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80万港币,一张肝移植账单,把TVB“金牌配角”海俊杰推上热搜。
180万港币,一张肝移植账单,把TVB“金牌配角”海俊杰推上热搜。
11月15日,妻子莫家慈还在ICU里与排异反应拔河,众筹账户却已先“出院”——210万港币,超出目标30万。
钱到账了,故事却远远没结束:手术费只是入场券,后面还有每年40万的抗排异“年费”;而香港医保,对这笔“年费”一分钱不报。
这不是简单的“明星哭穷”剧本,而是一次把香港医疗、艺人收入、跨境医保三层遮羞布同时掀开的现场直播。
———
第一层遮羞布:香港肝移植的“隐形排队”
香港医管局公开数据:今年肝移植平均等14.3个月,比去年又多出整整20天。
听起来只是数字,放到病人身上就是“死神倒计时”。
莫家慈的肝功能恶化速度等不了,海俊杰只能把目光投向广州中山医院——内地指定医院,费用是香港的1/3,但跨境医保只肯报销不足30%。
于是出现荒诞场景:同一套肝源,香港人飞一小时到广州做,比在家门口等便宜一半,却得先掏出180万现金“垫背”。
大湾区天天喊“医疗一体化”,现实是器官移植至今不在直结名单,ICU账单跨不过深圳河。
———
第二层遮羞布:TVB演员的“月薪真相”
很多人以为“明星”=“有钱”。
香港演艺人协会刚发布的报告拆穿幻觉:TVB资深配角平均月入2.8万港币,相当于香港一个高级水管工;就算拍到“一线”,单集封顶8万,和内地同咖位艺人差20~50倍。
海俊杰1994年出道,演过《天龙八部》《妙手仁心》,脸熟到地铁里人人叫得出角色名,银行卡里却拿不出180万。
名下唯一房产是新界两居室,市价450万,按揭还欠280万,按香港平均89天交易周期,真挂牌套现,妻子可能先撑不到第89天。
TVB这次紧急预支他两年片酬,并首次动用2020年才设的“艺员紧急援助基金”——基金池里本来多数是给疫情没工开的临时演员,没想到第一单大病就烧掉1/3。
一句话:连“亲生”公司也才知道,自家台柱子的抗风险能力连中产都算不上。
———
第三层遮羞布:大病众筹的“信任漏水”
众筹210万,质疑声同步登顶:
“明星还哭穷?
”
“不会又是一次诈捐吧?
”
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给出背景:2023年众筹诈骗举报同比升65%,平均每10单就有1单造假。
信任被透支,最惨的是真缺钱的人。
海俊杰把房产证、贷款合同、医院缴费单全公开,陈晓东干脆把80万港币直接打进医院公账,而不是私人账号——只有账单是真的,钱才敢这样走。
技术公司趁机试水“区块链医疗众筹”,把每一笔捐款上链,花到哪一步、药厂批号、医生签名全部可溯源;试点第一例就是莫家慈。
如果成功,以后想献爱心,不用靠“良心”,靠“链”就能辨别真假。
———
把故事拉远:三个群体正在同一条裂缝里
1. 香港等器官的病人——14.3个月是平均数,穷人只能等,富人可以“跨境插队”,公平被地理重新定价。
2. 中年TVB演员——脸熟、工多、钱不多,一病回到解放前;行业工会想学好莱坞搞“大病互助保险”,保费谁出?
公司、平台、演员三方踢皮球,方案已搁置两年。
3. 普通中产——立法会文件显示,香港重大疾病自费中位数120万,只有23%家庭买得到覆盖器官移植的商业险;剩下的77%,一旦倒下,只能复制“海俊杰模式”:卖房+众筹+预支未来。
———
可以立刻做的三件小事
1. 买医疗险时,把“器官移植+抗排异”写进合同,别等理赔时才懂“除外责任”四个字有多贵。
2. 大湾区医保直结名单每年更新一次,下月就开放新一轮申请,如果你常往返港澳,把意见写进公开咨询邮箱,多一个人发声,名单就多一分压力。
3. 下次看到众筹,别急着骂“骗子”,也别急着掏钱包,先点“项目更新”——连续一周有医院盖章的用药明细,再考虑出手;真正的求助人,不怕你迟三天,就怕你一年都不再相信。
———
11月15日晚,海俊杰在微博只写了一句话:
“钱够了,请把善意留给下一位病人。
”
评论区里,最高赞的回复是:
“希望下一次,我们不用靠明星的脸,也能把命救回来。
”
救一个人靠众筹,救一群人靠制度。
当账单不再成为热搜,故事才算真正圆满。
来源:木易说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