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倒好,BBA主动打折,问界M9订单排到春节,展厅里看大爷大妈围着仰望U8拍照,一边拍一边问“加多少万能插队”。
“32万的宝马5系,卖不过57万的国产SUV。
”——上周陪表哥去提车,销售小哥边倒咖啡边嘟囔,语气里全是魔幻。
熟人都懂,五年前谁能想到今天?
那会儿进口车是“面子硬通货”,国产车连谈价都得先鞠躬。
现在倒好,BBA主动打折,问界M9订单排到春节,展厅里看大爷大妈围着仰望U8拍照,一边拍一边问“加多少万能插队”。
行情真的变了。
汽车之家7月报价,530Li入门裸车32.8万,比2.0T的汉兰达混动还便宜三万。
可消费者脚很诚实——问界M9顶配落地60万,三个月卖出去5万辆;109.8万的仰望U8,上半年也交了8000台,比当年的路虎揽胜运动版还俏。
宝马销售私下吐槽:“再降就跌破30心理线,可降到30也没人排队,人家去隔壁华为店抢智驾版了。
”
技术层面更是肉眼可见地“离谱”。
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实测跑1000公里,从北京一脚电门干到青岛,服务区泡面还没泡开,表显还能跑三百。
比亚迪易四方2.0直接解锁“水上漂”,雨季内涝路段当船开,车主群里视频一堆,看着像特效,其实是北京地库实拍。
华为ADS 3.0更气人,无图城市NCA夜里穿胡同,比自己老公还稳——女司机原话,“握住方向盘反而慌,感觉抢它饭碗”。
有人杠:贵不等于高端。
现实是二手车市场啪啪打脸——2021年蔚来ES8一年残值只剩五成,今年已经能到75%;对比同年奔驰EQC,二手贩子一听直接摆手,“电池掉价快,收回来砸手里”。
更夸张的是保值率排行榜,30万以上纯电Top10里中国品牌占七席,保时捷Taycan排第九,评论区一片“活久见”。
连德系大本营也在被反向输出。
慕尼黑街头如今跑着比亚迪ATTO3,价格对标途观,配置像“买手机送车”,德国人排队试驾,本地媒体标题赤裸裸——“中国人的电动SUV把途观按在地上摩擦”。
保时捷中国CEO二季度财报会上罕见低头,承认“市场份额被本土高端新能源分走”,分析师笑称“保时米”的外号真要坐实了。
供应链优势直接变成定价权。
中国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63%,同样的三元锂,国内成本比欧洲低40%,一旦打起价格战,BBA连牌都没法跟。
加上“电池即服务”这种骚操作,蔚来把换电站铺到欧洲28城,老外第一次体验三分钟满血复活,现场直拍TikTok,播放量破亿,评论区整齐划一:“Why can't we have this?
”
文化溢价也来了。
红旗H9+故宫联名版比普通款贵50%,限量288台上线五分钟就秒空。
抢到的大哥在车友群晒钥匙,配文简单粗暴:“支持国货,顺带领个皇阿玛认证。
”下面一堆+1,没人嫌贵,只恨手速慢。
于是形成诡异循环:越贵越抢,越抢越贵,传统豪车百试不爽的“稀缺叙事”,被国产车抄了作业,还顺手加了buff。
说到底,是90后、00后心态换赛道。
他们小时候看《头文字D》种草捷达王,长大发现国产能崩百还能外放电,露营时咖啡机+投影+空调一站配齐,谁还稀罕“德系血统”。
调研机构最新数据,63%的90后把高端新能源当首选,“车标论”直接沦为上一辈的谈资。
当然,也不是一路高歌。
高端化路上照样有坑——某50万级新品牌上市半年后,车机卡顿、空悬异响,车主拉横幅,社媒删帖都压不住;说明堆料容易,调校难,服务更难。
好在头部玩家开始补课:理想把售后中心开到商城地下一层,中午车主顺路做个保养,还能楼上吃川菜逛优衣库;蔚来推“ shlomo”深夜食堂,凌晨十二点换电完来碗兰州拉面,情绪价值拉满。
贵的国产车能不能长久?
答案藏在细节里:朋友开着问界M9去幼儿园接娃,小朋友围着激光雷达问“这是奥特曼眼睛吗?
”——下一代的认知,才是真的护城河。
价格战、口水战都会过去,当他们长大,不会觉得“国产60万”是脑子进水,只会反问:为什么不能卖到100万?
传统豪牌还在纠结“官降五万还是送保养”,国产已经把战场拉到智能、服务甚至情绪价值。
下一次车展,别急着嘲笑“贵得离谱”,先想清楚:十年前我们笑过国产手机卖四千,如今折叠屏卖到一万五,还不是真香?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轮也轮到中国汽车傲慢一回。
来源:才高八斗奶茶W8Siq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