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福建人,去了趟延安,忍不住想说:对延安的4点印象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30 06:41 1

摘要:抬头能看到红旗在风里打卷,旗杆旁是讲解的小喇叭,一个点一个点地播。

标题一出来,心里就打鼓了。

福建的海风吹惯了,延安的黄土要去踩一踩。

火车一夜一夜地跑,窗外的山一点点发硬,颜色从绿到黄。

下车先闻到的是土味,粗,干,真。

第一印象是坡多。

路往上拐,台阶一层接一层,鞋底磨得发热。

窄巷贴着窑洞走,墙面都是老泥巴,手一摸会掉粉。

抬头能看到红旗在风里打卷,旗杆旁是讲解的小喇叭,一个点一个点地播。

远处传来二胡声,曲子慢,像风里有沙。

第二印象是红。

红色在这里不是口号,是牌子,是徽章,是墙上的标语,是胸前的小别针。

一进延安革命纪念馆,大门不大,院子宽,石板路有年代感。

门口的松树被风刮得硬挺,树下是合影的人群,手上举着自拍杆,笑得真。

馆里第一张老照片是窑洞里开会,桌上只有油灯,灯芯有黑头。

玻璃柜里的军帽边上起毛,棉衣褶子深,补丁一处压一处。

延安不是喊口号的地方,是把日子怎么过下去的地方。

工作人员说,1936年红军到这里,靠窑洞挡风,靠羊皮袄挡冷,靠黄米面顶饿。

玉米面的窝窝头摆在展板上,颜色发暗,瓷碗有口子。

讲解员说,很多东西当年没得选,能活下来才是硬道理。

脚跟一沉,人就不想走快。

第三印象是窝头香。

来延安不吃羊肉不算来过,街边的羊肉汤锅一开盖就白雾腾,汤面有油花,香味直钻鼻子。

土窑洞旁边的小摊摆了几样,油馍馍,洋芋擦擦,酸菜揪片,碗不大,量够实在。

点了碗羊肉汤,再来一个荞面饸饹,面条粗,嚼起来有筋,蒜泥一拌,鼻子发酸,舌头热。

馍馍掰开泡汤里,汤进了馍,牙一咬,汤喷出来,烫嘴是真烫,香也是真香。

摊主是本地大叔,手上油光,刀起刀落,片羊肉像拉锯,速度不慢。

大叔说,外地人爱点全瘦,这里人爱点带皮,汤更厚,肚子暖。

价格不高,实在。

第四印象是夜风冷。

延安白天热闹,到了夜里,风一吹,人就缩脖子。

宝塔山下一条河,水面黑,桥上灯一盏一盏地亮。

塔身又黄又亮,层层叠叠,影子落在水面,晃一晃,像有人从水里看你。

宝塔建在高处,老话说唐代就有传闻,真正的塔在宋代重修,后来多次修护,日子长,故事也长。

以前打更人半夜敲梆子,声从塔脚传开,城里人听着踏实。

塔不是摆设,老时候是望火台,也是指路灯,天晴能望十几里。

站在塔下抬头看,风从耳边穿过去,脑子一下清了。

脚边有人摆摊,卖红枣,卖核桃,卖红糖粥。

伸手接过一杯,热气扑脸,甜,不腻。

白天走得急,夜里就慢下来。

延安的故事要慢慢听。

窑洞是关键。

延安窑洞不只是住人,还是办公室,是教室,是医院,是印刷厂。

杨家岭一排排窑洞挨着山,门上挂着牌子,写着当年的机构。

墙里埋着稻草,泥巴干了就结实,冬暖夏凉,风不走,热不出。

有人在窑洞门口扫地,扫帚用高粱秆扎的,沙沙有声。

路边的老槐树有疤,树皮裂开,缝里冒新芽。

杨家岭曾开过重要会议。

当年灯光就一盏,桌上铺白布,几个人挤着写材料。

小黑板粉字一抹就花,衣袖上全是灰。

走进枣园,一进门就是门墩,磨得溜光。

枣树个头不高,树干粗,树皮起皱,秋天红枣一串串,风一吹打在瓦上,咚咚响。

枣园是住处,也是脑子转的地方。

院墙不高,人一站就能看外面。

警卫房还在,门框低,跨一步要低头,不低头准撞。

土院子有鸡鸣,井口有水绳印子。

这地儿不豪华,但有股子劲儿。

再说王家坪。

王家坪有当年的司令部,屋里木床矮,床脚垫石头,地是夯土,踩上去硬得很。

墙上贴着老地图,纸边儿卷起来,线条粗,标着山沟地名。

这几个点串起来,就是延安的骨头。

从这些地方出来的政策,从这里写下去的字,慢慢走到了全国。

路过凤凰山,台阶一截一截,腿酸,心里却踏实。

山上风更猛,帽子差点飞。

山脚下卖烤土豆的婆姨,手心黑,笑起来有细纹。

土豆剥皮撒盐,冒热气,手一搓,皮就掉了,嘴巴被烫得“嘶”一声,心里舒服。

延安的街,不宽不窄。

新城里楼整齐,老城里墙斑驳。

公交路线简单,站名直白。

打车起步价不高,司机话不多,问路不绕弯。

公交能到大点的红色点位,换乘少,等车时间短。

自驾更自由,红点多,分散,山路多,开起来更省心。

路边限速牌子多,该慢就慢,弯道多要稳,别跟导航较劲,按路牌走更准。

停车场基本都有,景区外有大停车场,价格公开,入夜后空位多。

吃的集中在南桥那一片,早上早点摊多,豆腐脑、油茶、麻花、甑糕,十来块钱就顶饱。

午饭找本地小馆子,别冲着大招牌,瞅烟囱有白烟,门口有小板凳,大概率不踩雷。

晚饭早点去,七点后基本排队,名单一本一本地写,排到都夜风起了。

住宿别横挑鼻子竖挑眼。

老城区窑洞民宿有味道,隔音一般,洗漱要看热水器,冬天水量会小一点。

新城区连锁酒店稳定,价格合适,车位多,晚上安静。

带老人就住新城,带小孩住窑洞会新鲜,但要带厚睡衣。

季节要说清。

春天风大,黄土飞,口罩要备,润唇膏要用。

夏天白天晒,早晚凉,短袖加薄外套,不要贪凉水,肠胃扛不住。

秋天舒服,枣红,天蓝,拍照好看,人也多,房价有涨。

冬天冷,风钻衣缝,羽绒服到位,鞋底厚,耳朵要护,暖宝宝备几个,进馆子就热,出门就冷。

人少的时间最好,工作日去,队短,车顺,讲解能多听几句。

打卡点要有先后。

宝塔山早去,人少,台阶不挤,上塔看城,光线侧,照片顺眼。

杨家岭下午去,日头斜,窑洞门口有影子,拍人不刺眼。

枣园傍晚去,红枣树下风平,院子里安静,脚步声清楚。

王家坪穿插去,路不绕,停留三十来分钟就够。

纪念馆留两小时,慢看。

馆里板块多,按时间线走,别跳,容易串。

每个板块都配有口述,耳机可以租,声音稳,信息全,走走停停不累。

买东西要有谱。

红枣看干度,捏一捏,回弹好,壳薄核小更实在。

核桃看皮,纹路清,裂口整,不掉渣,回家好敲。

羊肉干试吃,嚼起来有纤维,不甜不腻,才算过关。

黄酒小坛很诱人,先闻,酒香要干净,不刺鼻,再买。

书店有很多红书,挑袖珍本,回程轻,一路能翻。

拍照别占道。

窄巷里一停,后面全堵,工作人员会提醒,照完闪人,别赖着。

讲解员辛苦,嗓子干,递一瓶水,点点头,大家都舒服。

问路要问老大爷,手一指就是路,少绕弯。

公共厕所多,标识明显,纸有时不够,口袋里备一包纸,关键时刻真用得上。

延安的节奏不是海边那种松,是紧里带松。

红色点位密,内容重,脑子要时不时地空一下。

找一条靠河的步道,慢慢走两里,风把心里那口气吹顺了,脚就不疼了。

说说古史。

延安旧称延州,北宋置州,元代属陕西行省,明清设延安府,地位一直不低。

城南宝塔山原名“招提山”,有唐代佛寺旧基,塔为宋代样式,明清多次修缮,塔身八角九级,砖木结合,塔内有旋梯,古人上塔望风观月,民间又叫“文峰塔”,取文运之意。

黄帝陵在黄陵县,离城远,但延安人常提,轩辕黄帝的传说在这片黄土流传很广,清明公祭自古有之,近代恢复,礼器规制讲究,礼成之后会有诵读文辞,庄重不做作。

城里还有清凉山,旧时寺观林立,金钟长鸣,文人题刻不少。

清代学者来这里访古,留下拓片,至今还能在碑廊里看到边角。

这些老事儿不虚。

每一步都有印子,每块石头都有来处。

安全要提早说。

山路多,护栏有,别翻越。

窑洞里台阶高,踏稳,别低头看手机。

孩子牵好手,别在塔下跑。

夜里人少处不要深走,主道灯亮,走主道。

吃辣要适量,胃不行的先喝汤,再上肉。

喝酒就别开车,警车常巡,别逞能。

预算好掌握。

吃一日人均五六十能打住,想尝多几样上百也够饱。

住一晚连锁两三百,窑洞民宿三四百,节假日翻倍,记得早订。

门票整体亲民,宝塔山门票不贵,纪念馆免费,提前预约,身份证带好。

交通别迷糊。

高铁到延安站和延安东站都能用,延安站离老城近,去宝塔山、纪念馆更方便,延安东站离新区近,车位多,出站路好走。

报个价钱心里有底,打车起步十来块,跨区五六十,夜间加一点。

公交两三块一趟,刷码快,站牌清楚。

自驾的朋友,进城高峰是早八点半和晚五点半,错开就顺畅。

导航选“避免拥堵”,别钻小巷,小巷都是单行,倒车费劲。

再说人情味。

延安人不热闹,不冷淡,话少,办事直。

问价不会乱抬,讲价有余地,幅度不大。

别逗硬话,笑着说,事就成。

有时候一句“辛苦了”,比一块糖顶用。

最后说四点印象。

坡多,走起来累,眼睛开了,城在山里,路往上走,心也往上走。

红重,红不是摆着看,是一日一日过出来,窑洞、油灯、窝头,把理儿过硬了。

馍香,羊汤一口下去,肚子暖,心也稳,简单的东西最能安人。

夜冷,风一来,人就清醒,塔在上面亮着,像一只眼,盯着你别飘。

从福建到延安,海风换成了黄风,湿润换成了干脆。

人会累,鞋会脏,嘴会被汤烫,心会被故事烫。

值。

来源:那一刻的思绪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