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才11岁,玥儿已经能把机场行李推车当玩具——她一站上去,脚尖轻点,车子滑出老远,旁边路人下意识让开,像给一位小女篮主力让道。
才11岁,玥儿已经能把机场行李推车当玩具——她一站上去,脚尖轻点,车子滑出老远,旁边路人下意识让开,像给一位小女篮主力让道。
那天成都温度不到二十度,她套着件宽松卫衣,袖口盖到手指,下摆却遮不住腿,镜头一扫,小腿笔直戳进运动鞋,目测和旁边172的奶奶只差半个天灵盖。
网友把照片往上一甩,评论区瞬间变成大型“身高焦虑”现场:有人翻出自家娃11岁才145的体检表,有人默默把牛奶从一天一盒改成一天三盒。
医生一句话更扎心:骨龄跑在生日前面一岁半,意味着她不止现在高,后面还有至少四厘米的空间。
换算下来,175只是保守估计。
父母离婚那年,她不过到爸爸腰,如今一抬手,能把汪小菲的棒球帽直接摘下来按在自己头上,动作熟得像在逗一个老朋友。
那顶帽子汪小菲戴了七八年,边沿磨得发白,玥儿扣在头上,帽檐直接压到眉毛,父女俩对着手机镜头笑,像素糊成一片,也能看见老父亲眼角的褶子全炸开。
儿子箖儿那边则是另一条生长曲线。
姐弟俩同框,他矮姐姐一个头,却能把围棋盘摆成小型战场。
上个月台北青少年业余赛,他捧着铜牌站在领奖台,拍照时非要把奖牌挂到姐姐脖子上,理由是“她比较显眼,帮我多吸点好运”。
姐弟俩的相处模式像极了一部双主角动画:姐姐负责长高,弟弟负责长心眼;一个用海拔占领世界,一个用布局悄悄包围世界。
而那个即将加入战局的小宝宝,目前还在马筱梅肚子里打转。
台北一家私立妇产科的VIP产检单上,预约栏写着11月3日,备注栏里护士顺手画了一个笑脸。
汪小菲被拍到拎着孕妇维生素走出母婴店,塑料袋里还塞着两包婴儿袜,浅灰色,不带任何花边,典型的“先买基本款,性别留给惊喜”。
公司内部的邮件里,他给孩子留的信托基金编号已经排到第三位,前两位自然是玥儿和箖儿。
有老员工偷偷说,以前老板开会开到一半会突然起身“去阳台透口气”,现在透完气回来,第一件事是把手机里的生长曲线App截图发到家族群,附上一句“这周又蹿0.3,牛奶钱没白花”。
张兰在直播间里展示新买的学习椅,喊着“能调到一米八”,弹幕刷过去一片“奶奶您再等等,孩子还在爬坡”。
她笑得眼角飞起,顺手把链接甩进购物车,补一句“买两把,弟弟也得跟上”。
屏幕那端,玥儿偶尔入镜,端着一杯牛奶,一边喝一边看奶奶带货,表情淡得像在围观一场与自己无关的脱口秀,直到张兰说“我孙女以后打WNBA”,她才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转身留下一个高到模糊的背影。
大S那边也没闲着。
律师修改后的探视协议写得像一份“季节交换指南”:寒假跟爸爸,暑假跟妈妈,春节两岸轮流,机票钱各付各的。
文件签字那天,汪小菲没戴那顶旧棒球帽,换了一顶新的,深海军蓝,帽檐硬挺。
有人猜他是想在孩子面前显得“不那么沧桑”,结果玥儿见面第一句话是“爸,你还是戴旧的那顶吧,这个太装嫩”。
一句话把旁边律师都逗笑,气氛松到协议上的墨迹都快干了。
至于那所传说中的北京德威,入学考试那天,玥儿把头发扎成干净马尾,走路带风。
监考老师后来说,她写作文描述“家”的概念,第一句是“家是我弟的棋盘,我奶的直播间,我爸的帽子,还有我妈还没出生的宝宝”,没有形容词,却看得人心里一鼓。
箖儿的围棋老师则透露,小家伙最近迷上了“让子棋”,喜欢先送对手几颗子再翻盘,说“姐姐长得快,我得学会让一让再赢回来”。
姐弟俩一个用身高丈量世界,一个用棋子丈量人心,隔着两道成长曲线,却默契得像共享同一份说明书。
汪小菲晚上回公司加班,员工路过会议室,常看见他对着电脑看一段旧视频:玥儿六岁生日,他蹲下来给女儿戴纸王冠,帽檐那时还松松垮垮。
现在王冠早不知去向,女儿却给他扣回一顶磨白的棒球帽。
视频里小姑娘奶声奶气说“爸爸我长大要保护你”,如今她真的长到能把爸爸护在身后的海拔。
屏幕蓝光打在他脸上,像给一段快进十年的家庭纪录片按下暂停键——没有煽情配乐,只有键盘偶尔一声“嗒”,像在给下一个十年计时。
来源:清闲的面条kj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