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边是警方白纸黑字的核查通报,一边是爆料人紧追不放的新录音,这场围绕《繁花》剧组的舆论风波,硬是在11月11日迎来了更激烈的碰撞!上海警方刚明确“所谓‘捞人’系酒后玩笑,执法全程合规”,古二就甩出第四段录音,里面秦雯仍在眉飞色舞地显摆“人脉通天”,哪怕结局已被
继上海警方通报过后,古二又爆出了第四段录音,是当事人继续“显摆”所谓“捞人”情节,面对已经被“定性”的结局,古二仍没放弃。
一边是警方白纸黑字的核查通报,一边是爆料人紧追不放的新录音,这场围绕《繁花》剧组的舆论风波,硬是在11月11日迎来了更激烈的碰撞!上海警方刚明确“所谓‘捞人’系酒后玩笑,执法全程合规”,古二就甩出第四段录音,里面秦雯仍在眉飞色舞地显摆“人脉通天”,哪怕结局已被官方定性,这位身患渐冻症的前剧组工作人员,还是没停下维权的脚步,把影视圈的署名纠纷和行业潜规则,狠狠推到了公众眼前。
事情的根源得从六年前说起。2019年3月,《繁花》编剧秦雯和友人在上海人行道违法骑行,被民警拦下后,友人争执、秦雯轻拍民警后背,两人被带回派出所写检讨、接受交通处罚,拍背行为因情节轻微未额外追责——这是上海警方经市公安局督审、法制部门及市司法局三重核查后,给出的明确结论。可谁能想到,这段普通的执法经历,会在2020年的一次饭局上被秦雯添油加醋,变成“袭警被抓后,一个电话找所长打招呼就轻松脱身”的炫耀资本,还被当时在场的古二悄悄录了音。
古二的爆料绝非一时兴起,而是积压了三年的维权怒火。作为曾深度参与《繁花》创作的工作人员,他自称写了四十万字人物小传,包揽了金融线、汪小姐创业线等关键剧情,却只拿到“前期责任编辑”的署名,月薪仅3000-6000元,还得兼任王家卫的生活助理。更让人心疼的是,他后来确诊渐冻症,身体一天天垮掉,觉得“再忍就永远没机会”,才选择在2025年9月开始曝光录音,从吐槽演员、剧组内幕,到聚焦秦雯的“捞人”言论,一步步把这场纠纷推向高潮。
11月8日,《繁花》剧组率先发难,发声明指责古二“恶意剪辑录音、滞留境外逃避调查”,称其是因不满署名泄私愤。可三天后上海警方的通报,却间接坐实了录音的真实性——秦雯承认录音是自己所说,只是辩解“酒后开玩笑显示人脉”,丈夫王某某确实曾找媒体朋友说情,只是被婉拒未成功。本以为通报会平息争议,没想到古二当天就放出第四段录音,里面秦雯仍在细节拉满地炫耀“所长已经打过招呼”“两句话就搞定”,言语间满是对规则的不屑,和警方通报里“依法受罚”的事实形成刺眼对比,瞬间让话题播放量再破3亿,网友直言“玩笑哪会说得这么绘声绘色”。
这场风波早已超出个人纠纷的范畴:古二的维权让影视行业“编剧署名权说了不算”的潜规则被摆上台面,数百名编剧连夜发声支持,中国电视剧编剧协会也呼吁将署名权写进合同必备条款;而秦雯的“玩笑”说辞,不仅没换来理解,反而因“把违法当谈资”引发更多不满,连带她参与的新剧《爱情没有神话》被临时撤档,《繁花》剧组也面临广告商撤资、口碑下滑的危机,损失高达数亿元。古二这边则态度坚决,哪怕剧组悄悄在片头加上他的名字(字体偏小),他也不接受,直言“署名不给,那就一起沉”,还把完整剧本发到海外平台,标注每一次修改记录,用实打实的证据证明自己的创作贡献。
在我看来,古二的持续爆料虽带着“鱼死网破”的决绝,却撕开了行业的遮羞布——编剧作为创作核心,常常沦为“耗材”,署名权被甲方随意拿捏,这才是纠纷的根源。但同时,未经同意曝光私人录音的方式也存在争议,可能触及隐私边界。而秦雯的“酒后玩笑”,暴露的是公众人物对法律规则的漠视,哪怕没有真的“捞人”,把违法和人脉当炫耀资本,也该为自己的言行负责。这场闹剧没有赢家,却给整个影视行业提了个醒:尊重创作者的劳动,明确规则、守住底线,才是长久之道。
现在第四段录音的热度还在发酵,古二说还有更多录音要曝光,剧组也在持续取证维权。你觉得古二的持续爆料合理吗?影视行业的署名权纠纷该怎么解决?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欢拥晚霞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