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不要有『嘴甜羞耻』,别让不好意思,偷走你表达善意的能力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3 17:37 1

摘要:所谓“嘴甜羞耻症”,描述的正是这样一种当代社交症状——“夸人的话在脑子里转了三圈,到了嘴边又咽回去”。

真诚的赞美,是无声的礼物,却有声地连接人心

图/《秋天的童话》剧照

最近,微博话题上热搜,引发众多网友共鸣,不少人直呼:“这说的不就是我吗?”

所谓“嘴甜羞耻症”,描述的正是这样一种当代社交症状——“夸人的话在脑子里转了三圈,到了嘴边又咽回去”。

明明觉得同事今天穿搭很绝,心里狂赞“太会穿了!”,嘴巴却只憋出一句“衣服不错”;想感谢朋友帮忙,小作文都写好了,最后只发出一个“谢谢”的表情包。

我们心中有汹涌的欣赏,出口时却只剩克制的平静。

不过请注意,这里说的“嘴甜”不等于虚情假意、硬吹彩虹屁,而是鼓励我们把那些藏在心里的欣赏和感激,更直接、更坦荡地说出来。

毕竟这世界,需要更多真诚的“直球式表达”。

01 为什么我们不敢嘴甜?三种心态在作祟

仔细想想,这种“羞耻”背后,藏着以下几种微妙心态:

怕尴尬:夸人是否显得我另有所图

我们担心主动赞美会让他人误解我们别有用心,尤其是在职场或不太熟悉的关系中,一句简单的夸奖可能被过度解读。

怕遇冷:热情遭遇冷漠得多难堪

“万一我夸了对方,对方一脸冷淡怎么办?”这种对回应的担忧,让我们宁可错过一次连接的机会,也不愿冒“热脸贴冷屁股”的风险。

怕被误会为虚伪:关系没到那分上

明明关系没那么亲近,说太好听的话会不会显得太假?我们害怕真诚的赞美被误读为刻意的讨好,反而破坏了现有的关系平衡。

图/《公主日记》剧照

这种“嘴甜羞耻”,表面看只是当下不好意思开口,实则是羞于表达的习惯,而这种习惯,正悄悄影响着我们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生活的幸福感。

02 嘴甜不是拍马屁,而是高情商表达

我们需要厘清一个关键概念——嘴甜不等于拍马屁。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误以为嘴甜就是一味奉承,会丧失人格尊严。实际上,拍马屁是毫无底线的奉承,是为了利益而夸大其词;嘴甜是发自内心地发现别人的好,并且善意地表达出来。

同事换了个新发型,你真心觉得好看,不吝夸奖就是嘴甜;明明没变化却硬夸“绝美”,那就是虚伪。

嘴甜的核心,是真诚地给予对方情绪价值。 在社会交往中,嘴甜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因为它能自然而然地改善人际关系。

从更深层次看,嘴甜的本质就是表达。而“表达”二字写得明明白白——通过某种表现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

嘴甜,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而是一种能力:是你能够发现别人美好的能力;是你能够表达爱和欣赏的能力;更是你能够为自己争取机会的能力。

03 告别“嘴甜羞耻症”,把好感说到点子上

如果你想改变这种状况,不妨尝试以下方法:

第一,从具体的小事夸起

不要笼统地说“你真棒”,而是说“你今天的PPT图案设计很有创意” “你这个想法很独特”。记住,越具体,越真诚!细节化的赞美不仅更易被接受,也更能打动人心。

第二,学会接受别人的夸奖

嘴甜是因为心甜,心甜是因为心里有你。所以,当别人夸你时,千万别急着否认或羞涩回避。一句大方的“谢谢你”,胜过着急忙慌的“过奖了”,这是对赞美者最好的回应,也是对自己价值的肯定。

第三,让表达善意成为习惯

从今天开始,试着每天至少真诚地夸一个人。你会发现,随着这个习惯的养成,你收获的正面反馈越来越多,人际关系也会渐入佳境。真诚的赞美就像回声,你送出去什么,就会听到什么。

04 写在最后

观察那些常被人说“命好”的人,往往都有“嘴甜心硬”的特质。

“嘴甜” 是他们表达善意的方式,让别人愿意靠近他们、愿意帮助他们;“心硬” 则是他们的原则底线,他们不会因为想讨好别人就随意委屈自己。

真正成熟的人,懂得用柔软的话语传递善意,用坚定的内心守护边界。

当你能够掌控这种平衡,就能在收获他人好感的同时,也能守住自己的底线,而好运自然会更偏向你。

放下嘴甜羞耻,不是学会虚伪,而是学会更勇敢地表达真实的自己。每一次真诚的赞美,不仅是给予他人的礼物,也是为自己打开的一扇窗。

愿你既能坦然地赞美他人,也能欣然地接受赞美,在真诚的交流中,遇见更好的人际关系,也遇见更好的自己。

来源:时代邮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