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如,陕西高点继突破1.27元、1.28元后,现在又冲上了1.29元/斤,可以说距离1.3元/斤仅是一步之遥。
小麦这两天是越来越疯狂了。
一方面是高点不断上移,连续创下新高。
比如,陕西高点继突破1.27元、1.28元后,现在又冲上了1.29元/斤,可以说距离1.3元/斤仅是一步之遥。
另一方面,也不光是个别地区创新高,整体麦价重心都在上移。
比如河南、山东、河北等主产区,麦价重心也在不断上移,比如河南已普遍登上1.25元/斤,山东和河北均价也登上了1.24元/斤,而且也都在继续上移。
三是小麦拍卖也很疯狂,不仅成交率高,而且普遍出现了溢价,溢价幅度也是越来越高。
比如,昨天地方小麦拍卖最高溢价就达到了265元/吨,也是相当令市场炸裂了。
但是随着小麦持续上涨,市场的恐高心理也越来越浓,毕竟也传出了托市小麦拍卖的消息,所以也是很担心小麦会突然掉头走跌。
毕竟大家也都明白,面粉需求虽然说有一定提升,但是远没有那么强劲,支撑不起小麦这么上涨。
而饲料需求呢,是有提升,但是玉米现在正值收获,且与小麦价差较大,所以严格来说,小麦也不具备什么性价比优势。
所以对小麦的担忧不无道理。
但目前来看,小麦还正处于上涨的风口上,掉头还没那么快。
第一,看涨情绪还在上升。
节后小麦不断上涨,最开始是受天气以及收获玉米的影响,小麦上量被动下降,但随着小麦持续上涨,市场看涨情绪也开始水涨船高了。
这也是为什么雨过天晴以后,小麦的上量并没有出现太大幅度的激增,根据市场反映,小麦的流通仍然偏紧。
一方面是基层剩余粮源本来也不多了,再加上忙着玉米的收获及晾晒,以及冬小麦的播种,也是无暇顾及小麦。
另一方面,贸易主体的情绪有很大转变。
前期的心理是比较矛盾的,因为主流渠道囤粮成本并不低,但也担忧小麦涨幅有限,错失良机。
但随着小麦不断创新高,以及现在全国小麦均价已快接近1.25元/斤了,惜售心态明显增强。
要知道之前1.25元一直被看作是小麦的天花板,而现在呢,全国均价都快接近1.25了,快成了小麦的底了。
而且再加上玉米质量分化,小麦替代增加,以及冬小麦晚播,给新小麦产情带来的不确定性,都使看涨情绪不断升温。
第二,冬小麦晚播。
受之前华北黄淮持续降雨的影响,玉米质量出现分化,而冬小麦也面临晚播。
从目前的播种进度来看,山东、河南、安徽、陕西、湖北等部分地区土壤湿度较大,对小麦的播种有一定影响,这些产区的部分地区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晚播。
冬小麦晚播对小麦市场有两个影响:
一是影响新小麦的产情预期。
但这是有争议的,因为不见得晚播就一定减产,但是这至少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所以对小麦市场来说,至少是偏利多的。
二是种粮积极性的问题。
本来就晚播,如果小麦再跌个不停,是容易影响种粮积极性的,所以至少在这个时候,政策端会更倾向于保护小麦,而不是让小麦降温。
虽然小麦不会没有边际地上涨,但是至少现在还不会马上停下来,或者说小麦也正在寻求新的顶和底,这既是一个上涨的过程,也是一个寻顶找底的过程。
本文完,欢迎关注并点赞,给个支持。
来源:新农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