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铁路国庆中秋假期运输正式启动。2025年国庆中秋长假铁路运输期为9月29日至10月10日,共计12天。假日期间,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铁路局”)预计共发送旅客731万人次,日均60.9万人次,同比增长10.9%。客流高峰日10月1日预
今天,铁路国庆中秋假期运输正式启动。2025年国庆中秋长假铁路运输期为9月29日至10月10日,共计12天。假日期间,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铁路局”)预计共发送旅客731万人次,日均60.9万人次,同比增长10.9%。客流高峰日10月1日预计发送旅客83.5万人次,同比增长9.6%。
从客票预售情况来看,今年国庆中秋长假,铁路客流预计持续稳定增长,主要以旅游、探亲流为主,以西安为中心,呈现客流双向交流的密集态势,省内去往北京、上海、成渝、郑州、太原等方向需求旺盛。西安铁路局精准匹配运力和需求,计划日均加开列车146列,其中,加开跨局旅客列车60列,加开省内列车86列,对部分热门线路采取动车组重联运行、普速客车加挂车辆等措施,尽最大限度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精准增加运能运力 服务旅客出行需求
加开跨局旅客列车30对(60列),其中,高铁动车组列车27对(54列),普速列车3对(6列)。西安北至兰州西 5对,
西安北至银川方向 5对,西安北至北京丰台2对,西安北至上海虹桥4对,西安北至武汉方向 2对,西安北至成都方向 7对,西安北至太原方向 2对,跨局普速列车3对。同时,加开省内列车43对(86列),西安北至宝鸡方向 17对,西安北至汉中7对,西安北至大荔方向 7对,西安至陕北方向 6对,西安北至宁强南3对,西安北至华山北1对,西安北至彬州东2对。
推出智慧化、人性化服务 提升旅客出行体验
为确保假日旅客出行安全顺畅,提升旅客出行体验,西安站在进站安检中引入 AI 智能判图系统,以毫秒级识别速度和超 99%的准确率,将安检效率提升3倍,进站口平均排队时间缩短 60%,安检口日均通行能力提升至4.5万人次,让旅客办理接送站凭证、寻找遗失物品更便捷;为打造有温度的便民服务,西安站联合京东举办“丝路月满·长安京喜——西安火车站伴你玩转西安”活动,让有行李寄存、寄递等需求的旅客,通过关注“西铁资讯”微信公众号预约,可以享受打折寄送服务;深化站内站外联动帮扶机制,常态化提供“铁路临时妈妈”儿童看护服务,建立“宝贝寻亲驿站”,为老年、伤残等特殊重点旅客开设绿色服务通道,打通旅客出行“最后一公里”。
优化进出站服务 保障旅客出行安全
为保障旅客进出站安全通畅,安康车务段、延安车务段、宝鸡东站等站车单位结合实际进行风险研判和客流预判,进一步完善客运应急预案,加强进出站、电扶梯等客流密集处的客流引导组织工作,对车站查危仪、电梯、消防器材等客运设施、设备和服务标识进行“拉网式”排查整治,确保作用良好。同时,强化“银发”和脱网人群管理,在服务台、综合服务中心等区域设置引导和服务人员,做好“一对一”重点帮扶。用好“驿路安康”“红色万源铁路情”“汉水情”“延安号·圣地情”亲情服务队,为老弱病残孕等重点旅客提供进站、接送、乘车服务。汉中车务段、西安车务段安排专人监控次日客流情况,精准预测客流,提前备足岗位人员,增加安检、检票、进出站通道,确保大客流通道全部开启,优化换乘流线,完善便捷换乘标识设置,增派人员进行换乘引导和检票组织,确保旅客换乘顺畅;严格落实首问首诉负责制要求,做好特殊重点旅客出行服务,及时响应旅客服务需求。
文旅深度融合 让旅客旅途感受文化魅力
国庆中秋假日期间,为了丰富旅客候车乘车体验,西安站将国庆服务与文化传播有机结合,将“文物会说话:唐诗里的长安”博物馆主题展打造成为候车区亮丽风景线,集中展览众多文物复仿品,通过三彩马、丝路货币等展品与唐诗文本的创意融合,立体呈现盛唐风貌,让旅客在候车间隙沉浸式感受长安文化魅力。
西安站依托独特区位优势,构建起“北靠大明宫、南邻明城墙”的“站·宫·城”空间布局,前后设置史影展、铁路老物件会说话、丝路剧场以及文博馆,旅客进出站可以尽情享受“进站如进馆·出站如上朝”的沉浸式体验。广大旅客从踏入西安车站的那一刻起,便从“出行模式”切换至“文化体验模式”。进站时在文物与唐诗中触摸盛唐温度,出站时与明城墙、大明宫的古都风貌无缝衔接,这种创新模式不仅让交通枢纽成为唐诗文化与历史文物的“展厅”,更让西安站成为南来北往旅客的“网红打卡地”。
铁路部门提醒广大旅客,增开旅客列车具体车次、开行日期、停靠站等信息均以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12306网站或各大车站公告为准。有出行安排的旅客可提前查询,选择新加开的列车分流、错峰出行,以免影响行程。
来源:西北信息报