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济南泺文路与泺源大街交叉口的一处树木景观在网络上悄然走红,多棵白蜡树因自然生长形态,从特定角度望去神似恐龙,被市民亲切称为“恐龙树”。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来到“恐龙树”所在地一探究竟。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史安琪
近日,济南泺文路与泺源大街交叉口的一处树木景观在网络上悄然走红,多棵白蜡树因自然生长形态,从特定角度望去神似恐龙,被市民亲切称为“恐龙树”。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来到“恐龙树”所在地一探究竟。
“恐龙树” 意外走红
自然奇观引市民打卡
14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恐龙树”的最佳观赏点位于其斜前方的路边。每当红绿灯切换的间隙,不少路过市民会特意抬头张望。有人一边调整拍摄角度,一边兴奋地招呼同伴共同观赏,原本寻常的街角,因这一自然形成的景观变得热闹起来。
“昨天在短视频上刷到推荐,今天特意过来看看,没想到真的这么像恐龙。”市民王女士笑着展示刚拍的照片。她介绍,夜幕降临时,灯光映衬下的树木轮廓更像恐龙,“晚上看更像蓄势待发的恐龙,细节特别生动”。
在附近写字楼工作的秦女士则坦言,自己每日通勤都会路过此处,却从未留意过树木的形态,直到看到网友分享,才发现这份隐藏在街头的趣味,“果然生活里的乐趣,需要主动发现”。
这棵“恐龙树”是否人为修剪?济南市历下区园林和林业绿化局相关工作人员回应称,“恐龙树”的形态完全是自然生长的结果,并非刻意打造。工作人员解释,此处种植的白蜡树本身枝条较软,加之济南此前连续多日降雨,树枝吸收水分后重量增加,自然下垂形成了类似“恐龙头”的视觉效果,最终勾勒出酷似恐龙的整体轮廓。
对于“恐龙树”能持续多久的疑问,工作人员表示,随着天气转晴,树枝中的水分会逐渐蒸发,下垂的枝条可能重新上扬,当前的“恐龙形态”或难以长期保持。
修剪树木需遵循实际情况
专家建议:顺势引导城市之美
“恐龙树”凭借自然天成的造型圈粉,但其“昙花一现”的特性,既让市民牵挂景观的延续,也让大家好奇城市树木修剪是何标准?上述园林部门工作人员明确,济南行道树修剪工作,始终以保障树木健康生长和道路通行安全为首要目标,依据上级技术指导规范开展。
工作人员透露,目前暂未在其他区域推广类似“恐龙树”的特色造型,但园林部门已计划在公园绿地的绿篱部分进行探索,尝试通过修剪打造多样化造型,为市民带来更丰富的绿化体验,不过具体实施需结合场地条件、植物生长特性综合评估,目前仍处于规划调研阶段。
“我们绿化工作的核心设计理念是‘三季有花,四季常绿’,通过科学的植物配置,让城市绿地在不同季节都能呈现鲜活景观。”工作人员介绍,园林部门在具体绿地建设中,兼顾生态功能与景观效果,灵活调整植物搭配,确保绿化项目既符合整体规划,又适配局部环境需求。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吴学军从城市美学角度分析认为,“恐龙树”的走红,本质是市民主动发现城市之美的结果。他指出,泉城广场周边人流密集、关注度高,加上这一景观触发了市民的情感共鸣,自然形成集群效应,快速放大了影响力。“这种自下而上的网红景观现象,核心是普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表达。”吴学军说。
吴学军建议,对待这类自然形成的网红景观,应秉持“顺其自然” 的态度。“树木生长有其自然规律,人为刻意干预保留形态,反而可能破坏其本真之美。”吴学军认为,让市民感受景观随季节、环境变化的过程,更能引发大家对城市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吴学军建议,相关部门可顺势引导,鼓励更多人成为城市美的发现者与传播者,让这类“非正式绿色空间”为城市注入独特活力,在标准化建设中保留城市的灵动与温度。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