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上,汽车展区汇聚了特斯拉、奥迪、保时捷、捷豹路虎等众多全球知名品牌,不仅集中呈现转型新成果与未来出行的新图景,更带来了具备量产能力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其中,上市10天获1.2万辆订单的别克至境L7,月销破万的合资车
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上,汽车展区汇聚了特斯拉、奥迪、保时捷、捷豹路虎等众多全球知名品牌,不仅集中呈现转型新成果与未来出行的新图景,更带来了具备量产能力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其中,上市10天获1.2万辆订单的别克至境L7,月销破万的合资车企新能源“爆款”丰田铂智3X,奔驰全新CLA等近期的热门车型备受关注。从台前看向幕后,包括Momenta在内的一批中国优秀智驾企业,正与跨国车企“双向奔赴”。在全球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的这个关键节点上,这股智驾创新力量,隐形却闪耀。
近年来,“中国汽车出海热”已汇聚成滚滚向前的时代浪潮。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及其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企业,正以其强劲的创新动力逐渐发挥“主引擎”作用,拉动中国汽车品牌驶入全球市场的快车道。在全球用户的认知中,高科技、智能化正成为中国汽车的新标签。提供智能驾驶方案的科技公司,不再仅是整车出海的配套供应商,而是定义中国汽车新名片、构筑海外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变量。
Momenta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家创立于2016年的科技公司,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已跻身中国智驾方案供应商的第一梯队。特别是2025年以来,Momenta的全球化动作频频。
今年5月,Momenta与全球出行巨头Uber达成战略合作;2个月后,宝马集团宣布与Momenta达成合作,将合力打造基于飞轮大模型的中国专属智能驾驶辅助解决方案;进入9月,搭载了行业首个具有专属“驾驭感”的辅助驾驶方案的AUDI首款豪华电动车型奥迪E5 Sportback正式上市,方案由奥迪和Momenta联合打造;当月梅赛德斯-奔驰也宣布,双方联合研发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即将发布……
迄今为止,Momenta合作车企“朋友圈”中,已公开的就包括7家跨国车企,备受外资、合资车企青睐。为什么是Momenta?
角色升维:从供应商到长期战略伙伴
当前,中国智驾科技公司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参与外资与合资车企的整车战略。
不可回避的是,包括Momenta在内的中国智驾科技公司,赶上了历史性的“补位”机遇。
外资、合资车企亟需推进电动化、智能化的战略转型,却在这些领域面临人才、技术、测试验证、研发文化等一系列挑战,自主开发的时间窗口正在关闭。无论是之前大众集团旗下软件公司CARIAD与地平线的合作,还是Stellantis集团投资零跑汽车,都已释放了明确的市场信号。时间是最昂贵的成本,从零搭建一支具备全栈能力的团队,市场不会等待。而与优秀的中国智驾科技公司合作,是快速补齐产品智能化竞争力短板的务实选择。
Momenta创始人、CEO曹旭东对开拓者的贡献以及时代红利深怀感恩,他在不久前举办的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合资车企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贡献,培养了大批⼈才,培育了整个市场,并提供了很多技术。同时,他的发言也代表中国智驾公司传递出自豪与自信:当前,中国⼈⼯智能快速发展,我们的AI技术已经应⽤到很多外资、合资车企的车型上。中国AI,会走向全球。
面对外资合资车企的转型需求,中国科技公司展现出独特优势。中国企业在智能化领域形成的完整的技术栈、快速迭代能力、量产落地及商业化经验、大规模测试验证与多样化数据……以上种种均是跨国车企所急需的。
然而,即便如此,叩开大门也绝非易事。“之前说汽车行业敲门敲三年,但国际客户的周期可能敲门要敲五到七年,不是堵在门外不让你进,⽽是他们有大量的验证工作。”曹旭东坦言,从技术模块、技术原型、量产方案、预量产的验证,到最后量产开发、交付,整个周期⾮常长,对技术特别是对功能安全的要求极其高。
比“开门”更好的消息是,“我们不再是简单的供应商,更多是‘供应商+战略伙伴’的关系。”曹旭东介绍了Momenta与车企当前的主要合作模式。他表示,Momenta现在有更多的机会与客户企业的⾼层进行技术、产品架构设计及⽅案、整⻋战略等进行深度探讨,实现系统级合作开发与交付,努力提升整车产品竞争⼒。
从交易型合作转向价值共创型合作,这一转变折射出中国智能驾驶企业在整个产业链地位的大幅提升。据曹旭东介绍,Momenta与车企的合作已超越了“交付一代产品”的范畴,延伸至 “合作一代、规划一代、预研一代” 的深度绑定,即不仅是当前产品的系统开发与交付,还要共同定义下一代产品的用户体验、价值主张和亮点功能等,并提前布局未来技术方向,共同探索创新的可能性。
这种“三代同堂”的运作模式贯穿三个时间维度,有助于确保技术路线与产品规划的连续性和前瞻性,让双方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始终保持协同进化。
超长周期背后,可以看出这家“年纪尚轻”的科技企业展现出的战略耐心:要求自己不一味追求短期交易,要在长期信任与技术实力基础上努力实现价值共享。正如曹旭东所言,要与用户共同穿越周期,最重要的是以客户价值为中心,客户不仅是主机厂,更是用户。
如何筑牢技术、产品、交付的“铁三角”
曹旭东着重从三个点分享了与跨国车企达成合作的主要原因:技术、产品和交付都⾮常重要。
在技术与产品层面,曹旭东将业务战略总结为“一个飞轮、两条腿”,“一个飞轮”包括数据驱动、海量数据和闭环自动化三大关键要素,通过量产车收集海量、多样化的真实世界数据,用以驱动和迭代其辅助驾驶、高阶自动驾驶乃至无人驾驶技术。“两条腿”中一条是量产辅助驾驶,另外一条是自动驾驶。
值得重点关注的是,作为Momenta技术基石和核心竞争力,飞轮大模型将感知与规划整合进一个大模型中,形成端到端、深度学习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其优点是充分释放人工智能技术潜力,高效解决自动驾驶长尾问题,为用户在复杂和极端驾驶场景下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和便利性。2025年,Momenta R6成为国内首个在端到端基础上实现真正量产落地的强化学习大模型,首发搭载在别克至境L7,目前已在多款车型上成功落地。
曹旭东进一步解释说,与“模仿学习”不同的是,“强化学习”可以在模拟的环境里探索新的驾驶行为,系统从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中吸取经验,自我快速成长,让系统驾驶能力有机会超过人类驾驶水平。他表示,虽然要实现L3、L4级的满分要求还需要⼀定的时间,但进步的速度将变得非常快,⾄少“2年10倍”。
另据曹旭东透露,Momenta在2025年的另一大目标是“年底实现Robotaxi‘车端无人’”。相比传统Robotaxi公司更多使用改装车(传感器昂贵、大算力成本高),Momenta则瞄准量产,使⽤量产传感器、量产芯⽚和量产域控,复⽤海量量产数据,通过量产车识别、记录和积累各种涉及L4级安全的极端案例。据了解,这种策略的优点是相较于传统Robotaxi公司,成本更低、数据来源更广;相较于传统Tier 1,常规情况下其算法进化速度也将更快。
曹旭东很有信心地表示,⼀旦技术成熟,就能较快实现L4级产品的规模化量产。
据悉,今年5月,Momenta与全球出行巨头Uber达成战略合作,Uber平台将接入Momenta自动驾驶车辆,计划于2026年初在德国慕尼黑推出L4级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
在产品的交付方面,经过大规模量产车验证的交付与工程化能力,是目前Momenta 的核心优势之一。
迄今为止,与Momenta合作的主流车企既有国内的比亚迪、上汽、广汽、一汽等主流汽车集团,也覆盖欧洲的宝马、大众、奔驰,⽇本的丰⽥、本⽥、⽇产,美国的通用等知名跨国车企,合作车型累计超过160款。
如何实现“安全无差别,体验有性格”
随着 Momenta的车企“朋友圈”快速扩张,当同一家科技公司的方案被应用于多个品牌时,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避免“千车一面”的同质化陷阱?如何打破当前国内智能汽车领域的“内卷”困境?以上种种正是Momenta们面临的现实挑战与尖锐课题。
曹旭东以当前快速普及的电动车为例,进行了形象的类比:安全如同电池,只有“安全与更安全”,难言差异化;但驾驶体验,则如车型定位,必须有所不同。
简言之,安全毫无差别,体验各有性格。对此,Momenta的解决思路是底层架构统一化,上层配置个性化。
首先,安全是1,其他体验都是后面的0。在安全方面,Momenta打造了一套“多层护栏”体系。据曹旭东介绍,其安全体系第一层即“FO自闭环”——每个功能场景都有明确负责人,负责人在新算法推出前,必须亲自完成集成与测试,确认安全性能有“显著提升”才能进入下一关。随后,算法还需经历“组内准出”“组间准出”“主线准出”“系统级准出”,最终还有面向各个客户项目的“项目准出”。每一层“准出”都伴随着大量的测试,努力保障在各种硬件配置和场景下,安全体验都能被“拉到同一个高水平”。
不仅如此,Momenta更通过技术创新来主动“提升安全的上限”。Momenta R6强化学习大模型正在提升智驾安全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例如,让安全的驾驶行为获得“奖励”,不安全的受到“惩罚”,让机器真正理解“安全”的底层逻辑,有能力处理连人类驾驶员都极少遇到的“长尾场景”。
其次,在差异化方面,飞轮大模型具备输出多条都“像人”且“安全”的驾驶轨迹的能力,为进行“驾驶风格的筛选”提供了技术基础。
曹旭东以奥迪E5 Sportback为例,指出该车的智驾体验中就深度融入了“奥迪驾控的基因”。这表明,Momenta正通过可参数化配置的上层系统,帮助不同品牌在统一的、高标准的安全基座上,构建属于自己品牌的独特驾驶灵魂。
融合共鉴,共绘行业新篇
当前,人工智能已从“锦上添花”的技术选项,升级为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变量”,任何迟疑都可能意味着与一个时代失之交臂。业内专家指出,应充分发挥我国市场纵深与体制机制优势,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方案。
随着中国智驾企业出海加速,与外资、合资车企合作加深,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不仅推动着全球汽车产业智能化进程,也与之相互影响、相互塑造。曹旭东曾谈到一个有趣的洞察:中外车企面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方法论,正在从分化走向融合。曾经的外资合资车企奉行“想清楚了再干”,而中国车企擅长抢抓时机“边干边想”。
如今,这两种方法论正在互相借鉴——外资车企开始尝试接纳快速迭代,中国车企也加强系统规划。
这种融合恰恰启迪了企业的发展:既不盲目追求速度而牺牲质量,也不因过度谨慎而错失机遇。“Momenta们”用“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务实哲学,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探索最适合节奏与模式,积极应对数据合规壁垒、技术标准差异、本地化适配与运营、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出海挑战,为世界汽车工业史上的中国新篇章,努力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Momenta们”的求索历程、经验甚至教训,也正为全球汽车产业提供有益的启示。
来源:汽车纵横全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