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吴石将军的史实不被时间埋没,一家三代为此努力整理,特别是孙子辈的何迪,放弃了瑞银证券董事长,从零开始整理历料,被别人不理解,他没有一句抱怨……
为了吴石将军的史实不被时间埋没,一家三代为此努力整理,特别是孙子辈的何迪,放弃了瑞银证券董事长,从零开始整理历料,被别人不理解,他没有一句抱怨……
何迪做的这件事,说起来挺简单,就是不想让吴石将军的史实不被人忘了,但真要做起来,里面的不容易和压力,从能查到的公开信息里都能看出来。
他之前在金融圈混得挺不错,后来转头去做史料整理,放弃的那些东西、要面对的难事,可不是一般人能扛住的。
早年间财经频道做过他的人物专访,画面里能看到金融街的办公室,落地窗外全是连片的玻璃幕墙,办公桌上摊着中银香港项目的蓝色文件夹,钢笔帽上还有明显的使用痕迹,当时他是瑞银证券董事长,还兼着亚洲投资银行部副主席。
促成他转行的原因,是家里的嘱托。他在一次公开访谈里拿过一本泛黄老相册,指着爷爷何遂的军装照说,爷爷临终前、还有父亲走之前,都特意提过,得让吴石将军的真相留下来。
打那以后,他就放下了金融这边的工作。行业新闻里也提过,他第一次打包办公室里的奖杯和合同时,手有点迟疑,后来他自己说,不是舍不得这份工作,是怕自己能力不够,对不起先辈和英雄的嘱托。
刚开始的两年,他确实遇到不少坎。他是搞金融出身的,对历史研究一点经验都没有。为了找吴石将军赴中国台湾省前后的原始档案,他特意去了中国台湾省的档案机构,在地下室里连着查了三天旧报纸。
那地方又阴又冷,他的牛仔裤膝盖处因为老蹲坐着都磨坏了,指尖也沾满了油墨。最后总算在1950年当地旧报的角落里,找到了一则关于吴石将军的记载,当时他情绪挺激动,觉得这又给还原将军事迹添了份依据。
后来他公开分享过这张剪报,1950年的纸都已经脆了,上面的字也模糊,旁边还有他用红笔写的“片面表述,需核对”,纸角的褶皱都还保持着原样。
身边不少人其实都不理解他的选择。他以前财经圈的同事,私下里聊起这件事,觉得他放着高薪工作不干,去搞史料整理,实在不划算。
朋友聚会的时候,也有人问他,是不是想借着“英雄后代”的身份博关注?他后来在访谈里说,当时也没多辩解,知道外人很难明白他真正想做的是什么。
他还在一部历史人物纪录片里提过,有次就餐的时候聊起,《百年潮》里有篇郑立的考据文章早就说过,吴石将军不是民间传的“秘使一号”,就是个为了信仰甘愿奉献的普通人,也有恐惧和牵挂,可还是选了牺牲这条路,这样的人不该被忘记。
个人生活上,他也做了不少取舍。女儿中考前一周,他本来答应带她去迪士尼,结果接到广西一位吴石将军老部下的电话,对方愿意提供相关信息,他连夜收拾行李就出发了,女儿为此还闹了点小情绪。
他在公益分享会上说,那天晚上他在卫生间待了挺久,还抽了烟,心里其实对女儿挺愧疚的。
还有一次他母亲住院,医院志愿者拍的照片里,他坐在病床边的折叠椅上,膝盖上摊着史料,手里拿着荧光笔标重点,眼睛看着就挺疲惫。医生当时让他多休息,可他觉得多整理一份史料,吴石将军的史实被记住的可能性就多一分。
公开分享这些事的时候,他也受过质疑。
有一次他在社交平台发了吴石将军的绝笔诗“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还附上了和方志四川相关人士的核对记录截图,结果下面有评论说“没必要揪着过往历史不放,不如多关注当下的事”。
他后来聊起这事,说当时看到评论心里挺沉的,但也能理解每个人想法不一样。
他说,可能有些网友不知道,这是吴石将军临刑前还念着的诗,也不清楚革命历史资料里记载的,将军把重要信息藏在钢笔帽、书脊缝里的细节,更不了解将军牺牲后家里人受的影响,他就是想通过慢慢分享,让更多人知道这些历史细节的价值。
他也有过想放弃的时候。2023年福建有家地方媒体报道过,有年初冬他去福建乡下找知情者,先坐了三小时大巴,又走了两里泥路,结果找到那位老人,对方因为得了阿尔茨海默症,根本记不起相关的事。
那天还下着大雨,他返程的时候浑身都湿透了,后来采访里他坦言,那一刻真的担心自己完不成史料整理的活,怕吴石将军的史实慢慢就被时间冲淡了。
不过,他口袋里一直揣着一张吴石将军绝笔诗的拓片,这是他父亲何康生前用红绸布包好交给他的,后来还被收录进了《何遂遗踪》,他随身带了三年,拓片边缘的塑料膜都因为长期存放软化了。就是这张拓片,让他又坚定了接着做下去的决心。
这些年下来,他的付出也总算有了成效。好几家博物馆的公告里都写着,他整理的史料已经被正式收藏了。
福州三山人文纪念园揭幕吴石、何遂塑像的时候,新闻照片里他带着女儿站在塑像前,女儿行了少先队礼,他神情挺庄重的。
现在社交平台上,越来越多年轻人留言说,通过他的分享知道了吴石将军的事迹,还特意跟他说声谢谢。
还有路人拍到过,他带女儿去福田公墓给吴石将军扫墓,女儿说以后也想参与将军事迹的传播。
他聊起这个场景的时候说,那一刻,觉得这么多年的付出没白费,还能有人接着传承,心里挺暖的。
他在不少公开场合都说过,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老了以后能到爷爷、父亲还有吴石将军的墓碑前说一句,自己没辜负嘱托,将军的史实一直有人记得、有人传播。
2022年一场历史主题分享会上,他手里拿着热饮,语气平和地说,以前也怕自己的努力没用,但看到年轻人主动关注这段历史,就知道自己选对了。
说到底,他做这些事,核心就是履行一份承诺,不让英雄的事迹被埋没,而这份坚持本身,也让更多人明白,传承历史到底有什么意义。
吴石将军是英雄,何迪何尝不是英雄呢?
一位是站在灯光下被人注视的英雄,一位是为吴石将军掌灯不求回报的英雄,这两位英雄都值得我们为他们点赞![赞]
本文为基于公开信息(含公开访谈、地方媒体报道、博物馆公告)的个人梳理与感悟,非新闻报道或官方定论。文中人员相关细节(如何迪祖辈的嘱托、父辈传递拓片的场景),均源于公开素材的个人视角化呈现与合理联想;对“三代人守护史实”“平凡人掌灯式坚守”的价值解读,仅为个人结合内容形成的感悟,不构成对人物、事件的官方定性或权威评价。
来源:随心而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