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大地奏响扶残助残新乐章:“十四五”宁夏残疾人事业实现长足发展|格外关爱·非凡五年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1 22:46 2

摘要:“十四五”以来,宁夏残疾人事业在多方努力下取得了长足发展。宁夏残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指示精神和考察宁夏讲话精神,在中国残联的指导和支持,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推动下,锚定《宁夏回族自治区残疾人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周南 北京报道

时代征程,镌刻砥砺奋进的足迹;塞上大地,奏响扶残助残的温暖乐章。

“十四五”以来,宁夏残疾人事业在多方努力下取得了长足发展。宁夏残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指示精神和考察宁夏讲话精神,在中国残联的指导和支持,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推动下,锚定《宁夏回族自治区残疾人保障和发展“十四五”规划》目标,全面加强制度性保障与系统性改革,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基础持续夯实。

如今,更具质感的生活、更为广泛的融入、更加充盈的希望,正成为宁夏残疾人朋友幸福生活的生动底色,一幅残健融合共进的壮美画卷,在六盘山下、黄河之滨徐徐展开。

筑牢保障网底,残疾人基本民生实现系统性改善

宁夏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制度创新与政策提标,不断织密扎牢残疾人社会保障安全网。

残疾人事业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与真金白银的投入。自治区报请中国残联印发《关于支持宁夏建设黄河流域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意见》,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明晰了路径。中国残联始终关心支持宁夏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四五”期间累计安排残疾人事业发展资金2.26亿元。自治区党委、政府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十四五”期间累计安排残疾人事业发展资金10.2亿元,年均增长10.1%,为各项惠残政策落地提供了坚实保障。

宁夏坚持制度创新、标准提档、服务扩容,累计出台各类扶残惠残政策221项,为残疾人生活和发展提供了全方位支撑。最直接的体现是残疾人收入的稳步增长,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的16867元增长到2024年的24521元,年均增长9.8%,高出城乡居民3.1个百分点。精准落实重度困难残疾人“单人保”等政策,10.3万名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社保、医保参保率分别由2021年的94.2%、98.47%提高到2024年的96.97%和99.43%。

保障标准实现跨越,推动建立了“两项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两项补贴”提高至每人每月115元、130元,标准位居西北第一。同时,持续实施“圆梦护航保”项目,为55万人次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覆盖范围和赔付标准走在全国前列。托养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累计建成28家寄宿制托养机构,为3.7万人次重度、智力和精神残疾人提供了专业、温暖的照护服务。

提升发展能力,残疾人就业教育康复取得关键突破

宁夏坚持“授人以渔”,将提升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作为核心任务,在康复、教育、就业等领域精准施策,有效激发了残疾人的内生动力。

康复服务更加精准有效。宁夏大力推进残疾预防体系化、康复服务精准化、儿童救助全程化,残疾人康复质量与覆盖面明显提升。出台《宁夏实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办法》,加速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累计建成24家残疾人康复机构、628个辅助器具循环借用点,提供基本康复服务26万人次,适配辅助器具7.2万人次,基本康复服务率、辅具适配率保持在99%以上,2024年全国排名分别为第四、第七。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成效尤为显著,0—6岁残疾儿童救助1.7万人次,康复救助率从94.9%提升至99.9%,近乎全覆盖。

教育就业协同推进,宁夏通过政策创新、资源整合、品牌引领,形成“康教融合促发展、多元就业稳增收”的新格局。教育方面,实施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665名残疾儿童少年得到“康教融合”救助,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由2021年的97.09%提升至2024年的99.13%。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宁夏坚持就业扩容提质并举,四年累计新增残疾人就业2.31万人,职业技能培训覆盖2.39万人次,占比从2021年的50.6%提高到2024年的63.9%,职业技能培训、新增就业完成率从202年的222.79%、205.78%提高到2024年的373.35%和236.72%,全国排名分别达到第一、第七。建立机关事业单位预留岗位、残保金联合征缴等制度,新增按比例就业1914人,残保金征收入库14.94亿元,就业质量明显提升。此外,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率连续两年保持100%。大力培育残疾人创业带头人,打造了“不尤手作”手工艺品、“塞上妙手”盲人按摩等特色品牌,建成“美丽工坊”5个、辅助性就业机构110家,帮助1638名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创造人生价值。

促进社会融合,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发展成果

宁夏致力于打破障碍、营造氛围,推动残疾人平等、充分地融入社会,共享发展成果。

文体生活精彩纷呈。基层“残疾人之家”覆盖全区63%的乡镇街道,服务残疾人4万人次以上,成为残疾人的温馨港湾。残疾人文化艺术事业蓬勃发展,成功承办第十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西部片区),并在第十一届全国汇演中取得历史最佳成绩。残疾人体育运动广泛开展,从成功举办宁夏首届残特奥运动会到积极筹备2026年第二届残特奥运动会,从承办全国性体育赛事4次到组织近千场群众性体育活动,带动6万名残疾人乐享运动,残疾人文体活动参与率从2021年的29.3%提高到2024年的54.3%。

无障碍环境与权益保障持续优化。开展无障碍环境督导274次,大力推进家庭无障碍改造17581户,完成中国残联下达困难重度残疾人家改任务的148.7%,任务完成率全国第六,极大便利了残疾人日常生活。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645次,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全社会扶残助残氛围日益浓厚,自治区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年均为残疾人办实事80余项,累计提供上门代办服务26.4万件;宁夏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累计实施助残项目44个,募集慈善物资价值4194.7万元,惠及困难残疾人9.6万名;志愿助残队伍增至77家,开展活动400余场,服务残疾人5万人次,“不尤·破茧”文创就业项目荣获国家级金奖;黄莺、马奕菲等优秀残疾人代表不断涌现,激励着广大残疾人勇敢追梦,展现了新时代宁夏残疾人的卓越风采。

“十四五”的实践充分证明,宁夏残疾人事业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项彰显社会公平正义的温度工程。站在新的起点,宁夏正以建设黄河流域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目标,继续阔步前行,携手广大残疾人共同迈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文梅

来源:华夏创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