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做跨境的朋友肯定都听过 Etsy 这个平台。 我很早之前就注册了一个,也陆续出过单。后来店铺借给一个做手工的朋友用,最近她不做了,我又把它拿了回来。 重新登录后台,看着那些熟悉的界面和规则,还挺有意思的。 也顺便勾起了一些我早年对这个平台的观察和思考。
很多做跨境的朋友肯定都听过 Etsy 这个平台。 我很早之前就注册了一个,也陆续出过单。后来店铺借给一个做手工的朋友用,最近她不做了,我又把它拿了回来。 重新登录后台,看着那些熟悉的界面和规则,还挺有意思的。 也顺便勾起了一些我早年对这个平台的观察和思考。
在我看来,Etsy 更像一个独立的、有自己奇怪生态的系统。你要是拿做亚马逊、独立站的那套思路去玩,大概率会水土不服。
一、Etsy 卖的不是产品,是人设
这是理解 Etsy 的第一性原理。 亚马逊是产品驱动的:用户带着目的来搜“红色手机壳”,比价、看评论、下单——效率至上。
但 Etsy 不一样。用户来这里,除了买东西,更想找一种独特性、故事感和“人味儿”。 他们想买的,不只是一个杯子,而是一个陶艺师亲手做的、有温度的杯子。
这也意味着,在 Etsy 上,你卖的不只是东西,更是你这个“人”的故事和风格。
二、别在图片上用力过猛
很多从亚马逊转来的卖家,一上来就拍那种白底商业大片。 但在 Etsy 上,这反而是雷区。 Etsy 的用户厌倦了过于完美、工业感太强的图片。
他们想看的,是产品在生活里的样子——随意摆在木桌上、阳光照进来的感觉,甚至是手作时的小瑕疵。
我自己在拍图时,会先去翻评论区,看看买家秀里有没有自然光下的好图;有几次直接私信买家问能不能借用当主图,效果反而更好。
不过,老卖家应该懂一个痛点: 国内很多手作品牌的原图都是中文的——包装、卡片、标语全中文,一到上架时就得改。以前我得一个个用 PS 抹掉、再贴上英文,很耗时间。 现在我都是直接把图片丢进象寄图片翻译里,它能识别图中文字自动翻成英文。 几秒就搞定。 不光节省时间,更重要的是——
翻译出来的字体、排版都保持原样,看起来完全不像后期改的。对于很生硬的翻译,一定要手动修改。
对 Etsy 这种讲究“自然感”的平台来说,个性化改图这一点非常加分。
三、Etsy 上最危险的事,不是没单,而是爆单
这是我最想提醒大家的一点。 在亚马逊或独立站,爆单是梦想;但在 Etsy,爆单可能是灾难。 Etsy 的风控系统极其敏感。 如果一个平时每天只出几单的小店,突然涌进几百个订单,系统会立刻判你为高风险: 是不是刷单?是不是账号被盗?是不是你的工作坊扛不住这么多单? 然后它就会——毫不犹豫地封店、冻结资金、审核一两周。 这对个人卖家来说,是毁灭性的。 所以 Etsy 真的不适合“快”策略,更像一个需要你慢慢打磨的工作坊:
用真实,代替精美用工具,提升效率用平稳,代替爆发四、聊点实在的:Etsy 的流量秘诀其实在 Pinterest
聊 Etsy 的流量就绕不开 Pinterest,这俩简直是天生一对。 Pinterest 的用户不是来社交,而是找灵感——家居、婚礼、手作、穿搭。
而 Etsy 上那些独特、有故事感的产品图,正好能打动他们。 我一般的做法是:
把店铺里最有氛围的图片(包括用图片翻译工具改好的英文版)发到 Pinterest。 在每张 Pin 的描述里写一句简短介绍 + Etsy 链接。
很多客户都是先在 Pinterest 上被图种草,点进来下单的。 这部分流量特别精准,而且稳定。
来源:象寄翻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