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徽评:“潮”起来,老字号历久弥新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8 23:26 1

摘要:北京王府井吴裕泰的冰淇淋售卖窗口前,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大排长龙;天津桂发祥十八街麻花的非遗体验系列研学活动,让观众“零距离”感受麻花制作技艺的魅力;青岛啤酒博物馆外墙变身幕布,光影技术化身神奇画笔,为观众献上绚烂的3D光影秀……当下,我们追寻“潮品”时,总会发

北京王府井吴裕泰的冰淇淋售卖窗口前,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大排长龙;天津桂发祥十八街麻花的非遗体验系列研学活动,让观众“零距离”感受麻花制作技艺的魅力;青岛啤酒博物馆外墙变身幕布,光影技术化身神奇画笔,为观众献上绚烂的3D光影秀……当下,我们追寻“潮品”时,总会发现不少老字号的身影——它们正在创新之路上不断焕发新的朝气和活力。(10月26日《光明日报》)

作为民族自主品牌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载体,老字号凝聚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记忆。截至目前,我国中华老字号数量已增加到1455个,“国货潮品”备受年轻人青睐,整体年营业收入超过2万亿元。

老字号要“倚老”更要“卖新”。老字号的“老”,在于其深厚的历史积淀、精湛的传统技艺和几代人的口碑传承。“老”是信任的基础,是品牌的底气,也是吸引消费者的情感锚点。然而,面对消费主力日益年轻化的现实,仅靠打“情怀牌”难以持久,“新”才是老字号延续的关键。三元食品以“北京市牛奶公司”复古概念打造主题商店,将冷藏货架升级为自打奶区、奶茶吧台的复合型空间;稻香村将胡同老街文化“刻”在糕点上,咖啡品牌融入中医养生药材,用新设计、新口味重塑产品形象。数据显示,2024年老字号商品消费者中90后占比40%,是购买老字号最多的群体;00后下单量同比增长95%。“倚老”是坚守核心技艺与品牌初心,“卖新”是用现代思维重构产品与营销。老字号唯有既保留“小时候的味道”,又让年轻人喜欢,才能在消费市场中站稳脚跟。

老字号要卖“产品”更要创“场景”。过去,老字号多以“售卖产品”的单一模式存在,消费者买的是商品,却难触摸到品牌背后的文化。新场景的打造,让老字号实现了“时空穿越”。上海华山263老字号品牌馆里,消费者骑上凤凰自行车、戴上VR眼镜,就能在“十里洋场”与现代陆家嘴间穿梭;北京龙顺成的京作红木家具、仿膳茶社的宫廷糕点,通过主题摄影、工艺手作等互动环节,让市民近距离感受精湛工艺。场景创新不止在线下。浙江打造“老字号国潮数字产业园”,山东创办“中华老字号直播基地”,越来越多老字号掌门人走进直播间,通过镜头讲述品牌故事、展示传统技艺。线上线下的场景融合,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更让老字号突破地域限制,成为全国消费者的“打卡点”。

老字号根植“传统文化”方能书写“不老传奇”。守正创新是老字号的出路所在。守正是根基,守住的是匠心、技艺与文化内核;创新是路径,创的是产品、场景与传播方式。老字号的“根”,在于其承载的传统文化与非遗技艺。这些世代相传的“传家宝”,是品牌区别于其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吸引文旅消费的关键。在山东老字号暨非遗文化体验馆,游客可体验掐丝珐琅、木版年画等手造活动;河南开封百年白记的老师傅,用木槌捶打花生糕的场景,让非遗技艺从“历史记忆”变成“可品尝的消费体验”。老字号将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深度融合,才能让老字号真正“活”起来、“潮”起来,成为“不老传奇”。

当一杯鲜奶能唤起童年记忆,当一块麻花能承载文化体验,当一座博物馆能上演光影传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商业的复苏,更是文化的觉醒。老字号的“潮”,是国货之光,更是文化自信的生动注脚。未来,期待更多老字号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不老传奇”。(作者 章平周)

来源:安徽新闻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