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零二五年九月三十日的北京,金风送爽,天朗气清。巍峨的建筑沐浴在秋日澄澈的阳光里,大街小巷飘扬的五星红旗,为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增添了浓墨重彩的节日盛装。
作者 杜月英 笔名 武墨钧
武韵流芳,薪火相传:杜月英先生中华武术教学课件开机仪式纪实
二零二五年九月三十日的北京,金风送爽,天朗气清。巍峨的建筑沐浴在秋日澄澈的阳光里,大街小巷飘扬的五星红旗,为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增添了浓墨重彩的节日盛装。
在这喜迎国庆的欢乐氛围中,一场旨在传承中华武学瑰宝、推动武术现代化传播的盛会——《杜月英先生中华武术教学课件开机仪式》,于北京金百万大酒店隆重举行。会场内外洋溢着庄重而热烈的气氛,各界嘉宾、武术名流、媒体朋友及热心学员济济一堂,共同见证这一传统武术与数字科技深度融合的历史性时刻。
上午十时许,酒店宴会厅内华灯璀璨,宾朋满座。巨幅主题背景板以中国红为主色调,“杜月英先生中华武术教学课件开机仪式”的字样苍劲有力,下方是象征传承与流动的武术图腾。背景音乐选用悠远沉稳的古琴曲,营造出凝重而宏大的气场。与会者们轻声交流,脸上洋溢着期待与喜悦,空气中弥漫着对武术事业的虔诚与对杜月英先生的崇高敬意。
一、 盛会启幕,群贤毕至
十时五十八分,开机仪式在热烈掌声中正式拉开帷幕。主持人周亮主编首先以洪亮而充满激情的声音,向全场宣告了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活动主题,并逐一介绍了莅临现场的各位重磅嘉宾。当介绍到每一位在武术界、教育界、文化界享有盛誉的名字时,现场都报以阵阵热烈的掌声。这份名单,堪称当代中国武术领域的一次高光汇聚:
——《武魂》杂志主编、武林志公司负责人周亮先生,作为武术文化传播的重要推动者莅临;
——国家武术高级教练、高级美术师,中央美院、清华美院客座教授樊家军先生,其跨界的艺术视野令人期待;
——天津大学微电子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武术六段、武当玄门丹派传人、混元太极拳传人申云琴老师,展现了文理兼修、武学精深的独特风采;
——当代著名武术家,原北京队、国家队总教练,曾主演《武林志》《侠女十三妹》《巴陵窃贼》等经典武术电影的李俊峰先生,他的到来勾起了无数人的时代记忆;
——德高望重的中国武术九段、国际武术裁判、中国武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荣誉专家,原中国武术院副院长张山先生,他的出席无疑为仪式增添了最厚重的分量;
——以及28式太极拳械编委会秘书长王海燕女士等众多武术界中坚力量。
二、 聚焦核心,风采致敬
紧接着,主持人对本次活动的核心人物——杜月英先生,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杜月英先生,1948年4月生于山东青岛,毕业于解放军体育学院,中国武术八段。她的人生轨迹与武术紧密相连:曾任青岛市武协第四、五届副会长,青岛市新闻网以武会友培训中心主任;现任山东省武协、青岛市武协第六届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双手剑研究推广中心总部终身顾问,香港太极梅花螳螂拳总会特邀名誉会长。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她深厚的师承渊源:自童稚时期,便得恩师李占元及师娘启蒙,打下了坚实的武学根基;后又系统授教于山东体院武术泰斗周永福、赵瑞章先生,解放军体院“南拳王”曾庆煌先生,以及国家武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张山先生。博采众长,融会贯通,铸就了她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理论修养。更令人敬佩的是,杜月英先生始终怀抱弘扬国粹的赤子之心,于2019年12月21日注册网络平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不遗余力地传授、弘扬中华武术运动与武术文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与尊重。主持人的介绍,勾勒出一位武学传承者孜孜不倦、无私奉献的生动形象,令在场所有人对杜月英先生的敬意油然而生。
三、 深情致辞,揭幕启新
在全场期待的目光中,杜月英先生健步走向舞台中央,发表致辞。她首先对各位嘉宾、同仁、朋友及学生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言辞恳切,充满真情。她回顾了自己七十载的习武、传武生涯,感慨于时代变迁与武术传播方式的革新。她谈到,从传统的师徒面授,到如今利用网络平台跨越时空限制进行教学,是时代赋予武术传播的新机遇。然而,她也深切意识到,面对海量且水平不一的学习者,系统化、标准化、高质素的教学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杜先生声音坚定而充满希望,“我们决定系统制作这套《中华武术教学课件》。这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希望将前辈先师们传承下来的宝贵技艺,以及我个人七十多年的体悟与实践,通过现代化的视听语言和教学手段,进行系统梳理、标准阐释、精准呈现。旨在让更多的人,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接触到原汁原味、科学规范的中华武术,感受其蕴含的修身、养性、强体、防卫的文化精髓。”
致辞最后,杜月英先生表达了对这套课件成功制作并惠泽大众的美好期许。紧接着,仪式迎来了第一个高潮环节——揭幕。在激昂的乐曲声和全场聚焦的镜头下,杜月英先生与她尊敬的师父、张山先生一同,缓步来到覆盖着红色绸布的课件启动设备前。两人相视点头,共同伸手,缓缓揭开了象征新征程开始的绸布。霎时间,灯光聚焦,掌声雷动,标志着《杜月英先生中华武术教学课件》项目正式启动,进入实质性制作阶段。
四、 鲜花敬意,寄语厚望
揭幕仪式后,随同杜月英先生一同进京参加活动的黄爱华女士,即青岛市民俗体育协会副会长兼武术联合会主任,手捧鲜艳的花束,恭敬地走上舞台,代表弟子们向杜月英先生献花。这束鲜花,不仅承载着弟子对恩师的深厚情谊,更代表了广大武术爱好者对杜先生致力于武术传承的由衷敬意与感谢。杜先生笑容满面地接过鲜花,与弟子亲切合影,场面温馨感人。
随后,多位重量级嘉宾依次上台讲话,他们从不同角度,对杜月英先生及其教学课件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和殷切期望。
首位登台的是著名武术家李俊峰先生。他结合自身从专业队教练到影视演员的丰富跨界经历,生动阐释了武术在竞技、表演与文化等多重场域中所展现的独特魅力与深厚价值。他高度赞赏杜月英先生发起教学课件项目的前瞻性,并指出:“武术的根基在传统,但它的生命力在于拥抱时代。杜月英先生此举,正是为传统武术插上科技的翅膀,助力其飞得更远、影响更广。”发言结束后,杜月英先生向李俊峰先生献花致意,双方合影留念,现场气氛庄重而温馨。
随后,天津大学申云琴教授登台发言。她兼具“理工科学者”与“武当传人”的双重身份,从跨学科的视角,阐述了武术在高校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中的独特价值。她指出,杜月英先生所推动的课件建设项目,是武术教育走向标准化、科学化的重要实践,对推动武术进入更广泛的教育体系具有示范意义。
“微电子追求极致的精确,武术讲究劲力的分寸,二者在‘精准’这一维度上,或许异曲同工。”她以精妙的比喻连接起两个看似遥远的领域,并寄语道,“预祝这套课件既能精准呈现技术细节,也能精彩传递武术神韵,成为武术数字化教学的典范之作。”
申教授逻辑严谨又充满人文情怀的发言,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发言结束后,她同样接受了杜月英先生献上的鲜花,并与之一同合影,留下具有纪念意义的瞬间。
接着,国家武术高级教练、高级美术师,中央美院,清华美院客座教授樊家军先生,丹青妙笔,绘就《公孙大娘之剑舞》,将其相赠杜月英先生,以彰武学神韵,共贺佳期。
随后,樊教授登台发言。他从武术与美学、艺术融合的视角,阐述了对于课件艺术呈现的深切期待。“武术不仅是技击、是体育,更是流动的雕塑,是空间中的诗意。希望这套课件在准确传达技术要领的基础上,更能捕捉并展现中华武术独有的神韵与美感,使其升华为一种可观赏、可品味的视听艺术品。”他的见解,为课件的制作注入了更高的美学追求与艺术维度。
发言结束后,在现场热烈的掌声中,杜月英先生向樊教授献上鲜花,双方合影留念,定格下这一具有纪念意义的画面。
五、 师者总结,寄望未来
作为压轴发言的嘉宾,张山先生缓步登台。这位亲历并推动中国武术数十载发展的重量级人物,仅凭其从容之姿,便凝聚了全场目光。他首先回顾了与杜月英先生的师徒情谊,对其武学修为与执着精神表达了由衷赞赏。随后,他以更高远的格局,阐述了此项工作的深远意义。
“杜月英同志发起并主导的这套教学课件,不仅是他个人武学体系的梳理与传播,更是响应国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号召的扎实行动,是新时代武术工作者历史担当的生动体现。”张山先生声音浑厚,语带深情,“武术源于中国,却属于全世界。要让这一民族瑰宝真正走向世界,被更多人理解、接受并喜爱,传播方式的创新至为关键。这套系统化、标准化的教学课件,正是连接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
他进一步强调,课件制作须牢牢把握“三性”:科学性、系统性与规范性,确保技术动作传承不失真;同时也要深入开掘每一式背后的文化内涵,讲清其中蕴藏的哲理与故事。“望制作团队精益求精,打造出一套能经得起时间与实践检验的传世精品,为中华武术的传承、发展与全球传播,留下一笔宝贵的数字资产。”张山先生的总结发言,既是对项目现阶段成果的高度认可,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期许与前行的指引。语毕,全场起立,掌声经久不息。杜月英先生恭敬地向恩师献上鲜花,双方合影,定格下这意义深远的时刻。
六、 剪彩同庆,合影铭刻
在张山先生总结发言的激励下,仪式进入了最富象征意义的环节——嘉宾集体剪彩。杜月英先生、张山先生、李俊峰先生、申云琴教授、樊家军教授、周亮主编,王海燕秘书长等主要嘉宾共同移步至舞台前方的彩带前。他们手持金剪,面带微笑,在主持人“剪彩开始”的口令和全场倒计时声中,同时剪断了面前鲜红的彩带。瞬间,彩花绽放,掌声与欢呼声响彻全场,将仪式气氛推向最高潮。这金光闪闪的一剪,不仅标志着课件项目的正式启动,更象征着各方力量汇聚一堂,共同为中华武术的传承发展剪开新的锦绣前程。
剪彩仪式后,是温馨而隆重的合影环节。首先进行的是“小合影”,杜月英先生与各位特邀嘉宾、主要支持者依次合影,记录下彼此间深厚的情谊与共同的事业追求。随后,主持人邀请所有到场嘉宾、与会者一同上台,拍摄“大合影”。舞台上瞬间汇聚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大家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镜头定格下这历史性的瞬间,也定格了所有参与者对中华武术美好未来的共同祝愿。
尾声:武脉绵延,未来可期
《杜月英先生中华武术教学课件开机仪式》在隆重、热烈、祥和的气氛中圆满落下帷幕。这场活动,不仅是一次个人成就的展示与项目启动的宣告,更是一次武术界凝心聚力的盛会,一次传统国粹拥抱现代科技的生动实践。它彰显了以杜月英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武术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传承精神,也展现了当代武术人勇于创新、善于利用新媒介拓展传播边界的不懈追求。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亦是播种希望的时刻。我们深信,在杜月英先生的亲自主导下,在众多武术同仁与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这套凝聚了心血与智慧的《中华武术教学课件》必将顺利制作完成,如同种子般撒向四面八方,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弘扬中华武术文化、促进全民健康、坚定文化自信注入新的活力,让中华武学的智慧与魅力,在数字时代继续绽放璀璨光芒,薪火相传,绵延不息。
备注:
此文根据2025年9月30日北京活动实录整理,并参考相关嘉宾资料创编润色而成,旨在记录并弘扬中华武术传承之盛事。
2025年10月12日 整理于青岛崂山静悟斋,15日寅时修改定稿。
来源:杜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