅性质之强。

这些事情让人不禁想到德国为什么总是这么大胆的去触碰中国外交底线,这显然也说明了德国政府没有意识到经济与政治之间的微妙关系。值得一提的是,之前德国经济部长瓦德富尔到访中国的时候就因为一些不当言论而被中方不满从而导致访问不欢而散,据传之后他曾经向中国人道歉并表示会继续支持一个中国的政策。但德国联邦议会还是在沈伯洋问题上选择冒险,让他参加国会活动,让中德两国的关系又受到了打击。

与默克尔时期的低调务实,以促进中德合作为主的对华政策不同,现在的德国政府却出现了相反的局面。现在的德国更加强调意识形态的立场,在对华问题上采取了不同的做法,这种行为也给德国带来了负面影响,据数据显示中国连续7年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它对于支撑起德国庞大的制造业和出口市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许多企业都在与中国展开紧密的合作关系,尤其是汽车制造企业和高科技产业等众多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如果再继续在台湾问题上不保持原来的立场,很有可能会影响到两国之间经济上的深层次合作。

中国大陆对“台独”分子的打击行动也在不断加码。在沈伯洋出现在德国联邦议会的当天,泉州公安局同时发布了针对温子渝和陈柏源的通缉通告,两人也是长期活跃在网络上的“台独”势力代表。针对他们的悬赏金额甚至高达25万元。这些行动透露出中国大陆对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态度。从温子渝和陈柏源因内部分裂自揭短,到沈伯洋在德国寻求所谓“保护”的传闻,可以看出“台独”阵营并非铁板一块,反而内耗日益严重。

德国议会把沈伯洋的政治闹剧搬到台前,其实是一场精心安排的短时秀展。这种做法既想借助重要场合替“台独”发声,又刻意渲染民主与专制对立,这样的举动显然不能改变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的事实,顶多是在舆论上掀起一阵波澜,绝不可能动摇中国的基本立场,这些挑衅行为给中国大陆带来的影响不大,但对德国来说可能会承受不小的负担,两国多年来形成的经济合作成果正面临严峻考验,如果德国不停触碰台湾议题,就可能自食其果,付出沉重的经济和外交代价。

蔡英文和沈伯洋事件的炒作在台湾岛内被部分媒体宣扬成是所谓的“国际社会对台的支持”,但事实并非如这些媒体所期望的那般热烈。反而是德国的行为给外界留下了一个过于谨慎,游走在敏感话题边缘而不计后果的印象。在中方一再强调台湾问题的高度敏感之后,德国政府一系列举措无疑是在越下赌注越大。

针对这样的情形,中国一直有着十分清晰的态度,不管是守护国家统一,还是回击外部干扰,中方都没有任何模棱两可之处,德国如果不断坚持错误立场,既不可能得到所谓政治上的好处,而且会极大地破坏自身的国际声誉和利益。台湾问题牵涉到中国的根本主权权益,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这场风波已经让外界开始质疑德国的外交政策,如果德国政府仍然无法正确认识到自己与中国的关系,并且继续为短期的政治目的而挑起敏感话题,那么以后不仅会面临两国之间经济合作受阻的局面,甚至可能会陷入一场复杂的、不确定的国际角力之中。目前最理智的做法当然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对台湾问题保持谨慎的态度,努力恢复中德之间的合作与信任。很明显的是大陆方面早就做好了长期斗争的心理准备,在这种大背景下德国的一时短视很可能会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来源:七安a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