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没铺垫、没模糊空间,这句官宣直接点燃了Redmi的秋季新品节奏,也让不少人嗅到一丝熟悉的味道——这次,Redmi准备打高端市场的主意了。
10月15日晚,卢伟冰在直播间甩出一句话:“举集团之力打造,Redmi K90 Pro Max正式确认。”
没铺垫、没模糊空间,这句官宣直接点燃了Redmi的秋季新品节奏,也让不少人嗅到一丝熟悉的味道——这次,Redmi准备打高端市场的主意了。
如果你还记得几个月前的小米17 Pro Max,那台机子在5千元价位段意外成了爆款。它的销量在整个系列中占到近一半,成功把小米从高端市场的门外叩到了门里了。
卢伟冰这次把“Pro Max”的名号交给Redmi,很明显,是要让“副牌”也复刻那条成功路线,只不过价格下探到4000元档。
这一段价格区间,是小米体系最有机会扩大市场份额、同时维持利润的关键地带。
卢伟冰在直播里没有公布参数,但语气里透出底气。
业内普遍预测,K90 Pro Max会搭载高通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屏幕规格升级为2K OLED,后置主摄可能是5000万像素大底传感器,电池容量接近6000mAh——这些配置放在“Redmi”标签下,已经是往旗舰线靠的节奏。
虽然目前都还属于曝光层面,但从小米17系列的供应链线索看,这种“半共平台”开发思路并不意外。
这其实是小米集团过去两年产品策略的缩影:把研发、影像调校、设计资源集中到一个统一架构,再根据价位做差异化。
Redmi承担的是放量和破圈,小米主品牌做溢价和形象。K90 Pro Max这一刀切下去,意味着Redmi的天花板被重新定义,也代表集团资源再分配的开始。
从商业逻辑看,小米17 Pro Max的成功验证了一个事实——中国高端市场的“天花板”正在下降。消费者不再盯着Logo,而是看体验差距值不值那几百块。
Redmi如果能在4000元档给出同等体验(比如续航强、影像稳、系统流畅),那么这波上探不但不会稀释小米主品牌,反而可能强化整体品牌的市场控制力。
简单讲,K90 Pro Max是一场集团内部的结构实验。
市场端的信号也在对齐。Redmi过去几代K系列的定价一直在3000元左右,销量靠量堆。
但从今年的消费数据看,4000元以上机型的销量增长远超中低端段,尤其是在京东、天猫双平台的高端榜单里,Redmi几乎没有存在感。
推出Pro Max,既能满足内部盈利结构的升级需求,也能为即将到来的年底促销期抢到更高客单价。
对于用户来说,这一变化可能更直观。
想要性能、影像兼顾的中高端机,以前只能去看小米、vivo、OPPO的主品牌;现在,Redmi这个名字也进入了候选清单。
如果发布价控制在4500元左右,它很可能成为许多“不想花太多但又不想妥协体验”的用户的新选项。
当然,这一切还需要发布会来验证。
真正决定K90 Pro Max能否立足的,不是骁龙8 Gen3的跑分,也不是5000万主摄的参数,而是整机调校能否稳定、小米系能否持续保证供应。
卢伟冰说“举集团之力”,这既是信号也是赌注——赌Redmi有能力撑起集团第二条高端战线。
现在的手机市场已经不是单纯拼配置的年代。Redmi能不能靠一款“Pro Max”撬动4000元以上市场,取决于三点:产品体验的稳定性、品牌边界的清晰度、以及和小米主线的区隔度。
这个实验结果,大概率会决定Redmi未来两年的品牌路线。
所以,这场战斗其实已经开始了,只是结论还没揭晓。
对于消费者来说,最值得关注的无非是以下三大变量:发布价能否压在4500元内、续航是否突破6000mAh、以及影像系统是否真的达到旗舰水准。
这三点,真的能同时满足,K90 Pro Max就不只是“更贵的Redmi”,而是Redmi真正的转折点。
最后给各位水友提个问:你觉得Redmi该不该冲4000元以上市场?如果K90 Pro Max定价4499元,你会考虑入手吗?
来源:小8说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