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福建雪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639)创建于2000年3月,于2011年12月在中国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是一家以热能动力技术为核心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拥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与国家绿色制造示范企业称号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林汝捷,注册地位于福州
雪人集团全面研究报告
1. 公司概况与业务范围
1.1 企业基本信息
福建雪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639)创建于2000年3月,于2011年12月在中国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是一家以热能动力技术为核心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拥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与国家绿色制造示范企业称号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林汝捷,注册地位于福州滨海工业区,2024年4月30日更名为福建雪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1.2 核心产品与服务体系
雪人集团的核心产品与服务体系围绕制冷、空调、热泵技术构建,形成了完整的产业布局。主要产品包括:
压缩机产品系列:公司拥有瑞典SRM、意大利Refcomp两大国际压缩机品牌,产品涵盖活塞式、螺杆式、离心式压缩机,实现-271℃至+460℃全温区覆盖。公司是全球少数同时拥有活塞压缩机、螺杆压缩机、离心压缩机领先技术的企业之一 。
制冰设备及系统:作为国内最大的制冰设备及制冰系统生产商和供应商之一,公司产品包括制冰系统、片冰机、冷水机、其他制冰设备及制冰系统辅助设备等四大类 。品牌"SNOWKEY"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知名度。
氢能源装备:公司长期从事空压机研发制造及燃料电池相关产品的研发,在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空压机、氢气循环泵)及液氢、加氢设备方面进行技术积累 。产品应用于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加氢站等领域。
中央空调系统:提供冰蓄冷、IDC机房温控、冷藏冷冻库、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集成及运营维护服务 。
油气技术服务:提供生产运行维护、仪表与控制系统维护、LNG生产、电气维护、脱硫及硫磺回收、压缩机维护等多项专业化技术服务 。
1.3 主营业务板块构成
根据2024年年报数据,雪人集团主营业务收入构成如下 :
业务板块 收入(亿元) 占比 同比增长
压缩机(组) 9.19 40.21% 9.13%
油气技术服务 6.76 29.57% 17.90%
制冰设备 4.89 21.40% 13.05%
中央空调系统 1.90 8.33% 9.54%
其他产品 0.11 0.49% -1.53%
从产品应用领域看,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生物医药、冷链物流、石油化工、油气处理、大科学工程、冰雪运动、空调热泵以及氢能源装备等领域 。
1.4 细分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
制冰设备领域:公司在国内制冰设备市场的市场综合占有率名列第一,市场占有率为6.61%,在工业制冰设备制造领域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 。产品出口到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SNOWKEY品牌在国际市场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
压缩机技术优势:公司通过国际投资并购,掌握了世界领先的压缩机技术。其中,"兆瓦级"大型氦气压缩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能在-271℃的超低温环境下实现百瓦级制冷量,是国内唯一具备该技术的企业,打破了国外垄断 。
产业链整合优势:公司形成了从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到系统集成、工程服务的完整业务链布局 。通过收购意大利Refcomp、瑞典SRM集团、美国CN公司股份等一系列国际并购,构建了国际化的技术研发和生产体系 。
品牌影响力:公司拥有国际知名制冰设备品牌"SNOWKEY"、两大国际压缩机品牌"SRM"和"Refcomp"、螺杆膨胀发电机品牌"Opcon"等,品牌认可度高,增强了公司在国内外制冷设备领域的品牌影响力 。
1.5 面临的挑战与风险
雪人集团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
市场竞争加剧:制冷设备领域面临海尔、美的等巨头挤压,氢能赛道参与者增多(如潍柴动力、亿华通),市场份额争夺激烈 。在核聚变等题材中面临着上海电气等较强的竞争对手 。
现金流压力:2025年上半年公司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现金流恶化,应收账款账面价值达8.87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较高 。货币资金/流动负债仅为31.24%,短期偿债能力偏弱 。
行业周期性波动:公司业绩具有周期性,受宏观经济和行业景气度影响较大 。制冷设备、油气技术服务等行业竞争激烈,公司需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保持市场份额 。
政策依赖风险:氢燃料电池行业受国家政策、经济环境等影响较大 。氢能补贴政策将于2025年底到期,存在政策退坡风险 。
原材料价格波动:公司产品主要原材料为钢铁、铜、铝及其生产的零部件,受这些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公司产品成本也随之波动,加大经营压力 。
2. 发展历程与关键节点
2.1 创立初期与上市历程(2000-2011)
雪人集团的发展历程始于1990年,创始人林汝捷18岁时揣着东拼西凑的50万元,在长乐市创办了雪人制冷设备公司 。2000年3月9日,福建雪人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50万元,同年第一台日产2吨的片冰机研制成功,"刮冰刀"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公司专注研究高效制冷技术,参与世界第一高楼、国家战略级水电核电重大项目建设,逐步成为世界制冰设备的领先企业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凭借领先的品牌、技术、质量、成本和研发优势,公司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制冰设备及制冰系统生产商和供应商之一 。
2011年12月5日,雪人股份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发行数量4000万股,发行价19.8元,上市时市值突破50亿元 。
2.2 投资并购与国际化布局(2013-2020)
上市后,雪人股份开启了国际化并购整合之路,通过一系列战略性收购快速提升技术实力和市场地位:
2013-2016年投资并购期:
- 并购意大利Refcomp全球资产及销售业务
- 收购瑞典SRM集团100%股份(世界螺杆压缩机鼻祖)
- 认购美国CN公司19.99%股份(全球领先的透平机械专业技术公司)
- 并购四川佳运油气100%股权(中石油一级物资供应商)
其中最重要的是2016年斥资4亿元收购瑞典OPCON公司,获得氢燃料电池空气压缩机技术,这一决定改变了公司的发展轨迹 。
2015-2020年研发合作期:
公司组建氢燃料业务团队,与加拿大Hydrogenics公司、日本丰田汽车以及氢动力公司等合作发展燃料电池相关技术。同时,公司还参与认购加拿大氢燃料电池生产商Hydrogenics的投资,进一步深化在氢能领域的布局 。
2.3 技术突破与业务转型(2018至今)
2018-2020年进入应用推广阶段,公司在氢能和核聚变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氢能技术突破:
- 2021年氢燃料电池发动机项目列入国家"工业强基示范应用计划"
- 推动福建省首批氢燃料公交大巴示范线路运营
- 2023年内完成燃料电池单体电池的开发
- 2024年完成金属极板燃料电池短堆的开发及交付,金属极板燃料电池整堆的开发与资料交付
核聚变技术突破:
- 2021年氦气螺杆压缩机被认定为国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 掌握"兆瓦级"大型氦气压缩机技术,能在-271℃超低温环境下实现百瓦级制冷量,打破国际垄断
- 2025年一季度斩获中科院合肥研究院1.2亿元订单,核聚变业务占比突破30%
重大项目参与:
- 2022年完成绿色冬奥项目交付
- 液氦到超流氦温区大型低温制冷技术取得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认定
- 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为"人造太阳"装置提供氦气螺杆压缩机
2.4 重大事件时间轴
年份 重大事件 影响与意义
1990 林汝捷创办雪人制冷设备公司 企业创立起点
2000 福建雪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规范化运营开始
2011 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002639) 进入资本市场,品牌影响力提升
2013-2016 收购意大利Refcomp、瑞典SRM、美国CN公司股份 获得国际先进技术,国际化布局
2016 收购瑞典OPCON公司(4亿元) 进入氢能源领域,战略转型
2021 氦气螺杆压缩机获国内首台(套)认定 核聚变技术突破
2022 完成绿色冬奥项目交付 品牌影响力提升
2024 更名为福建雪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集团化运营,业务多元化
2025 获中科院合肥研究院1.2亿元核聚变订单 核聚变业务规模化
3. 财务状况分析
3.1 营收与利润变化趋势
雪人集团近年来财务表现呈现明显的波动上升趋势,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
营业收入变化:
- 2022年:19.66亿元
- 2023年:20.32亿元(同比增长3.36%)
- 2024年:22.85亿元(同比增长12.41%)
净利润变化:
- 2022年:亏损2.16亿元
- 2023年:亏损2365.87万元(亏损大幅收窄)
- 2024年:盈利3708.74万元(同比增长256.76%),实现扭亏为盈
2025年前三季度表现:
- 营业收入:16.31亿元,同比增长24.26%
- 归母净利润:3916.52万元,同比增长16.63%
- 扣非净利润:3502.29万元,同比增长71.14%
3.2 盈利能力分析
毛利率变化:
- 2022年:15.97%
- 2023年:21.62%(同比提升5.65个百分点)
- 2024年:23.86%(同比提升2.71个百分点)
- 2025年前三季度:22.27%
净利率变化:
- 2022年:-10.99%
- 2023年:-1.16%
- 2024年:1.62%
- 2025年前三季度:2.53%
盈利能力显著改善,主要得益于:
1. 产品结构优化,高毛利的制冷设备业务占比提升
2. 成本控制加强,期间费用率下降
3. 规模效应显现,单位制造成本降低
3.3 资产负债结构
资产规模与结构:
- 2024年末总资产:44.51亿元(同比下降3.17%)
- 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24.67亿元(同比增长0.29%)
- 资产负债率:43.94%(较2023年的46.23%下降)
负债结构:
- 2025年三季度末资产负债率:48.61%
- 有息资产负债率:24.37%
- 短期借款:10.41亿元
- 长期借款:1836.33万元
资产负债结构相对稳健,但短期债务压力较大,需要关注偿债能力。
3.4 现金流状况
雪人集团现金流状况存在较大压力,主要表现在:
经营性现金流:
- 2024年:3.51亿元(同比增长363.73%)
- 2025年前三季度:-1.68亿元(同比下降262.43%)
现金流压力指标:
- 货币资金/流动负债:31.24%(短期偿债能力偏弱)
- 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流动负债:5.45%(现金流覆盖能力不足)
- 应收账款/利润:2920.85%(存在较大坏账风险)
现金流压力主要原因:
1. 应收账款高企,2025年上半年应收账款达8.87亿元
2. 业务扩张期,营运资金需求增加
3. 客户结构中大型工程客户较多,回款周期较长
3.5 各业务板块财务贡献
根据2024年年报数据,各业务板块财务贡献如下:
业务板块 营业收入(亿元) 毛利率 同比增长
制冷设备生产制造及其他 14.19 29.70% 10.35%
油气技术服务 6.76 15.09% 17.90%
制冰设备 4.89 34.52% 13.05%
压缩机(组) 9.19 27.13% 9.13%
中央空调系统 1.90 11.05% 9.54%
制冰设备业务毛利率最高(34.52%),显示了公司在核心业务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定价能力。油气技术服务虽然毛利率较低(15.09%),但增长最快(17.90%),成为重要的增长引擎。
4. 技术研发与人才储备
4.1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体系
雪人集团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建立了完善的研发体系:
研发投入情况:
- 2024年研发投入:1.4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6.23%
- 研发投入资本化金额:5096.68万元,资本化率35.80%
- 研发人员数量:531人(较2023年的492人增长7.93%)
研发体系建设:
公司在全球建立了6个技术研发中心,会聚了全球压缩机、余热回收发电、光热发电、海洋发电、核聚变、储能技术等高端技术人才 。每年投入的研发资金占业务板块营收的8%左右,拥有2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研发团队,其中包括多名行业内的资深专家 。
技术创新成果:
- 拥有313项专利(超过99%的同行)
- 主导制定《铸造高温合金母合金》行业标准
- 参与全球首个核聚变装置氦气压缩系统研发
4.2 核心技术与专利布局
雪人集团的核心技术布局涵盖多个前沿领域:
压缩机技术:
- 实现-271℃至+460℃全温区覆盖
- 拥有活塞式、螺杆式、离心式完整产品矩阵
- 氦气压缩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在-271℃超低温环境下实现百瓦级制冷量
氢能技术专利:
- 累计氢能相关专利127项(其中发明专利43项)
- 离心式空压机效率达75%(对标日本丰田)
- 氢气循环泵寿命超2万小时(行业平均1.5万小时)
核心技术突破:
1. 氦气压缩机技术:开发出适用于压缩氦气工质的新型线,齿数比为5:7,啮合间隙可控制在20μm以内,额定负荷工况下容积效率达到92.4%,绝热效率84.9%,等温效率61%
2. 磁悬浮离心压缩机:与美国CN公司合作开发,采用无油设计、环保制冷剂及先进气动技术,综合节能率达30%-40%
3. 燃料电池技术:氢燃料电池空压机功率密度8kW/kg,达到国际一线水平
4.3 研发团队与人才结构
管理团队:
- 林汝捷:董事长兼总经理(1968年出生,高中学历)
- 林长龙:董事、副总经理(1975年出生,本科学历)
- 陈辉:董事(1985年出生,高中学历)
- 林纯:董事(1991年出生,本科学历)
技术团队:
公司拥有280多项核心专利,形成了国际化的技术研发团队,集合了瑞典、意大利等经验丰富的研发人员参与。公司每年选派优秀技术人员到国内外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培训,同时引进行业内的高端人才,充实研发和服务团队 。
4.4 技术壁垒与创新能力
雪人集团构建了多重技术壁垒:
超低温技术壁垒:
- 氦气压缩机达到-271℃超低温(适配中科院核聚变项目)
- 打破国际垄断,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全产业链技术壁垒:
- 通过国际并购掌握活塞、螺杆、离心压缩机全系列技术
- 形成从压缩机核心部件到系统集成的完整技术体系
知识产权壁垒:
- 拥有313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3项
- 主导或参与多项行业标准制定
人才壁垒:
- 全球6个研发中心,汇聚国际顶尖技术人才
- 与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
4.5 技术发展规划
公司技术发展重点方向:
1. 氢能技术产业化:加快液氢泵、氢燃料电池空气循环系统等核心技术产业化应用
2. 核聚变技术深化:继续推进-271℃氦气压缩机技术优化,扩大在核聚变领域的市场份额
3. 智能化升级:发展工业物联网平台,实现设备远程监控、故障诊断、能耗分析等功能
4. 节能环保技术:开发高效节能的磁悬浮压缩机、CO2制冷系统等产品
5. "压缩机+"生态构建:在北京、上海、江苏等地构建系统应用技术研究院分院,打造"压缩机+"技术生态
5. 战略布局与未来发展规划
5.1 近年来战略布局
雪人集团近年来围绕"制冷设备+氢能源+核聚变"三维业务体系进行战略布局:
氢能产业链布局:
1. 2016年收购瑞典OPCON公司,获得氢燃料电池空气压缩机技术
2. 与中石化合作建设加氢站,推动氢能基础设施建设
3. 投资2.8亿元建设年产1万台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基地,预计2028年投产
4. 与庆铃、上汽红岩等车企合作,布局商用车燃料电池市场
核聚变领域布局:
1. 掌握"兆瓦级"氦气压缩机核心技术,打破国际垄断
2. 参与中科院"人造太阳"项目,获得超5亿元订单
3. 计划2027年前核聚变设备订单突破10亿元
4. 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
国际化布局:
1. 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布局,重点开发中东、东南亚和欧洲市场
2. 加速东南亚生产基地建设,预计2025年海外营收占比提升至40%以上
3. 2024年境外业务收入3.45亿元,同比增长33.27%
5.2 业务发展战略
雪人集团明确提出"三驾马车"发展战略:
短期目标(2025-2027年):
1. 氢能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20%,重点推进重庆、伊犁氢能产业园建设
2. 核聚变业务:设备订单突破10亿元,核心部件营收占比突破20%
3. 传统业务:保持制冰设备龙头地位,拓展冷链物流市场
长期愿景:
成为全球冷热与新能源装备龙头,技术对标德国林德、美国AP。公司正实现从设备供应商向系统解决方案商的转变,构建"压缩机+"技术生态 。
5.3 产能扩张计划
氢能产能建设:
- 重庆氢能产业园:投资建设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线
- 伊犁氢能产业园:布局液氢储运设备制造
- 福建本部:年产1万台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基地(2028年投产)
传统业务产能:
- 制冰设备:保持年产能力,重点提升高端产品占比
- 压缩机:扩大螺杆压缩机、磁悬浮压缩机产能
- 冷链设备:建设智能化冷链设备生产线
海外产能:
- 加速东南亚生产基地建设
- 在中东、欧洲设立组装和服务基地
5.4 市场拓展策略
国内市场策略:
1. 冷链物流:持续深耕智能化冷链物流解决方案,拓展医药冷链和农产品深加工市场
2. 数据中心:磁悬浮离心压缩机重点布局AI数据中心市场
3. 新能源基础设施:参与"东数西算"等国家重大工程
国际市场策略:
1. "一带一路"市场:重点开发中东、东南亚、非洲市场
2. 发达国家市场:通过技术合作进入欧美市场
3. 重点项目:参与国际重大工程,如沙特NEOM未来城、卡塔尔世界杯场馆等
5.5 未来发展规划
根据公司战略规划,未来发展重点包括:
技术创新方向:
1. 氢能技术:加快液氢储运、氢燃料电池系统产业化
2. 核聚变技术:推进氦气压缩机技术升级,拓展应用场景
3. 智能制造: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设备智能化水平
4. 节能环保:开发高效节能产品,响应双碳目标
业务拓展计划:
1. 2025年目标:
- 氢能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15%
- 海外营收占比提升至40%以上
- 核聚变业务占比突破30%
2. 2026-2027年规划:
- 重庆、伊犁氢能产业园投产
- 核聚变订单突破10亿元
- 营收增速保持20%-25%,净利润增速30%-35%
3. 2028-2030年愿景:
- 形成"制冷+氢能+核聚变"三足鼎立格局
- 成为全球清洁能源装备领军企业
- 实现营收规模翻番,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风险管控措施:
1. 加强现金流管理,优化应收账款结构
2. 控制投资节奏,确保资金链安全
3. 强化技术研发,保持创新优势
4. 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财务风险
6. 总结与展望
6.1 核心竞争力总结
雪人集团作为国内制冰设备龙头企业,经过20余年发展,已构建起独特的竞争优势:
技术领先优势:
- 掌握-271℃超低温氦气压缩机技术,打破国际垄断
- 实现-271℃至+460℃全温区压缩机覆盖
- 拥有313项专利,技术实力行业领先
产业链整合优势:
- 通过国际并购获得瑞典SRM、意大利Refcomp等国际品牌
- 形成从压缩机核心部件到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
- 具备为大型工程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
市场地位优势:
- 国内制冰设备市场占有率第一(6.61%)
- 参与多项国家重大工程,品牌影响力强
- 产品出口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战略布局优势:
- 在氢能、核聚变等高增长赛道提前布局
- 与中石化、中科院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 国际化布局初见成效,海外业务快速增长
6.2 发展前景评估
基于公司的业务布局、财务表现和行业趋势,雪人集团发展前景评估如下:
乐观因素:
1. 政策支持:国家"双碳"目标、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利好
2. 市场需求:冷链物流、数据中心、新能源基础设施需求增长
3. 技术突破:核聚变、氢能技术逐步成熟,商业化前景明朗
4. 财务改善: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风险因素:
1. 现金流压力:应收账款高企,短期偿债能力偏弱
2. 政策变化:氢能补贴政策2025年底到期
3. 市场竞争:行业竞争加剧,毛利率面临下行压力
4. 技术风险:新技术商业化进程存在不确定性
综合评估:
雪人集团正处于从传统制造向新能源装备转型的关键期。公司在制冰设备领域的龙头地位稳固,在氢能和核聚变领域的技术布局具有前瞻性。预计未来3-5年,随着氢能和核聚变业务逐步放量,公司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但需要重点关注现金流管理和技术商业化进展。
6.3 投资价值判断
投资亮点:
1. 估值修复空间:当前估值相对合理,随着业绩改善存在修复空间
2. 成长确定性:制冰设备业务稳定,氢能和核聚变提供增长动力
3. 技术壁垒高:核心技术具有不可替代性,竞争优势明显
4. 政策催化:氢能、核聚变等领域政策支持力度大
投资建议:
1. 适合投资者类型:适合关注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的成长型投资者
2. 投资策略:建议分批建仓,重点关注季度业绩变化和重大订单公告
3. 风险控制:设置止损位,关注现金流和政策变化风险
4. 目标价位:基于2026年业绩预期和行业平均估值,目标价15-18元
6.4 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建议
对投资者的建议:
1. 关注公司现金流改善情况,特别是应收账款回收
2. 跟踪氢能和核聚变业务进展,评估商业化前景
3. 关注2025年底氢能补贴政策变化
4. 把握技术突破和重大订单带来的投资机会
对行业观察者的建议:
1. 关注雪人集团在核聚变领域的技术进展,这可能成为行业新方向
2. 观察传统制冷企业向新能源转型的路径和成效
3. 研究国际化并购整合对技术提升的作用
4. 关注"双碳"目标下制冷行业的发展趋势
对从业者的建议:
1. 技术研发人员可关注氢能、核聚变等前沿技术发展
2. 市场营销人员应重视系统解决方案能力建设
3. 管理人员需加强现金流管理和风险控制
4. 投资者关系人员应加强与市场的沟通,提升公司透明度
雪人集团正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传统业务稳健增长,新兴业务前景广阔。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凭借技术实力和战略布局,有望在新能源时代实现新的跨越。投资者应保持理性,关注公司基本面变化,把握长期投资机会。
来源:新生代游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