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运会女单刚开打,世界排名第一的孙颖莎只用19分钟就把对手打到提前放弃,现场球迷连饮料都没喝完。
全运会女单刚开打,世界排名第一的孙颖莎只用19分钟就把对手打到提前放弃,现场球迷连饮料都没喝完。
这场球看完,脑子里只剩一个念头:国内比赛对她来说已经像热身。
刘炜珊下蹲砍式发球在国家队里算稀罕,第三局9比9时她连搏三板,角度已经够刁,孙颖莎还是半步不退,反手一板直线钉死。
比分定格11比9,刘炜珊低头苦笑,那表情写满无奈:套路全用完,人家根本不吃。
更扎心的是,六天前孙颖莎刚在北京打完WTT冠军赛,连夜高铁到宁波,睡不到五小时就上场。
就这样,她第一局还能打出6比1,刘炜珊靠擦网才拿到第二分。
现场裁判小声嘀咕:这状态,谁抽到她谁倒霉。
同一片球台,19岁陈熠也刷出4比0,对手是国家队队友王晓彤。
小姑娘今年把世界排名从200名外杀到52,靠的就是反手快撕直线,球速比男队测试数据还快3公里。
去年全锦赛她3比2掀翻过孙颖莎,那是莎莎在国内赛场最近一场输球。
今天被问到什么时候再碰头号种子,陈熠回了句:越早越好。
听得出现场观众齐刷刷吸气。
男单那边没有这么轻松。
林高远碰到河北老将程靖淇,六局才脱身。
程靖淇已经第五次参加全运会,膝盖贴着厚厚肌贴,第六局6比10落后还连救三个赛点,最后才以10比12惜败。
退场通道里,他蹲地上把护膝撕下来,汗水滴了一路。
很多球迷跟在后面喊他名字,他摆摆手:不打到最后一刻,谁甘心。
竞技体育的标尺永远只有一把:实力。
孙颖莎赛后采访被问目标,她只回了四个字:正常发挥。
听起来像敷衍,细想却是真话。
当技术、体能、心态都高出一截,冠军只是流程。
全运会乒乓球赛场最残酷的地方就在这里:全国最会打球的人挤在同一屋檐下,差距却被放大镜拉到刺眼。
有人统计,孙颖莎过去12个月在国内正式比赛只输两场,其中一场还是去年全锦赛团体,让她休整没上。
其余比赛,她平均用时24分钟结束战斗。
今天这场19分钟,又刷新纪录。
球迷调侃:买一张票看她,记得提前上厕所,错过一局就血亏。
陈熠的崛起让女单不再像写好的剧本。
国乒内部文件显示,教练组给她的年度考核任务是冲进世界前50,她提前半年完成。
接下来每往前走一步,都是超额。
队内对抗赛,她把孙颖莎胜率提到30%,别小看这个数字,二队主力对莎莎平均只有15%。
林高远赢球却高兴不起来。
第六局他10比6领先被连追四分,换作外战,这样的波动可能直接翻车。
赛后他留在场边加练了二十分钟反手,汗水湿透三件上衣。
教练张洋在旁边一句话没说,就递球。
电视转播镜头扫过,记分牌还亮着,12比10的红色数字刺眼。
那一刻,所有人都明白:全运会没有软柿子,只有随时会炸的雷。
观众席里,一位宁波本地大爷从1997年就开始看全运会,他说了句大实话:以前看刘国梁孔令辉,觉得球真神;现在看孙颖莎,觉得球真快。
神还能学,快学不会。
一句话把竞技体育的代差点透。
技术迭代让年轻人天然站在更高起点,老将靠经验补,补不动那天就是终点。
晚上回到酒店,工作人员把当天比赛数据贴在电梯口:孙颖莎平均球速每小时112公里,陈熠110公里,两人上台就飙车。
林高远最高转速每分钟8100转,比外战高出整整600转。
数字冷冰冰,却告诉所有人:全运会不是表演,是隐形战场,谁放松谁就出局。
明天赛程一出,孙颖莎对阵削球手杨屹韵。
球迷又开始预测时长,有人喊20分钟,有人喊18分钟。
陈熠那边可能碰上张瑞,生胶打法,节奏奇怪,是检验她成色的又一块试金石。
至于林高远,等待他的大概率是00后新星牛冠凯,冲击力更猛。
门票已经售罄。
很多人连夜把身份证绑在小程序里等退票。
理由很简单:看一次少一次,说不定哪天他们就不再站在国内赛场。
全运会像一条高速传送带,把天才源源不断送到眼前,又把他们迅速送往世界。
能抓住的只有当下这几局球。
如果你刚好在宁波,别犹豫,去现场。
电视画面再清晰,也拍不到球拍击碎空气那一下的震颤。
体育最动人的从来就不是结果,而是差距摆在眼前,还有人愿意一次次冲上去。
孙颖莎的稳、陈熠的猛、程靖淇的倔,同一晚装进瞳孔,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全运会。
来源:大气辰星WXra0R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