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布局背后的“深蓝”信号与两岸期许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4 17:00 2

摘要:“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治国理政,关键在人。”政党人事布局从来不是简单的职位安排,而是路线方向的鲜明宣示。2025年10月22日,中国国民党主席当选人郑丽文公布首波党部人事名单,李乾龙出任副主席兼秘书长,季麟连担任副主席,这一“双核心”配置刚一披露,便在台海两岸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治国理政,关键在人。”政党人事布局从来不是简单的职位安排,而是路线方向的鲜明宣示。2025年10月22日,中国国民党主席当选人郑丽文公布首波党部人事名单,李乾龙出任副主席兼秘书长,季麟连担任副主席,这一“双核心”配置刚一披露,便在台海两岸引发高度关注。从两位人选的“深蓝”底色,到背后牵涉的黄复兴党部特殊背景,再到郑丽文自身的政治主张,这波人事安排不仅勾勒出国民党新领导层的轮廓,更释放出关乎两岸关系走向的重要信号。

一、人事出炉:“双核心”配置的双重考量

郑丽文此次公布的首波人事,虽仅涉及两位核心副手,却暗藏精密考量。担任副主席兼秘书长的李乾龙,并非国民党党务系统的“新人”——他曾执掌新北市党部主委这一关键地方党务职位,更在江启臣任内担任过党秘书长,对国民党的组织架构、运作逻辑与派系生态熟稔于心 。这种“回锅”任职的安排,既规避了新人接手可能出现的磨合阵痛,更能借助其丰富经验快速推进党务交接。国民党第22届第一次全代会已定于11月1日举行,留给新团队的准备时间仅有十天,李乾龙的“熟门熟路”无疑是确保交接顺畅的关键。

另一位副主席季麟连的入选,则更具象征意义与路线导向性。这位台海军退役上将的履历中,“黄复兴党部主委”一职尤为醒目。作为国民党内历史最悠久、基础最稳固的特殊党部,黄复兴党部成立于1956年,成员以台军退役官兵及眷属子弟为主,素有“深蓝铁票仓”之称,其名称中的“炎黄子孙复兴中华”寓意,更彰显着鲜明的民族认同立场。季麟连不仅曾执掌这一核心党务部门,更在此次国民党主席选举中早早公开支持郑丽文,其入选既是对“深蓝”阵营的明确安抚,也是对郑丽文竞选路线的坚定延续。

两位副手一文一武、一内一外的搭配堪称精妙:李乾龙深耕党务多年,擅长内部协调与组织运作,可稳“内政”;季麟连出身军系且深耕“深蓝”社群,在凝聚核心共识、强化两岸论述方面更具优势,能固“根基”。这种配置既兼顾了党务实操与路线宣示,也为郑丽文后续推动党内团结、落实政治主张埋下了重要伏笔。

二、人选解码:“深蓝”底色与两岸立场的呼应

人事安排的深意,藏在人选的过往言行中。郑丽文此次提名的两位副手,均以鲜明的“深蓝”立场著称,与她竞选时提出的“两岸同属一中”“台湾人就是中国人”等论述高度呼应,形成了“路线-人事”的完整闭环。

李乾龙的两岸立场早已通过行动清晰展现。2025年,他曾两度率团访问大陆,先后拜谒中山陵与炎帝陵,在公开场合明确表态:“‘九二共识’是两岸和平的定海神针,两岸同文同种同族,不只是‘一家亲’而是‘一家人’” 。他特别强调抗战胜利是两岸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荣耀,这种将历史认同与两岸情感紧密联结的表述,正是“深蓝”路线的典型特征。对于郑丽文而言,重用这样一位深耕两岸交流的“实干派”,既是对自身竞选承诺的兑现,也是向外界传递“国民党将重启两岸务实沟通”的明确信号。

季麟连的“中国认同”则更为直白炽烈。这位祖籍浙江杭州、辗转南京后迁居台湾的“外省二代”,曾在公开场合掷地有声地宣称:“我是浙江人,我是台湾人,我是中国人,我们是中华民族。谁说我不对?” 2024年黄埔军校建校百年之际,他更是突破民进党当局阻拦,前往广州参加纪念活动,并喊出“驱逐‘台独’,复兴中华”的口号,其立场之坚定震撼岛内。尽管他早年曾受陈水扁提拔,但退役后始终坚守“深蓝”立场,这种历经考验的认同,使其成为郑丽文巩固核心支持者的不二人选。

两位人选的共同特质,在于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坚定认同,这与郑丽文当选后宣示的“让台湾同胞能自豪、自信地说‘我是中国人’”的目标形成完美呼应 。这种“志同道合”的人事布局,彻底打破了此前外界对国民党“模糊两岸立场”的质疑,清晰传递出“路线不变、立场坚定”的强烈信号。

三、黄复兴党部:特殊符号背后的政治分量

季麟连的任职,让有着68年历史的黄复兴党部再次进入公众视野。这个由蒋介石时期设立、专为退伍官兵打造的特殊党部,不仅是国民党的“铁票部队”,更承载着两岸关系中的特殊记忆与情感联结。其名称中“炎黄子孙复兴中华”的寓意,从诞生之初便锚定了“民族复兴”的核心目标,与民进党推行的“去中国化”路线形成尖锐对立。

在国民党的发展历程中,黄复兴党部始终是“深蓝”路线的重要支撑。其成员多为亲历过历史变迁的退伍军人及后代,对“两岸同属一中”有着天然的情感认同与历史认知,这种认同不受岛内政治风向的轻易动摇。近年来,尽管曾有国民党内提出裁撤黄复兴党部与地方党部合并的提议,并引发强烈反弹,但这一党部的核心地位与影响力始终未减。季麟连作为前黄复兴党部主委出任副主席,本质上是郑丽文对这一核心支持力量的明确接纳与重视,更是通过这一特殊符号向外界重申国民党的“民族立场”。

对两岸民众而言,黄复兴党部的“复兴中华”寓意与季麟连的“我是中国人”宣言,共同构成了跨越海峡的情感共鸣。在民进党当局持续推行“去中国化”教育、试图割裂历史记忆的当下,这种鲜明的身份认同宣言,无疑是对“台独”势力的有力回击,也让两岸同胞看到了国民党坚守民族大义的可能。

四、路线明晰:从人事布局看两岸关系新可能

郑丽文的首波人事布局,本质上是其政治路线的集中体现。这位国民党历史上第二位女性党主席,在竞选期间便以“从羊群变狮群”的口号展现改革决心,更以“反对‘台独’、坚持一中”的鲜明立场区别于党内温和派 。此次启用李乾龙、季麟连两位“深蓝”代表,进一步印证了她不会走“模糊路线”,而是要带领国民党回归核心立场。

从现实需求看,这一布局既着眼于党内团结,也瞄准了两岸未来。对内,通过安抚“深蓝”阵营、兼顾派系利益,可快速整合党内力量,为2026年地方选举与202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积蓄能量;对外,则通过清晰的两岸立场宣示,重建大陆对国民党的信任基础,为重启国共对话创造条件。郑丽文当选后,德国之声等外媒便注意到,她反对赖清德当局增加军费预算的政策,这种“反战促和”的姿态,与李乾龙、季麟连的两岸论述形成呼应,共同构成了国民党新的政策底色。

对两岸关系而言,这波人事安排带来了新的期许。李乾龙的“两岸一家人”论述与季麟连的“复兴中华”呼声,若能转化为实际行动,将为两岸交流注入新动力。从拜谒炎帝陵体现的文化认同,到突破阻拦参加黄埔纪念活动展现的历史担当,这些言行都证明,国民党仍有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的基础与能力。正如郑丽文所言,坚持“九二共识”与反对“台独”才是台湾真正的主流民意,这波人事布局正是对这一民意的回应。

五、小编结语:人事定调,行稳方能致远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郑丽文的首波人事布局,以鲜明的“深蓝”底色完成了路线定调,让外界看到了国民党重拾核心立场的决心。李乾龙的党务经验与两岸情怀,季麟连的身份认同与历史担当,再加上郑丽文自身的改革锐气,共同构成了国民党新领导层的核心特质。

但人事布局仅是第一步,后续的政策落实更关键。如何以“九二共识”为基础重启两岸对话,如何推动台商台农分享大陆发展红利,如何在岛内对抗“去中国化”教育、重建民族认同,这些问题考验着新团队的智慧与担当。11月1日的全代会即将召开,更多党务人事的公布将进一步勾勒出国民党的发展蓝图,而两岸同胞更期待的,是这些“深蓝”论述能转化为促进和平交流的实际举措。

历史的潮流浩浩荡荡,两岸同属一中的事实不容置疑,民族复兴的大势不可阻挡。郑丽文的人事布局已然落子,这枚棋子既承载着国民党的转型希望,也寄托着两岸同胞对和平的期盼。唯有坚守民族大义、顺应历史大势,以实际行动推动两岸交流合作,才能让这波人事布局真正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新起点,让“炎黄子孙复兴中华”的初心在海峡两岸落地生根。

读者朋友们,对此,你有着怎样独特的观点与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分享你的真知灼见!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来源:鲁源写作读书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