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以来,廊坊市广阳区人民法院锚定打造省域先进法院工作目标,深刻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际内涵,坚持重塑发展“廊坊经验”,将调解工作贯穿于办案全过程,着力化解矛盾纠纷,最大限度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满意度,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司法力量。
□ 王颖会
今年以来,廊坊市广阳区人民法院锚定打造省域先进法院工作目标,深刻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际内涵,坚持重塑发展“廊坊经验”,将调解工作贯穿于办案全过程,着力化解矛盾纠纷,最大限度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满意度,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司法力量。
基层联动聚合力
源头解纷护乡邻
“谢谢您,这下我们几家的房子算是保住啦!”村民老张拉着广阳法院九州法庭庭长的手激动地说。
不久前,某公司在某村施工过程中,不慎损坏了该村地下水管,大面积过水致使包括老张在内的三户村民家的房屋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痕,若不及时修复,将存在安全隐患。双方就修复问题未能达成一致意见,老张等三户村民无奈之下,将该公司以及某服务站诉至法院。
为精准把握案情,九州法庭庭长多次前往现场实地查看,认真勘查、测量,积极与各方当事人沟通协调。在此基础上,庭长一方面引导当事人依法进行鉴定,以确认损失情况、合理划分责任;另一方面,会同乡镇政府利用各自优势和资源,共同调解此案。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联合调解人员耐心调和、不懈努力,村民、公司、服务站三方达成调解共识,法庭现场出具了调解书。
对于涉及基层群众利益的纠纷,广阳区法院始终秉持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的原则,积极回应群众诉求,通过解“法结”化“心结”,切实将司法为民落到实处,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为建设和谐乡村、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科技赋能破壁垒
跨域联动续亲情
一老人病故后,三名子女因价值数百万元的遗产继承问题产生纠纷,并愈演愈烈。其中,侨居海外的小女儿委托律师,一纸诉状将侨居另一国的姐姐和居住在国内的母亲、兄长告上法庭。诉讼过程中,由于四名当事人分处三地,相隔遥远,再加上时差等因素,沟通时常陷入僵局。
承办法官带领团队认真梳理案情,总结争议焦点,确定了以调解方式化解矛盾的办案思路。承办法官利用新媒体平台建立“跨国调解群”,打破时空限制,实现文书电子送达、在线协商。
与此同时,法官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委托有关律协、调解组织,联系原、被告委托的律师展开调解工作。法官和多位律师都积极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以专业素养和温情调解,引导当事人从亲情角度换位思考,通过播放家庭影像唤起当事人美好回忆,从而打破僵局。经过7天线上调解,最终,四方达成和解,在线签署了调解协议,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广阳法院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为调解工作赋能,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促进了司法服务水平和审判质效的双提升,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温情调解纾民困
靶向施策护“薪”安
在办理一起农民工讨薪案件时,民事审判团队迅速了解案情,得知原告孔某作为工友组长,带领工友们在某建筑工地从事木工、钢筋工、零工等工作,因承包商与发包商长期拖欠工人工资,孔某作为代表将两家企业诉至广阳法院。经调解,三方达成和解,原告撤回起诉,解除保全,并签订三方协议书,约定了被告履行期限。然而,两个被告未如约履行,原告几次催要无果后,遂按照协议再次提起诉讼。
进入诉讼程序后,承办法官心里清楚这类案件不能简单地“一判了之”,“农民工等着钱用,企业也有实际困难,处理不好,有可能更加激化矛盾。”于是,承办法官组织三方坐下来,让当事人充分表达想法。在了解各方真实心理诉求后,承办法官耐心向两被告释法说理,从法律专业角度向被告阐明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法律后果,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导他们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体谅农民工群体的不易。最终,三方再次达成调解,并明确了履行期限和给付方式,几十名农民工如愿拿到了工资。
广阳法院秉承“如我在诉”理念,在司法审判实践中,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注重发挥“廊坊经验”作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幸福感。
来源:新浪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