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家辉被夹在中间,美国芯片封锁反伤自己,中国技术突围成定局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3 06:43 1

摘要:2025年5月,美国商务部再次收紧限制,不仅禁止向中国出售高端AI芯片,还开始阻挠在中国运营的企业使用国产芯片,这一措施比之前更为严厉,而更引人关注的是骆家辉在CNBC上的表态,他直接表明“我们不愿看到中国自主研发尖端芯片”,这句话毫无遮掩地揭示了美国试图制约

2025年5月,美国商务部再次收紧限制,不仅禁止向中国出售高端AI芯片,还开始阻挠在中国运营的企业使用国产芯片,这一措施比之前更为严厉,而更引人关注的是骆家辉在CNBC上的表态,他直接表明“我们不愿看到中国自主研发尖端芯片”,这句话毫无遮掩地揭示了美国试图制约中国技术发展的意图,骆家辉作为华裔二代,曾担任商务部长和驻华大使,有人曾期待他能成为沟通的桥梁,但最终他在两国之间都未能获得认同。

在美国那边,强硬派指责他太过软弱,说他偏向中国,在中国这边,网民把他叫做香蕉人,2014年他卸任的时候,中国新闻网还发表评论说香蕉放久了总会烂掉,意思是靠身份做文章已经行不通了,其实这件事很讽刺,美国想通过一位华裔来改善关系,结果反而显示出他们并不是真的想要沟通,只是想施加压力。

美国总以为只要限制芯片出口,中国就无法造出高端芯片,但现实是每次施加限制,中国反而更快取得突破,1964年原子弹研制成功,2000年后北斗系统建成,再到如今的芯片发展都是如此,2018年禁令发布后,龙芯开发出自主指令集,长江存储提升NAND闪存良率,中芯国际利用DUV设备实现接近7纳米工艺,到2025年8月,杭州下线首台国产电子束光刻机,精度达到0.6纳米,目前已进入测试阶段。

美国试图用政治手段替代市场规律,芯片行业的全球分工格局早已稳定——设计环节在美国,设备供应靠荷兰和日本,制造集中在中国,封装分布在东南亚,最终产品销往全球,美国坚持推动脱钩政策,结果本国企业最先受到冲击,英伟达、高通、AMD失去中国市场的巨额订单,收入明显下降,研发资金遭到削减,ASML面临更严峻局面,最大客户流失后,荷兰政府表面强调政治立场,实际担忧订单持续减少,日本的光刻胶与荷兰的光刻机出口限制越严格,中国推进国产替代的速度反而越快。

他们原本指望骆家辉这样的华裔背景能够缓和冲突,结果发现民族身份在国家利益面前根本起不了作用,奥巴马当年任用他,其实就是想打一张文化牌,觉得让华人去和华人沟通,中国方面可能会更容易接受,但中国人根本不认这一套,美国内部也有人质疑他的忠诚度,两边都把他当作一个工具来用,最后弄得谁也不愿意接纳他,说到底这种做法不是策略上的失误,而是认知上的傲慢。

最打脸的是数据,2025年前十个月,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额超过一万亿人民币,第一次超过手机,变成出口最多的产品,这不只是进口替代那么简单,而是真正开始向全球供货,消费电子、汽车、AI服务器、工业控制这些领域,都出现了中国芯片的身影,设备、设计、材料这三个方面一起发力,不再是一个点一个点地突破,而是整个体系都在动。

欧盟、印度和东盟都在悄悄购买中国芯片,这让美国主导的科技阵营出现裂痕,中国高校与企业合作发展RISC-V技术生态,逐步建立一套不依赖美国的新标准,美国经常把中国的技术进步说成盗窃或威胁,但长期垄断专利并设置技术壁垒的正是美国自己,现在越来越多人不再相信这种说法。

美国应该想清楚,封锁技术没有拦住别人,反而让人进步更快,他们总想掌控一切,但市场和技术有自己的规律,中国做芯片很难,可每一步都走得很稳,现在回头看,骆家辉说的那句“不想看到”,其实起了最好的动员作用。

来源:刹那永恒w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