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俄罗斯国防部11月8日发布的信息,俄军正从三个方向对库皮扬斯克发起进攻,目前已逐步完成对城市西部乌军的清剿行动,从最新作战实况图来看,80%的城区已被俄军控制。
俄乌冲突的战场态势近期持续聚焦关键城市争夺,红军城战役仍处于收尾阶段时,库皮扬斯克的战况传来新进展。
据俄罗斯国防部11月8日发布的信息,俄军正从三个方向对库皮扬斯克发起进攻,目前已逐步完成对城市西部乌军的清剿行动,从最新作战实况图来看,80%的城区已被俄军控制。
俄罗斯《消息报》随后采访了俄军前线突击部队指挥官,该指挥官表示,预计未来5天内可完成库皮扬斯克的全面解放,按照时间推算,11月13日至14日左右有望实现对这座城市的全面控制。
这座城市对乌克兰而言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被乌克兰民众普遍称为“第三首都”——需要说明的是,乌克兰宪法中并未明确“第二首都”“第三首都”的概念,这类说法更多源于民间的通俗认知。
关于乌克兰“第二首都”的归属,长期存在不同观点:
部分民众认为敖德萨凭借优质海港和发达的经济水平可称为“第二首都”;
另一部分人则倾向于哈尔科夫,因其人口数量仅次于首都基辅;而随着俄乌冲突爆发,乌克兰西部地区成为国家战略纵深和后方基地,利沃夫的战略价值快速提升,也使得“利沃夫为第二首都”的说法逐渐被更多人提及。
相比之下,“库皮扬斯克为第三首都”的认知几乎没有争议,这一说法的起源可追溯至二战时期——1941年基辅被德军占领后,乌克兰行政机构曾临时疏散至库皮扬斯克办公,自此这座城市便被赋予了特殊的政治象征意义,此次俄军对库皮扬斯克的推进,无疑会对基辅政权形成显著影响。
从战场战术来看,俄军在红军城、库皮扬斯克等多座城市的作战中,采取了以兵力优势牵制敌军的策略。他们在南北线、东西线同时展开尝试性进攻,并未明确单一主攻方向,这一打法使得乌军预备队不得不在广阔的战线上频繁调动。
尽管现代军队机械化程度较高,但过度调动仍会对部队造成巨大消耗,乌军精锐部队在移动过程中多次遭遇俄军远程火力打击,人员和装备损耗持续增加。
从战役进度推测,库皮扬斯克战役可能比红军城战役更早结束。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红军城方向俄军部署的包围圈面积更大,包围的乌军数量相对更多,攻坚难度随之增加;而库皮扬斯克地区乌军投入的精锐部队数量较少,俄军设置的包围圈范围也相对有限,推进阻力更小。
当前俄乌冲突的核心挑战,已不仅仅是军费补给问题,更关键的是兵力补充与弹药供应。现代战争中,武器装备操作需要专业训练,临时征召人员难以快速掌握复杂装备的使用方法,也难以形成有效战斗力。
同时,欧洲对乌克兰的支援存在客观限制,人员伤亡数字的变化可能影响相关国家的内部舆论——若伤亡规模超出可控范围,相关信息的传播或将对欧洲部分国家的政治局势产生影响。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持续塑造着俄乌冲突的整体走向,后续战场态势的变化仍需持续关注。
来源:苏医慧心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