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尽管釜山海岸的夏风已悄然转入初秋,暑意却仍未散去。2025华釜青年奖银奖得主唐亚词在釜山期间,有幸结识了MADTIMES杂志的创始人,二人相谈甚欢,也因此促成了本次采访。在此,中国广告以“青年创想”栏目对此次采访内容进行整理并发布,以下为韩国 MADTIMES
引言:
尽管釜山海岸的夏风已悄然转入初秋,暑意却仍未散去。2025华釜青年奖银奖得主唐亚词在釜山期间,有幸结识了MADTIMES杂志的创始人,二人相谈甚欢,也因此促成了本次采访。在此,中国广告以“青年创想”栏目对此次采访内容进行整理并发布,以下为韩国 MADTIMES 采访中国广告青年创想计划Young Stars China 2025华釜青年奖银奖获得者、广西师范大学22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唐亚词原文:
有人说,广告已走向终结;也有人说,人文科学乃至新闻业都已成为过去式。但来自中国桂林的年轻人唐亚词,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作为2025年MAD STARS釜山国际广告节Young Stars竞赛领域的中国代表选手,她探索了人工智能与创造力、科技与情感之间的边界。在这片领域中,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声音,也为“我们为何坚持创作”这一问题,给出了一份真挚的答案。
“我长于山水之间,希望有一天,我能够比高山更加坚韧,比流水更加浩荡。”如今,走下赛场的她,正站在新的起点。当她迈出向前的第一步时,我们由衷地为她喝彩。
2025华釜青年奖银奖得主、广西师范大学22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唐亚词 可以做个自我介绍吗?
我的名字是Tang Yaci,也可以叫我Ducky。很多人觉得我的英文名字很有意思。因为我的中文名读音跟中文的鸭子很像,于是有了这个非常可爱有趣的英文名字。
我来自中国桂林。这里有疯狂生长的参天树木和无与伦比的山水,一道漓江从中间流过,所以古人云:“桂林山水甲天下”。目前,我就在位于桂林的广西师范大学就读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是什么影响了你选择现在的专业?
我之所以选择新闻传播类的专业,背后有一个小故事——我想守护最热爱的东西。从小开始,我就在妈妈的指引下接触阅读,后来渐渐爱上文学。在大学选择专业时,我害怕以我的个性,会在日复一日的专业学习中消磨掉对文学的兴趣,于是我不想把热爱变成我的专业,更希望对它永久保持好奇与兴奋。其次,我平时写文章比较自由随性,我觉得新闻专业培养的严谨性,或许能让我的文字更有深度。于是,我选择了与文学有所关联的新闻传播学专业。
也这样在新闻专业的学习中,机缘巧合地,接触到了创意与广告行业。
在学习的过程中当然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我最喜欢的是和其他的创作者们头脑风暴的时刻。独木不能成林,我始终相信新闻是一个需要合作、需要共鸣、需要刺激的专业。我们经常会因为一个镜头、一次作品的主题争论不休,在你来我往的思想碰撞中做好一件作品,对我而言是最纯粹、最有趣的事情。
你是如何参与到MAD STARS中的?
其实是一种机缘巧合。我在中国参赛之前,我的搭档Shanyu Lu邀请我跟她一起参加。因为她较为擅长美术,而我可以主攻文案和现场提案,可以实现技能上面的互补。但彼时我的学业任务和工作都非常繁重,一开始我会担忧自己有没有精力去打这一场24小时的创意战。后来睡了一觉,莫名其妙觉得,我应该去,这么年轻的时候,应该做些没有理由的事情。
当时的我不知道未来何去何从,但是颇有一种横冲直撞的勇气。现在想来,我要万分感谢那时候莫名其妙的直觉和不怕失败的勇气。
中国区比赛中,有没有哪个瞬间让你印象特别深刻?
我永远不会忘记,当我在中国比赛时站在提案舞台上的那一刻。我的前方是中国最权威、最著名的创意界大佬,以及一百多位参赛选手,他们无比积极地跟我互动,我的右侧是给了我很多力量的、无与伦比的拍档。
那一刻我动容无比。我内心只有一个想法:我要打好这场仗,世界终于要看到我了。
在釜山的比赛中,评委们给了你怎样的反馈?
对于我们的作品,评委们的评价是“有意思,但不够有趣”“大家都有这样的出发点”。我觉得在现在科技盛行的时代,需要更加温柔、别具一格的洞察或是更加意想不到的执行方式。
我一直感到困惑的一件事情是,AI现在到底参与了多少创意行业生产,为什么今年釜山国际广告节如此重视新科技的运用与融合。但我真正接触到了一系列的前卫装置,我觉得AI能在执行的场域为广告落地助力颇多,它是工具,但永远不是人类的替代品,而是能够将执行真正落到实处的帮手。
也像我的一位老师告诉过我的——“真正的作品,是伟大的创意与完美的执行”。
今年的比赛命题据说难度很大,你和团队是如何应对的?
在和别的参赛选手的交流中,我们一直沟通下来的就是今年题目的难度。和我们一样,许多参赛选手刚开始拿到题目时都有些不知所措。青少年难道不知道电子烟有害吗?他们还是愿意去投身这种有害行为——最难被说服的群体遇上历年被称为“帅”的抽烟行为,一时间大家还真不知道如何破局。
印象很深刻的是一位日本选手:“因为我抽烟,所以我觉得今年的题目难度不算大!”
看来有时候洞察,也需要一定的个人体验——当然,这绝不是鼓励大家去抽烟的意思。
这次参赛经历中,最有意义的收获是什么?
如果说我从这次比赛中获得了什么,我会说,我愈发知道了“人”的重要性。AI鼎盛发展的时代,给人文敲响了警钟。我相信,无论技术如何激荡,人类需要的永远是温柔而有力量的洞察和共鸣。我会在之后的创作中,更关注到“人”的本身。
学了三年新传。时常听到“新传已死”“人文已死”“广告已死”的论调。但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此次在釜山的创意战役,我所见到的、属于年轻一代不腐不竭的创造力,是对这些陈年滥调最好的反击。
这个时代,鲜活的生命应像烈酒与阳光一样生存,或沉静、或放肆地展示有血有肉的思想,然后骑在巨人的肩膀上唱摇滚。
用横冲直撞创造时代的重音,唯有这样,才能被称为“Young Stars”。
未来你希望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我希望在明年毕业之后前往上海投身于中国创意的前线,进入广告行业,创造出自己的创意和作品。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痛苦、偏执、热闹、疯狂、独一无二的东西,去守住世界的人文堆成的高塔,去避免人的无垠思智踩进数字算法缔造的同质化烂泥。毕竟编码感受不到细腻潮湿的雨季,无法见到青苔就联想起忧郁,更没有能力为一轮残月而哭泣。无论数字如何激荡、外人如何评说,投身创作的人都不应该忘却当初为什么选择这些。
中国的古人说过一句话,叫做“置之死地而后生”。
唯有绝境,才能见到生机。他们说人文已死,而我相信,置之死地而后生。
愿我长在山水之间,却能比高山更加坚韧,比流水更加浩荡。即使这次我惜败釜山,即使没有人会知道明天怎样,挑战仍将继续,我的大脑和心跳,都准备好了。
英文链接:
https://www.madtimes.co.kr/news/articleView.html?idxno=25441
韩文链接:
https://www.madtimes.co.kr/news/articleView.html?idxno=25427
本文转载自韩国媒体平台MADTIMES(www.madtimes.co.kr)
排版 | XG 审核 | 林莹
创刊44周年
视频号模板,只能用同步方式上传到公众号后台
——
来源:中国广告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