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假期后复工,你是不是早上闹钟响了三遍才起床,坐在工位上刷了一小时手机才开始"工作",明明有deadline却总想着"再摸一会儿鱼"...
假期后复工,你是不是早上闹钟响了三遍才起床,坐在工位上刷了一小时手机才开始"工作",明明有deadline却总想着"再摸一会儿鱼"...
长假过后,大家都会有那种"摆烂又焦虑"的矛盾状态。内心一边焦虑着"这样下去不行",一边又无力改变现状。
直到我开始写作疗愈,才发现这不是懒,而是内心失去了压舱石。
为什么我们会陷入摆烂状态?
不是你不够努力,是你的内心没有锚点。心理学上叫习得性无助——当我们反复尝试改变却总是失败时,大脑会自动进入"防御模式",选择摆烂来保护自己。
就像我当初,明明知道要好好工作,却总是在实践中迅速退缩。这种状态让人既愧疚又无奈,仿佛被困在透明的笼子里。
写作疗愈如何成为你的压舱石?
写作不是让你成为作家,而是帮你重新认识自己。当我开始每天写20分钟的正念日记时,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第一周:我只是记录情绪,发现自己摆烂时的真实想法是"害怕做不好"。
第二周:开始写下每天的小确幸,哪怕只是"午餐很好吃"这样的小事。
第一个月:我开始在日记里对话内心的声音,问自己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慢慢地,我发现工作摆烂的背后,其实是对"平平无奇"的恐惧。我害怕努力了还是做不出好东西,所以选择不努力来保护自尊。
✨ 正念日记的神奇力量
写作疗愈不是鸡汤,是实实在在的心理工具:
澄清内心需求:通过书写,你会发现摆烂背后的真实原因
重建行动力:当你把焦虑写出来,它就不再那么可怕
培养自我关怀:学会用温和的语言对待内心的挣扎
建立反思习惯:定期回顾让你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
我现在的日记本里有这样一段话:"不是要做到完美,而是要做到真实。摆烂的时候就承认摆烂,焦虑的时候就记录焦虑,然后温柔地问问自己:明天想怎么过?"
如何开始你的写作疗愈?
工具准备:一个你喜欢的本子就够了,手机备忘录也行
时间设定:每天睡前20分钟,或者通勤路上
写作框架:
- 今天的心情是什么颜色?
- 有什么事让我有感触?
- 我想对现在的自己说什么?
别担心写得不好,这不是作文比赛,是你和自己的私人对话。
从摆烂到觉醒的转变
开始用写作疗愈自我后,我发现自己变了。不是突然变成工作狂,而是学会了接纳自己的节奏。有时候还是会摸鱼,但我知道这是需要休息的信号,而不是自我攻击的理由。
写作疗愈让我找到了内心的"压舱石"——那就是对自己的理解和接纳。当你不再和自己对抗时,行动力自然就回来了。
如果你也在寻找人生的锚点,不妨试试用文字和自己对话。也许答案一直都在心里,只是需要一个安静的出口。
来源: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